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四十九 —— 怎么祭拜才对呢?

你有没有听说过人死后有「头七/尾七」、要拜足七七四十九天,甚至往生者会在头七回魂等?到底这个说法的源头是什么,家人离世后我们该怎么做祭拜仪式呢?不做有什么后果吗?

首先要釐清的一点是,华人的信仰离不开三个大体系的结合,也就是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很多人自称佛教或道教徒,但细谈后发现,他们更多是混合式的民间信仰者。

 

佛教的「七七四十九」

佛教认为人在死后,去到下一个阶段的六道轮迴之前,有一个过渡阶段叫「中阴身」,短则几秒钟,最长可以去到四十九天。《西藏度亡经》提到中阴身是生灭现象,每一次的「灭」都会有接下来的「醒」,去到另一期的中阴身。「正七」就是亡魂「醒」的时候,在这时后进行救度,亡者会得到最大的福报。

所以在佛教丧礼中,每个「七」为亡者进行诵经救度法事,就可以帮助他更好的反思并前往下一个阶段,是一种教育和引导。同时,生者也可透过法事仪式去接受佛法的生命教育

 

道教的「七七四十九」

道教认为人生而阳重阴弱,要靠修行以维持「阳」。纯阳成仙,纯阴就会死掉成为鬼。人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没有在修行,符合道的精神。但这里的修行更多指的是人格上的忠孝仁信顺等,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法力」或「神通」。

人有「三魂七魄」,死后每七天会散掉一魄,四十九天后散尽。因此,每一个「七」道教徒可以进行诵经或拜忏仪式,如《升天得道真经》、《酆都拔罪血湖经》,《解冤拔罪妙经》,《十方救苦妙经》等,协助「鬼」忏悔自己的「忠孝仁信顺」,同时祈求太乙救苦天尊救度他。同样的,生者也可从诵经的经文中学习道教教义。

 

民间信仰的「七七四十九」

相比佛道教,民间信仰的「七七四十九」混合了很多传说、怪力乱神、地方性及社会性习俗。仔细比较就不难发现这些民间信仰或习俗和佛道教的教义是有出入的。

传说唐太宗往生后太子就为他每七天烧一次纸钱,直到四十九天,此后也在民间盛行。佛道教都不主张物慾追求,何况死后?烧纸钱纸扎是我们把对现世理解投射在死后世界中。

有些则认为有「头七回魂」,鬼很常被描绘成有特异功能会报梦甚至有可能害人。但佛道教也都认为「鬼」是处于一种迷茫无助的状态,自身难保,不可能有特异功能,更妄论害人。

有些地方也发展出只做「单七」的习俗因为怕坏事成双。佛道教每个七的诵经法事都是为了给予鬼魂教育,引导忏悔自身并前往下一个阶段,这绝对是「好事」也不怕「成双」。

某些籍贯也有「出嫁女儿买五七的祭品」,其他「七」由儿子来主事的做法。中国地大且古代交通不便利,出嫁女儿很大可能无法赶回娘家奔丧,也不方便在每个「七」都回娘家,故而发展出「出嫁女做五七」的习俗。当然还少不了重男轻女的问题,所以主要的「七」都得由儿子来主事。但在讲求性别平等的时代,再加上如果往生者没有儿子,或已婚的女儿就住在娘家附近,有什么道理只有「五七」能让女儿来买祭品呢?

 

敬意·祝福

所以,到底应该怎么「做七」呢?信仰没有对错,大家可回归到自身的信仰系统,无论是佛、道、民间信仰或其他宗教。华人本来就是混杂信仰的群体,彼此尊重,家庭和睦,同时怀抱著对先人的敬意和祝福,就是最好的方式。

富贵关怀文化与礼仪管理部
钻研中华文化对马来西亚社会的影响与发展,著重于社会殡葬文化的始源,从古文化借鉴及演变;从而滋养富贵殡葬服务的发展、耕耘、深耕及拓展。

作者简介
黄爱玲,富贵关怀文化与礼仪管理部
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中文系硕士,多年写作与研究经验。现为报章专栏作者,长年于港台网路平台发表文章。

