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后的守孝 “禁忌” ?

大家可能很常听说过,父母离世后,做子孙的依然有些“禁忌”要守,例如不能庆祝农历新年、出席喜宴、穿红衣服、剪头发等。历时多久,规定有多繁复,因地方习俗而异。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禁忌”背后的来源和意义是什么?其中一种最普遍的说法是“红白不能相冲”,所以有孝在身者不可以出席喜庆活动,否则会给喜庆人家带“衰”,真的是这样吗?不同地方和籍贯对于守孝的“禁忌”有不同标准和说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我们该听谁的?

要找到答案,只需回到源头“守孝”即可。孔子认为,一个小孩从出生开始至少要三年的时间才可以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做子女的在父母离世后也应该守孝三年,作为一种感念的回报。最高规格的守孝非常繁复,包括期间要丁忧(停职留薪)、在父母坟旁搭个草庐住下、吃的穿的是仅以维生的粗粮麻衣(不可锦衣玉食)、不能夫妻同房生育、不可出席任何婚丧喜庆等。直到三年后,才可“脱孝”回到原来的生活模式。

儒家之所以会定下这些规矩是因为相信教育可通过“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来达成。例如,一个初生小孩不理解何谓“尊敬师长”,如果有规矩要求他每次见到师长都必须要鞠躬请安,久而久之,这股“尊敬”之情会从外在的形式逐渐内化,他总有一天会发自内心的尊敬师长,并在看到师长的时候真诚地鞠躬请安。值得注意的是,表面上儒家很注重外在形式,但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内在的教育。意思是,如果所有的规矩最后只流于表面,就违背了儒家制定这些“礼”的初衷。守孝亦然。所有关于守孝的规矩,最终目的是要我们发自内心去敬爱父母。如果心中无敬无爱,守孝的种种表面形式,都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时代的变迁,现今的华人也没有再跟随过去那套严格的守孝制度,那是否代表现在的子女都是不孝之人呢?回归到上段的重点,敬爱最重要的是内在,不是形式。

延续一开始的讨论,所谓守孝期间不能庆祝农历新年或出席婚丧喜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守孝者正在哀伤中,照理不该有心情去吃喝玩乐,而不是因为会给喜庆人家带“衰”。不能穿红衣(或其他鲜艳颜色)剪头发,其实是指守孝者因哀伤而无心思在精致的打扮上。“红/鲜艳”只是华人对花枝招展的简化说法,难道穿黑色(或其他暗色)就不能达到花枝招展的效果吗?不能剪头发是因为古人本就蓄发,守孝期间自然更无心思去打理。用今天的理解就是守孝者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去烫卷挑染做最时尚新颖的发型呢?现在大部分人都必须在丧礼结束后就回到职场,要一位孝子/女百日不能理发,很可能会对其职业形象有不好的影响。以整洁为目的的剪理当然没有问题,不在此列。

守孝期间的“禁忌”又从何而来呢?规矩不是强制的,也不符合儒家的教育理念。民间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劝导不成就演变成用“恐吓”来完成。希望小孩听话,劝的不听就恐吓“警察/鬼会来抓你”。守孝的“禁忌”也是一样的道理,到头来就变成“你守孝去别人的喜宴会红白相冲”、“你剪头发会衰”等。

因此,正确的守孝守则应该在于“心中感念父母,不去婚丧喜庆不能穿鲜艳衣服不鼓励精致打扮,因为照理家属会哀伤而发自内心过一段低调而朴素的日子,同时趁机好好静下来调整心情。但守孝的心意应该是自我要求,而不是对自我的过度压抑和束缚或对他人的绑架。若有子女在守孝期间“不守孝”,可能是他们自我疗愈的方式之一,他人应该予以尊重。

最传统严谨的三年守孝期到今天已经简化至百日、49天,甚至出殡当天就进行脱孝仪式了。这仅是个别选择,无关对错。脱孝不代表放下对父母的敬爱,而是子女们准备好把他们放在心中的某个位置,重新出发了。

富贵关怀文化与礼仪管理部
钻研中华文化对马来西亚社会的影响与发展,著重于社会殡葬文化的始源,从古文化借鉴及演变;从而滋养富贵殡葬服务的发展、耕耘、深耕及拓展。

作者简介
黄爱玲,富贵关怀文化与礼仪管理部
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中文系硕士,多年写作与研究经验。现为报章专栏作者,长年于港台网路平台发表文章。

捐逾10万令吉医疗用品 · 邝耀年冀医护救人护己

捐逾10万令吉医疗用品 · 邝耀年冀医护救人护己

(富贵集团执行董事邝耀年(左二)、富贵山庄首席行销培训营运长拿汀李姐䭲(左三)将防护具移交给双溪毛糯医院,希望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国家麻疯病控制中心总管Mat Zaidi Mat Razali(左一)及双溪毛糯麻疯病院参议员陈彦妮(左四)见证。) 捐逾10万令吉医疗用品 邝耀年冀医护救人护己...

了解更多
生命的離席與頓悟

生命的離席與頓悟

剪不斷的親情:生命的離席與頓悟 日期:13. 03. 2021 (星期六Saturday) 時間:8.00pm 分享平台:生命咖啡館面子書直播 分享嘉賓: 鄭詩儐博士 – 新紀元大學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院長 一位讀最古老的書,過最現代的生活 相信創意和實用才能激活學術源泉 如何在古老的書中 尋找屬於現代人的生活 在古典文學內 古人如何看待生命的可貴 古代的文人活在一個單元色彩的生活內 也可以有著源源不絕的創意和活力 而活在現代的人們,天天陶勳在五花八門 社交媒體也在現實和虛擬世界難以分辨下 現代人是否也對生和死有著不一樣的定義...

