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四十九 —— 怎么祭拜才对呢?
你有没有听说过人死后有「头七/尾七」、要拜足七七四十九天,甚至往生者会在头七回魂等?到底这个说法的源头是什么,家人离世后我们该怎么做祭拜仪式呢?不做有什么后果吗?
首先要釐清的一点是,华人的信仰离不开三个大体系的结合,也就是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很多人自称佛教或道教徒,但细谈后发现,他们更多是混合式的民间信仰者。
佛教的「七七四十九」
佛教认为人在死后,去到下一个阶段的六道轮迴之前,有一个过渡阶段叫「中阴身」,短则几秒钟,最长可以去到四十九天。《西藏度亡经》提到中阴身是生灭现象,每一次的「灭」都会有接下来的「醒」,去到另一期的中阴身。「正七」就是亡魂「醒」的时候,在这时后进行救度,亡者会得到最大的福报。
所以在佛教丧礼中,每个「七」为亡者进行诵经救度法事,就可以帮助他更好的反思并前往下一个阶段,是一种教育和引导。同时,生者也可透过法事仪式去接受佛法的生命教育

道教的「七七四十九」
道教认为人生而阳重阴弱,要靠修行以维持「阳」。纯阳成仙,纯阴就会死掉成为鬼。人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没有在修行,符合道的精神。但这里的修行更多指的是人格上的忠孝仁信顺等,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法力」或「神通」。
人有「三魂七魄」,死后每七天会散掉一魄,四十九天后散尽。因此,每一个「七」道教徒可以进行诵经或拜忏仪式,如《升天得道真经》、《酆都拔罪血湖经》,《解冤拔罪妙经》,《十方救苦妙经》等,协助「鬼」忏悔自己的「忠孝仁信顺」,同时祈求太乙救苦天尊救度他。同样的,生者也可从诵经的经文中学习道教教义。

民间信仰的「七七四十九」
相比佛道教,民间信仰的「七七四十九」混合了很多传说、怪力乱神、地方性及社会性习俗。仔细比较就不难发现这些民间信仰或习俗和佛道教的教义是有出入的。
传说唐太宗往生后太子就为他每七天烧一次纸钱,直到四十九天,此后也在民间盛行。佛道教都不主张物慾追求,何况死后?烧纸钱纸扎是我们把对现世理解投射在死后世界中。
有些则认为有「头七回魂」,鬼很常被描绘成有特异功能会报梦甚至有可能害人。但佛道教也都认为「鬼」是处于一种迷茫无助的状态,自身难保,不可能有特异功能,更妄论害人。
有些地方也发展出只做「单七」的习俗因为怕坏事成双。佛道教每个七的诵经法事都是为了给予鬼魂教育,引导忏悔自身并前往下一个阶段,这绝对是「好事」也不怕「成双」。
某些籍贯也有「出嫁女儿买五七的祭品」,其他「七」由儿子来主事的做法。中国地大且古代交通不便利,出嫁女儿很大可能无法赶回娘家奔丧,也不方便在每个「七」都回娘家,故而发展出「出嫁女做五七」的习俗。当然还少不了重男轻女的问题,所以主要的「七」都得由儿子来主事。但在讲求性别平等的时代,再加上如果往生者没有儿子,或已婚的女儿就住在娘家附近,有什么道理只有「五七」能让女儿来买祭品呢?
敬意·祝福
所以,到底应该怎么「做七」呢?信仰没有对错,大家可回归到自身的信仰系统,无论是佛、道、民间信仰或其他宗教。华人本来就是混杂信仰的群体,彼此尊重,家庭和睦,同时怀抱著对先人的敬意和祝福,就是最好的方式。

