
【爱长在】云水僧 / 陪伴一生
生活中,有些时候,看到感人的画面。总是不由自主的从口袋中取出手机,拍下刹那感动。所拍下的照片,有时作为教学用途,有时为了写稿,但,更多时候是给予自己对生命的启发,生活的态度。
上星期到Setapak净愿临终关怀中心关怀病人,看到最角落的病床的一位马来同胞,皮肤黝黑,瘦骨嶙峋的躺在床上,而太太是一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华裔,准备为她的先生灌食。她左手拿着灌食空针,然后俯身与先生的额头触碰,低声细语。我毫不犹豫的往前,拍了几张照,我们聊了起来,问她:”刚看见您与先生,额头相互碰触,这一幕很感人,我拍了照。但不知在友族的宗教信仰上,额头彼此碰触,有特别意义吗?”
她说:“在他们的礼节,额头是一个人最尊贵的地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触碰,彼此的额头触碰表示着‘深爱着对方’。
“我先生是中风病人,进驻净愿已9个月。因医院不收留中风病人,加上生活拮据,一般照顾中心的费用,我们负担不起!后来是透过医院福利部转介到‘净愿慈怀之家’位于蕉赖的中风中心。我由衷感恩,净愿负责人宝美师姐的收留。如果没有他们的收容,我跟先生不知何去何从?”
“我们晚年婚姻,膝下无子。他年轻时从事园艺工作,因年纪大,遗传性高血压导致脑中风,从此无法走路、吞咽困难、语言不清,终日躺在床上。刚开始先生非常抗拒‘鼻胃管’,他不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度过余生!健康时,他是一位非常爱吃、喜欢吃的人,吃是他唯一的乐趣,忽然间的脑中风,什么也吃不了,什么也做不了,每天24小时躺在床上,情何以堪?
“中风后的日子,真是煎熬!每天不定时的给他翻身、照顾他身体的整洁、1天5次牛奶灌食,他很想讲话,但无法发声,我只能看他张着口吱呀吱呀声。中风后,他意志消沉,仿佛除了呼吸,人生再无意义。眼看着他从70~80公斤,日复一日,身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我心疼了,他的苦我帮不了,只能给予默默的陪伴、细心的照顾,这是我唯一能为他做的事。” 她说着,不禁两眼泪汪汪。我把手放在她的手背上,无言陪伴。
世事无常,当天晚上,她的先生离开了!
以上个案感触良多!虽是异族通婚,相守三十多年,不管生老病死,她都形影不离的守护着、给予爱与照顾。这份“真爱”,超越了种族与信仰的界限;是一份不离不弃的守护与陪伴,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不管是在净愿慈怀之家、照顾中心、养老院、孤儿院等,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安住的地方”,他们更渴望、更需要的是一个“被爱与关怀“的照顾,即使患者罹患重症,如植物人或脑瘫的人,只要有“被爱的关怀与照顾”,他们虽无法言语,依然可感受那一份“被碰触的爱”。
“被碰触的爱”就在“举手之劳”之间。只要您愿意伸出一双能动的手,把手放在他/她们的手背上,彼此的碰触就是“爱与祝福”的传递。
备注:脑中风是脑的某一部分血液供应中断,就会出现中风。如果没有血液供应,脑细胞会损伤或死亡。中风,可分为血管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及出血造成的出血性脑中风。依脑细胞所损伤的位置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它可能会影响人的身体、活动能力、说话能力,以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感官能力。
根据研究,脑中风患者中约有45%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因脑神经不能支配咽喉部的肌肉,吞咽肌肉软弱无力或协调出现的问题,造成吞咽困难,因而需借由鼻胃管进行灌食。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是一条塑胶软管由医护人员从病人的鼻孔中把管子插入,经由咽喉进入食道中直到胃部约55cm~65cm深度,以流质食物的方式,为患者提供适当的热量、营养与药物。
-文章取至星洲日报副刊《优活》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37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