了解更多
国家复苏计划

国家复苏计划

国家复苏计划 因配合政府宣布的国家复苏计划,富貴山莊将作出以下調整 :中马区 (士毛月, 莎亚南,巴生,怡保及吉隆坡富贵生命馆)北马区 (槟城、大山脚和双溪大年)南马区 (古来、士古来、新山、乌鲁地南、昔加末及马六甲)东马区 (诗巫 &...

了解更多

感恩富贵敬业的团队

谢谢富贵帮我们安排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仪式或拜祭,都帮会解释清楚给我们,并帮我们安排妥当,好让爸爸能一路好走。 感恩富贵敬业的团队。   感恩富贵敬业的团队 我是颜治先生的女儿,孜倪。 我爸爸在14/12 往生,16/12/12 - 18/12/20 在富贵设灵。再次感恩富贵为我们家属安排所有的仪式,让我们可以在这三天顺利的完成爸爸的拜祭。感恩富贵安排专业人员 ,一一的为我们详细的解释,就算在半夜也会回复我们的讯息。...

了解更多
当我们说再见

当我们说再见

当我们说再见 注册辅导员 张以靖-马来西亚开放大学辅导系硕士 最近,社会流行了一个名词——仪式感。打从我们出世后,从满月礼,到每一年的生日,求婚、结婚典礼,各种节日或纪念日,都会进行一些庆祝活动来度过。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所谓的仪式感,每一次的庆祝活动都要求甚高,有些人更不惜花重金,打造一个属于自己完美的仪式感,不容一点马虎。而,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来到人生的最后一个典礼——丧礼,你会期待着怎样的最后仪式呢?这典礼不仅自己是主角,也是属于自己的最后一个典礼。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丧礼的要求也相对的提高,同时更追求属于丧礼的仪式感。...

了解更多
【爱长在】爱永远长在 – 长照路上你还有我们

【爱长在】爱永远长在 – 长照路上你还有我们

【爱长在】爱永远长在 – 长照路上你还有我们  两年前,我们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籽,叫作“爱长在”。经过大家一起灌溉,这颗种籽长了芽,也冒了叶子──不过还没有结成果实。所以我们尚需努力! 回顾过去两年,我们由星洲日报、富贵集团、教总、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新纪元大学学院、马佛青、Red Storm Pictures、988和不惑生命学苑结成“爱长在‧生命教育联盟”,尝试在长照、乐活与临终关怀的领域献一份绵力。 为什么要成立“爱长在‧生命教育联盟”?为什么除了一贯所做的临终关怀,现在要延伸到家庭照顾者?其实这都是息息相关的。...

了解更多
【爱长在】一条虫的启示录

【爱长在】一条虫的启示录

【爱长在】一条虫的启示录 这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没有子女。早前,夫妻两一起在公会工作,一起进出外坡办事和游玩。直到4年前,太太患有眩晕症,双脚曾动过手术,导致她无法走路。虽然如此,但他的先生在这段时期都不离不弃地照顾她,甚至还扶她坐轮椅到外面散步。同时,也带她看了很多中西医生却无法治疗太太的病。7月先生被确诊是大肠癌末期,由于他已经79岁了,言外之意是没得治的。医生把这位病患介绍了给Hospice Malaysia。出院后的他,由于没人照顾,Hospice Malaysia个案转介给“净愿慈怀之家” 。...

了解更多
【爱长在】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到老

【爱长在】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到老

【爱长在】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到老 该负责照顾责任而闹翻或较劲,父母顿时成为烫手山芋。 然而能够有机会照顾父母是一种福气,让我们感受还有父母的日子,纵使照顾过程不容易,但也应该要珍惜还能相处的时间,感恩能够陪伴父母到老。 配合“不惑老人日送暖活动”,4位来自马来西亚与台湾的嘉宾,就“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到老”主题,分享对于照顾老人的经验与意见。   照顾老人的三大法宝 台湾台南护理专科学校老人服务事业副教授陈宇嘉博士认为,虽然都是老人,但由于身心发展有不同阶段,所以应该把老人分成3种人:...

了解更多
【爱长在】萧婷文 / 女性中年后要觉悟:别怕被说不孝,想方设法留钱给自己!

【爱长在】萧婷文 / 女性中年后要觉悟:别怕被说不孝,想方设法留钱给自己!

【爱长在】萧婷文 / 女性中年后要觉悟:别怕被说不孝,想方设法留钱给自己! 虽然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明,看似男女地位逐渐平等,但仍有件事“代代相传”、超越世代的嬗递,那就是家庭间的“角色复制”。儿子模仿爸爸,女儿学习妈妈,因此若是在以“女性牺牲”为美德的传统框架下的女性,容易因道德、孝顺而背负着沉重的财务压力。 中年后是整理自己人生的好机会,单身者更要及早认知,为了避免成为“下流老人”,一定要多留钱给自己。 在访问理财专家的十方老师时,她便谈到许多女性的财务噩梦,并非赚钱能力不足、投资失利等等,而是家庭内有难解的“财务黑洞”。...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