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才叫“圓滿”的告別儀式?

/ 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鄭貝君

這世上有那麽多人,人生際遇都有所不同,但在“死亡”的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終將邁向死亡的結局。

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你是否想過自己人生最後的一場慶典“告別儀式“是要以什麽形式來進行嗎?

近幾年來,社會開始提倡“生命教育“,死亡不再向以往一樣是一種禁忌。從事殯葬司儀這麽多年,最近發現如今的家屬比起過往,開始會對親人的告別儀式給予想法與建議。

有時候家屬會告訴我們:往生者生前非常低調、簡單,所以告別儀式越簡約越好。有的家屬也會要求司儀的稿子不要寫得那麽的傷感,甚至有的家屬什麽儀式都不要,只希望可以安安靜靜地陪伴親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當他們有這樣的要求的時候,身爲殯葬司儀的我很自然會有些許心裏掙扎,會認爲自己在整個儀式上的功能發揮不大,甚至會認爲自己只是一個播報員。

後來我開始去思考到底什麽才是優秀的司儀?要把稿子寫得很感動很催淚?要讓所有的來賓都流淚大哭?什麽才是“圓滿”的告別儀式?現場要佈置得富麗堂皇?要有許多的節目噱頭?甚至有時候我們會為家屬貼上標簽,若出殯當天只有賓客三几位,我們或許就會認爲往生者生前肯定是一位不怎麽樣的人,卻不知他生前已經交代了不希望告別儀式太過於喧嘩。

經過多番的思考,也開始以“同理心“來與家屬進行溝通。得到的領悟是,告別儀式不是殯葬人員炫技的地方,也不是殯葬人員為自己打廣告的地方,因爲我們不是主角。我們只是在家屬喪親感到彷徨無助時候,能夠給予協助暫時扶他們一把的人。我們不能夠把自己認爲的專業知識套在家屬的身上,我們不應該剝奪家屬的權利來完全主導他們親人的告別儀式。

比起“殯葬業者”的稱謂,我更希望把自己稱爲生命教育者。殯葬業者感覺就像按部就班的去做我們該要做的事情,但生命教育者的本質是“尊重“生命,也希望能夠透過死亡來讓活著的人有所體悟。

聖經中有一段經文,寫著“往服喪之家,比往宴樂之家還好,因為死是人人的結局,活人要把這事放在心上”-傳道書7。什麽是圓滿的告別儀式?它應該要是一個“尊重”生命,尊重往生者生前或家屬的意願,並能夠讓活著的人學習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橋梁。

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又稱司儀,負責主持殯葬儀式,根據主家各個籍貫、風俗禮儀、語言文化等。確保出殯流程順利進行,瞻仰、封棺、奠禮拜祭以及出殯。在訪問主家索取資料以追思逝者過去,協助撰寫追思文,和家屬一起緬懷逝者。

作者簡介:

Eve 鄭貝君,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也是司儀部主管。在殯葬業禮儀部擔任奠禮主持人超過十年,是富貴關懷嘉賓奠禮的御用主持人。Eve熟悉殯葬文化禮儀,善於使用中、英、粵、以及客家話,不僅專業主持,喜好閱讀,也愛寫文章。

我在殯儀館上班

我在殯儀館上班

目前,我送走的朋友已有3000多人,雖然無法一一記得他們的名字,但有時會無聊的想一想,他日我自己也往生之時,在那所謂的另一個世界,那裡的朋友比我這一輩子所認識的人還多很多呢!

那些在辅导室教会我的事

那些在辅导室教会我的事

那些在辅导室教会我的事 只想好好保护你 / 注册心理辅导员 张以靖 辅导室,一位处在青春期的男孩,一位辅导员。 男孩,低头沉默不语。对于辅导员的尝试提问,男孩都一问三不知。...

我不好

我不好

我不好 / 賴昭宏 「你好嗎?」「你還好嗎?」朋友發來這樣的簡訊,心裡很想回答說「我不好」,「一點都不好」。基於禮貌上,還是回應了「還好啊」、「還不錯」、I am fine。往往,這樣就可以打發被追問下去的窘境。...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賴昭宏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意識的固有模式,於是,一旦死亡事件發生過於靠近我們,大部分人會感覺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然而,死亡真的永遠是他人的事嗎?捫心自問,你是否也想過這個問題? 對於死亡,祂可分為三類,既是「他死」、「我死」、「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