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丧礼的灵柩上很常会盖上一条陀罗尼被,它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呢?

棺被/棺罩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丧礼上就出现了棺被。这在《礼记》中有明确的记载:

「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饰棺墙。置翣(shà)……」

《礼记•檀弓上第三》

 

孔子的学生公西赤操持了他的丧礼,为其灵柩装饰了遮挡的布帷,并用翣扇来遮挡。公西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在典籍中也有说明:

「设蒌、翣,为使人勿恶也。」

《礼记•檀弓下第四》

 

简而言之,出殡时设置遮盖灵柩的棺罩和翣扇,为的是使人不害怕,因为人普遍对死亡都有恐惧。这传统也延续了下来。

 

传统使用的棺被以「福寿」、「花草」、「龙凤」等图案为主,不强调宗教,各种信仰宗教籍贯通用。传统棺被采用的是手工刺绣,制作耗时,且价钱不菲,达数千令吉。当佛教丧礼成为主流,价格相宜的陀罗尼被就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棺被。目前马来西亚仅剩一些强调保留传统的区域还在使用传统棺被,它们通常归某庙宇或宗祠拥有,完成丧礼后就取回,重复使用。

 

道教丧礼也采用陀罗尼被?

传统棺被消失后,原本只有佛教丧礼在使用陀罗尼被,道教丧礼并没有使用。但华人信仰历来是多元且混杂的,佛道教之间多年来有相互影响,有些籍贯的道教丧礼具有浓厚的佛教元素。因此,陀罗尼被也逐渐出现在道教丧礼上,且日益普及化。

如上所述,原来的道教丧礼上并不采用陀罗尼被,马来西亚的传统做法是盖上刺绣的手工棺被,或没有任何棺被。台湾和中国某些道观在操办丧礼时会使用专属的道教法被。法被是神圣品,不作贩卖用途。

富贵的道教法被

富贵集团出于尊重不同宗教和追本溯源的立场,诚邀马来西亚道教协会共同合作,制作专属的道教法被。

法被的设计以道教神祗太乙救苦天尊为主。天尊即可救苦救难,更重要的,祂还是负责超度亡魂的神祗。画中的五方童子将接引亡魂到东方长乐世界,接受天尊的度化教诲。

 

经文《太上救苦天尊说消愆灭罪经》的内容说的是,若人生前曾犯下罪孽,死后必下地狱受苦,只要接受天尊的教诲,修功行道,就可免除地狱之苦。

 

天尊像上的三台星、北斗七星(左)、南斗六星(右)在道教中各有其象征意义。三台星主生死寿夭,人死后三魂上应三台。北斗七星位处坎宫,降神于人,名之为魄,主宰人的魄。南斗六星位处离宫,降神于人,名之为魂也,主宰人的魂。

 

集团已于2025年4月1日正式启用此法被。由于不同地区和籍贯的道教丧礼发展出各自的做法和特色,所以法被并不会划一的使用于所有道教丧礼,目前仅供福建和广东道教丧礼上使用。

 

若逝者是火化,法被将和骨灰一同置入塔内;若选择的是土葬,法被则随灵柩一同入土。法被将持续守护亡魂,以求得到太乙救苦天尊的超度,早日脱离苦难,超生天界。

台湾知名作家吴若权/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可以实践“四道人生”

台湾知名作家吴若权/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可以实践“四道人生”

我从她眼里看到了天下所有母亲,期待儿子能够回家的渴望。我相信她从我拖着行李离去的那一刻,从我身上也看到了所有的孩子,长大之后都一直想要离开家的背影,就在这样一次次的离别当中,我们才有机会去学习怎样道爱、道谢、道歉及道别,因为我们知道道别真的是非常不容易,那回来看到爱这件事情,它就会更有意义。”

了解更多
灵魂沟通师Jessica | 以豁达的心,理解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疗愈灵魂,也疗愈在世的人

灵魂沟通师Jessica | 以豁达的心,理解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疗愈灵魂,也疗愈在世的人

Jessica认为,死亡,不过是人换了个方式,以绝大数人看不见的灵魂形态存在着。当灵魂来托梦或与她沟通时,他们呈现的样子通常是生前的样子,他们穿生前喜欢的衣服,保有生前的脾气和个性;他们会像生前一样关心生活琐事,他们对家属的关心并没有减少。反而,灵魂会先放下许多物质上的牵绊,例如金钱、房子和车子,他们更在意的,是孩子是否安好,有否感受到爱与关怀。灵魂经常回头思考,如果有机会再回来,他们会以更柔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而不是责备。

了解更多
《我的生命笔记》推介礼

《我的生命笔记》推介礼

这是一本为「活在当下」而认真书写的生命提醒。写给此刻的自己,也留给此生最在乎的人。每一页笔记,是一次与初心的对话;每一道练习,是推动人生前行的一股温柔力量。手中握着的不只是一支笔,更是一个机会——坦然、诚实地记录此刻的心意,描绘未来的模样,书写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圆满。

了解更多
生死别离后,我该拿什么爱你?——如何利益已亡故亲人

生死别离后,我该拿什么爱你?——如何利益已亡故亲人

妙开法师表示,佛教认为,对亡故者最好的做法就是为亡故者诵经及持咒语回向,借由佛力加持, 将能让亡者受食。“至于要念什么经文或持什么咒,只要诚心与专注念佛号,所有功德亡故者都能收到。最简单的回向佛号就是:阿弥陀佛。其实在佛的世界是相通的,有分别的是我们,所有只要诚心,任何佛号都可以的。”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