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辅导室教会我的事
只想好好保护你
/ 注册心理辅导员 张以靖
辅导室,一位处在青春期的男孩,一位辅导员。
男孩,低头沉默不语。对于辅导员的尝试提问,男孩都一问三不知。
就在空气凝结当儿,辅导员缓缓的吐出一句话:“你在这里是安全的。你所分享的故事都是属于保密的,谈话内容只会停留在你我两人与这间辅导室之中,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只见男孩紧绷的脸色与肢体突然放松,再三地向辅导员确认刚才所谈到的保密原则后,开始放下那颗防备心,做好准备,愿意尝试信任辅导员,与辅导员一同踏上上疗愈旅程。
这是真实发生在辅导室的案例,也是在辅导室常见的其中一个情况。随着社会的变迁,心理健康的课题越来越受大众重视。心理辅导师、临床心理治疗师、心理医生等等心理健康有关的行业也逐渐备受大众关注,成为大众寻求心理协助的途径。但大众对于辅导其概念还是非常缺乏,甚至带有迷思,久而远之慢慢变成误解或避而远之。如同以上男孩的案例,男孩会误以为来到辅导室所谈的内容都需向大人报告,导致男孩一开始是抱持很强的防备心。这情况不只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成年人也一样,因为需把内心深处的隐私与陌生人分享,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更是需要一个很安全空间才能做到的事。

任何专业的行业都有其专业伦理,以规范其服务人员的专业操守。辅导行业也不例外。心理辅导或咨商是一种专业工作,也拥有其专业伦理守则,成为辅导员专业行为的指引。有关马来西亚心理辅导员伦理守则,你了解多少呢?除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较难获取之外,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不需要去理解的,因为寻求辅导目的只是想解决问题。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了解基本的辅导伦理,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他人,最重要的是当在辅导室就能以一颗放开、放松与舒服的心态参与辅导历程中。
心理辅导员的专业伦理守则主要宗旨是保护个案和辅导员的权益、确保个案在辅导过程中不受伤害与增进个案的利益与福祉。这里就和大家浅谈基本的伦理守则,在进入辅导关系前,你可以了解的是:
- 辅导员专业职责
辅导员主要职责是尊重与维护个案的人格尊严与潜能,以保障其权益。个案在辅导过程中有自由决定的权力,辅导员需尊重并为个案的最佳利益着想。辅导员也必须尊重个案的文化多元性。


- 隐私权和保密性
辅导员需尊重个案的隐私权并获取个案的知情同意。辅导员不可在没获取个案的同意下,擅自公开个案的隐私或告知第三方,并在进行辅导服务前,与个案解释其保密原则与保密原则的限度,确保个案清楚了解后签下知情同意书。
- 专业辅导员的责任
所有辅导员都需向马来西亚辅导协会(Lembaga Kaunselor Malaysia)注册以获取执证与注册辅导员的专业资格。辅导员需时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开放的态度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满足专业工作的需求,以在协助个案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接触个案这几年的经验当中,除了发现个案在辅导程序中不了解可以如何保护自己以外,也发现大众也不了解可以如何保护接受辅导的当事人。其实,无论是对着当事人拍照、录影或把当事人的隐私放在社交媒体上,对当事人都是一种二度的伤害。当事人在需要面对自己的困境以外,还被迫需要去面对大众的舆论或过度的关心,对当事人的身心状况都会产生一种无形中的压力,间接影响辅导的功效,甚至令当事人放弃接受辅导。
来到辅导室的每一位都是带着受伤的灵魂走进来的,无论是身为辅导员、当事人或大众的我们,是需要共同携手营造一个安全、平静与舒服的辅导空间,让受伤的灵魂在辅导室好好地得到安放与疗愈。
只想好好保护你,是我们坚持不变的初衷。
资料来源
Kod Etika Kaunselor Lembaga Kaunselor (Malaysia)
富贵关怀文化礼仪管理部
富貴關懷諮商與輔導部(Grief Care)提供臨終關懷、喪親及失落關懷諮商與輔導服務。關於個人失落悲傷的諮商,或是團體支援以及生命教育推廣,可於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早上十時至下午五時(週休和公共假日除外),聯絡[email protected],或撥電010-9896954預約。
作者簡介:
张以靖,马来西亚开放大学辅导系硕士,认证与注册辅导员,热衷于关怀生命、推广生命教育。
我在殯儀館上班
目前,我送走的朋友已有3000多人,雖然無法一一記得他們的名字,但有時會無聊的想一想,他日我自己也往生之時,在那所謂的另一個世界,那裡的朋友比我這一輩子所認識的人還多很多呢!
殡葬行业人物采访_丧亲辅导师张以靖
殡葬行业人物采访 丧亲辅导师张以靖...
戴孝可以上班吗?
戴孝可以上班嗎? 文/ 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Eva...
什麼時候才適合談論死亡
什麼時候才適合談論死亡 /賴昭宏...
什麽才叫“圓滿”的告別儀式?
什麽才叫“圓滿”的告別儀式? / 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鄭貝君 這世上有那麽多人,人生際遇都有所不同,但在“死亡”的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終將邁向死亡的結局。...
我与死亡的对话 : 面对死亡,想象死亡
我与死亡的对话 : 面对死亡,想象死亡 / 文化礼仪管理部实习生 黄义和...
我不好
我不好 / 賴昭宏 「你好嗎?」「你還好嗎?」朋友發來這樣的簡訊,心裡很想回答說「我不好」,「一點都不好」。基於禮貌上,還是回應了「還好啊」、「還不錯」、I am fine。往往,這樣就可以打發被追問下去的窘境。...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賴昭宏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意識的固有模式,於是,一旦死亡事件發生過於靠近我們,大部分人會感覺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然而,死亡真的永遠是他人的事嗎?捫心自問,你是否也想過這個問題? 對於死亡,祂可分為三類,既是「他死」、「我死」、「你死」。...
葬礼中 “奠” 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用 “祭” 字?
葬礼中 “奠” 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用 “祭” 字? 通常出席葬礼我们都会看到逝者灵堂前面会有一个“奠”字,那你知道葬礼中“奠”字是什么意思吗?那为什么只用“奠”字而不是用“祭”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