富贵关怀文化与礼仪管理部
钻研中华文化对马来西亚社会的影响与发展,著重于社会殡葬文化的始源,从古文化借鉴及演变;从而滋养富贵殡葬服务的发展、耕耘、深耕及拓展。
作者简介
黄爱玲,富贵关怀文化与礼仪管理部
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中文系硕士,多年写作与研究经验。现为报章专栏作者,长年于港台网路平台发表文章。
破解悲伤的5大迷思
破解悲伤的5大迷思 / 注册心理辅导员 张以靖没关系,是悲伤啊!It’s OK That You’re Not OK! 当因失去挚爱而巨大的悲伤来临时,你都习惯用什么方式去面对? 当你感觉悲伤,有人来关心你好不好时,你都习惯用什么方式去回应? 承认自己悲伤,承认自己 “Not Ok”, 是否对你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呢? 在较传统的华人社会,我们都不大愿意承认自己的任何负面情绪,因为仿佛负面情绪就是代表“懦弱”、“没用”、“做作”、“矫情”等等的负面意思。这让我们都缺乏勇气去承认自己是很不...
生命乐章报导之周金亮
文摘 : 星洲日报 SIN CHEW DAILY 2 0 2 1年6月24日|星期四 Thursday周金亮 : 我这一生深爱音乐,以后两把吉他、音乐创作都留给孩子。 “音乐通胜”创立近二十年,“通胜”就是那本通行华人民间包罗万有的通书,因避忌讳又名通胜。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周金亮觉得录音室像一本音乐老黄历,记载了有关音乐的种种,至于英文名“Musictoxin”,既是音译,同时也别有涵意,“音乐像毒素,但对我来说,它是美丽的毒素,我已经上瘾了!”...
讓自己成為幽谷的那道光
讓自己成為幽谷的那道光 /Eve鄭貝君, 富贵关怀殡葬礼仪部奠礼主持 今天的奠禮堂格外的清靜。禮堂内沒有靈柩,只有往生者的遺照,以及擺放在靈桌上的骨灰甕。現場沒有其他的親屬朋友,只有往生者的太太和兩位女兒。 我安靜地看著往生者的照片,是一位與我爸爸年紀相仿的uncle,臉上有著慈祥和藹的表情。不知咋的,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心中升起了一陣的悲傷。我心中向上帝祈求說,我不想讓這樣的情景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我知道這是個無理的祈求,因爲人本來就是這世上的寄居者,每個人終會有離開的時候。...
冠病的日常
冠病的日常 文/ 賴昭宏 「爸,吃藥了。藥吃下去,水在這裡。」女兒對著父親勸,兒孫們也圍在左右。兒子抱著骨灰甕,抱得緊緊的,頭貼著甕喃喃細語。孫子拎著香領在前方,走到靈堂前,兒子小心翼翼地將還有溫度的甕放下,移到中間的位子。然後再從孫子的手裡取過大香,跪下,跟媽媽說在這裡辦事了。 拒絕吃藥的父親指著照片,對女兒說「我只有她一個,只有她一個。」身旁放著枴杖,口齒有些不清的父親,繼續嚷嚷,忽視了女兒拿在手上的藥。本來冷靜的女兒,突然脫口而出「爸,我只剩下你一個,剩下你一個。」兩父女抱頭痛哭了起來。 ...
生命乐章报导之马铃薯叔叔
文摘 : 星洲日报 SIN CHEW DAILY 2 0 2 1年6月10日|星期四 Thursday马铃薯叔叔 : 最想要让孩子知道,做人要正,无愧于心。 我是马来西亚社警总会长,2007年开始当人民社警时,看见很多被忽略的社会问题。一个人犯了罪,大家都叫喊着要将他关进监牢,要逮捕一个犯人很容易,然而,把犯人关在牢里并不代表杜绝罪案。更关键的,是如何解决犯罪的根本?于是,我开始研究这些人,唯有去了解他们得犯罪心理与思想,去理解他们罪犯背后的动机,才有效的歇止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做犯法的事情。想要杜绝社会犯罪,落力帮忙社会底层的一群...
生命乐章报导之藏恩閣全馬首創圖書館設計
文摘 : 星洲日报 SIN CHEW DAILY 2 0 2 1年5月16日|星期日 Sunday藏恩閣 鄺漢光: 全馬首創圖書館設計 留住先人遺物 将祭拜缅怀祖先的骨灰阁转化成欧美现代书香之家的优雅空间,国内数一数二的殡葬业先驱富贵集团新推出的“藏恩阁”,是全马首个图书馆设计的骨灰阁,架上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盒子,能典藏先人留下来的珍贵物品,百年隽永流传。邝汉光精益求精、求新求变的精神,让他打造了全马别树一格的殡葬产品“ 藏恩阁”。改造骨灰閣寓意慎終追遠...
未能接通的電話
未能接通的電話 /Samantha何珊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這是我爸爸的手機,我想要拿著。」 某天主持一場主人家爸爸的告別儀式,眼看女孩手上緊緊拿著一款跟不上新時代沒有大屏幕的手機。由於奠禮流程需要她跪拜,所以就請她把手機先放到一旁,待會再拿回。「這是我爸爸的手機,我想要拿著。」女孩輕輕地説著。...
生命乐章报导之賀婉蜜:孩子要记得人生所有美好的事
文摘 : 星洲日报 SIN CHEW DAILY 2 0 2 1年5月13日|星期四 Thursday賀婉蜜:孩子要记得人生所有美好的事 不要让偶然的挫折阻碍我们前进 父亲的骤逝仿佛气爆, 远从三百多公里外的吉隆坡炸裂开来。 那是2000年4月25日,一个寻常又忙碌的星期二中午,婉蜜在星洲日报新山办事处赶新闻稿,此时一通电话接进了她的办公室。“阿蜜呀!我是么叔,吃饱了吗?”说的是客家话。 在新闻死线的催逼中,这种黏腻拖沓的长辈对话,巴不得一刀切下进入正题,直到对方嗫嚅的说:“我跟你说啊!你爸爸过世了……”...
【爱长在】当亲友聚逝,用另一种方式过度悲伤:帮她活下来
【爱长在】当亲友聚逝,用另一种方式过度悲伤:帮她活下来 每次聊到生死,很多朋友纷纷说,希望能心肌梗塞、无病痛的离世,但安宁医师许礼安认为,骤逝会给家属无限的遗憾;重症病房医师陈志金也说,如果可以选择,希望得一个不要那么严重的癌症,才能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好好告别……过去在访问时,虽然觉得医师们说得很有道理,但唯有亲身体验,才知道个中真意。 ...
Rhyme of Life Articles 生命旅途的送舟人王勁強
文摘 : 星洲日报 SIN CHEW DAILY 2 0 2 1年5月6日|星期四 Thursday生命旅途的送舟人王勁強 存善心做好事,是我最想給孩子留下的愛的遺物 当年母亲进行腹膜透析,需住院一个月,以完成导管装置及后期操作陪训准备。老旧的新山中央医院病房向来拥挤,入院那天母亲的病床草草停靠在走廊上,像违规停车,没有专属编号。 若遇紧急事件,那张病床就要礼貌让路,有时让一让,不小心就推到了长廊两端,看似落单又像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