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

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

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 《生命迴旋》及《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为认知心理学家──钟灼辉博士的最受欢迎作品。他在2004年不幸遇上坠机意外,从50层楼高空坠落,并经历了11分钟的奇幻灵魂出体经验。濒死意外使他失去了事业、健康、财富和感情,他从人生高峰瞬间跌入谷底,一无所有。他利用濒死经验所获得的生命智慧与醒悟,不仅翻转了终身伤残的命运,更活出了一个完全理想版本的自己。死神教懂了人生中最重要的4件事⋯⋯ 【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专题讲座暨书会详情: 日期:2023年9月8日(星期五) 时间:08:00pm...

了解更多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三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三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三 做个不麻烦的老人 用智慧过好后半生 给自己时间,给孩子空间,生活要学会独立但不孤僻,做个身心健康的智慧长者。 从身,银发族药剂师陈朝颖分享调理身子的处方笺; 从心,辅导系导师郭富美讲解随心顺意的心理建设。 立即报名,出席8月19日(六)在巴生允中堂的“做个不麻烦的老人 用智慧过好后半生”对谈会,把自己的身心照顾得妥妥贴贴,享受平静又安详的日子。   “做个不麻烦的老人 用智慧过好后半生”对谈会详情: 日期:2023年8月19日(六) 时间:晚上7时30分...

了解更多
生命的永续经营

生命的永续经营

生命的永续经营 好端端,人活着,说什么“死”,到时才算。可是生死这回事,真的是到时才来打算的吗? 到时,你懂得如何面对吗? 到时,你懂得要明白些什么吗? 到时,你,还好吗? 到时,会不会一切都来不及了? 妙开法师与生死学实践者陆海燕对谈“生命的永续经营──每个人都应该提早阅读的一本生死学秘笈”,陪同大家面对生死,反思生命。   活动详情: 日期:2023年8月13日(明天) 时间:上午11时 地点:吉隆坡富贵生命馆(M1)Executive Lounge...

了解更多
中秋的味道

中秋的味道

在一个大家庭里,因为人多的关系,大月饼才够分给每个人。切好的月饼,不管是冰皮月饼还是烘烤月饼,递给家人都有一种温暖。如果是小家庭,寓意更深。正因为人数不多,反而能因为一个月饼让大家都聚在一桌,吃出齐全而圆满的味道。

了解更多
中秋的那些小事

中秋的那些小事

即使八月十五已过,留着的饼盒也能够延续佳节的喜庆。
灯笼的火光熄灭了,却照亮了我们相聚的时刻。月饼的味道消散了,可是同台吃饭的约定依旧还在。空荡荡的饼盒,随即就装上了属于我们的回忆。这一点一点的小事,在中秋显得格外珍贵。

了解更多
钟灼辉“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讲座

钟灼辉“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讲座

香港心理学博士钟灼辉说:“从死看生,可说是一种逆向思维模式,尝试从事物的背面去看问题,重新认识问题,对于似乎是已成定局的事情或观点,反过来思考,让思维往对立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探索,你就会豁然开朗。”

了解更多
当病痛侵袭,爱与安宁 何去何从

当病痛侵袭,爱与安宁 何去何从

父母是孩子的大树,为孩子遮风挡雨陪他们长大。年老时,父母安好便是孩子最大的幸福。生命总有考验,有些人老了会出现各种病痛,孩子也成为他们的依靠。照顾老人和病人并非易事,不只是吃喝拉撒,还有喂药、翻身、沟通、运动、在医院做决定……

了解更多
吴碧彬:勿让独自扛下责任 家庭照顾者需有人援助

吴碧彬:勿让独自扛下责任 家庭照顾者需有人援助

“首先要学会‘道谢’,很多照顾临终病人者都会有很多的后悔和内疚,但要肯定自己的付出,要跟自己道谢;许多人不善于表达爱,甚至会有病人要过世了,工作人员请孩子与病人道谢、道爱、道别,他们都很抗拒,所以要练习道爱。”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