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后的守孝 “禁忌” ?

大家可能很常听说过,父母离世后,做子孙的依然有些“禁忌”要守,例如不能庆祝农历新年、出席喜宴、穿红衣服、剪头发等。历时多久,规定有多繁复,因地方习俗而异。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禁忌”背后的来源和意义是什么?其中一种最普遍的说法是“红白不能相冲”,所以有孝在身者不可以出席喜庆活动,否则会给喜庆人家带“衰”,真的是这样吗?不同地方和籍贯对于守孝的“禁忌”有不同标准和说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我们该听谁的?

要找到答案,只需回到源头“守孝”即可。孔子认为,一个小孩从出生开始至少要三年的时间才可以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做子女的在父母离世后也应该守孝三年,作为一种感念的回报。最高规格的守孝非常繁复,包括期间要丁忧(停职留薪)、在父母坟旁搭个草庐住下、吃的穿的是仅以维生的粗粮麻衣(不可锦衣玉食)、不能夫妻同房生育、不可出席任何婚丧喜庆等。直到三年后,才可“脱孝”回到原来的生活模式。

儒家之所以会定下这些规矩是因为相信教育可通过“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来达成。例如,一个初生小孩不理解何谓“尊敬师长”,如果有规矩要求他每次见到师长都必须要鞠躬请安,久而久之,这股“尊敬”之情会从外在的形式逐渐内化,他总有一天会发自内心的尊敬师长,并在看到师长的时候真诚地鞠躬请安。值得注意的是,表面上儒家很注重外在形式,但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内在的教育。意思是,如果所有的规矩最后只流于表面,就违背了儒家制定这些“礼”的初衷。守孝亦然。所有关于守孝的规矩,最终目的是要我们发自内心去敬爱父母。如果心中无敬无爱,守孝的种种表面形式,都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时代的变迁,现今的华人也没有再跟随过去那套严格的守孝制度,那是否代表现在的子女都是不孝之人呢?回归到上段的重点,敬爱最重要的是内在,不是形式。

延续一开始的讨论,所谓守孝期间不能庆祝农历新年或出席婚丧喜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守孝者正在哀伤中,照理不该有心情去吃喝玩乐,而不是因为会给喜庆人家带“衰”。不能穿红衣(或其他鲜艳颜色)剪头发,其实是指守孝者因哀伤而无心思在精致的打扮上。“红/鲜艳”只是华人对花枝招展的简化说法,难道穿黑色(或其他暗色)就不能达到花枝招展的效果吗?不能剪头发是因为古人本就蓄发,守孝期间自然更无心思去打理。用今天的理解就是守孝者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去烫卷挑染做最时尚新颖的发型呢?现在大部分人都必须在丧礼结束后就回到职场,要一位孝子/女百日不能理发,很可能会对其职业形象有不好的影响。以整洁为目的的剪理当然没有问题,不在此列。

守孝期间的“禁忌”又从何而来呢?规矩不是强制的,也不符合儒家的教育理念。民间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劝导不成就演变成用“恐吓”来完成。希望小孩听话,劝的不听就恐吓“警察/鬼会来抓你”。守孝的“禁忌”也是一样的道理,到头来就变成“你守孝去别人的喜宴会红白相冲”、“你剪头发会衰”等。

因此,正确的守孝守则应该在于“心中感念父母,不去婚丧喜庆不能穿鲜艳衣服不鼓励精致打扮,因为照理家属会哀伤而发自内心过一段低调而朴素的日子,同时趁机好好静下来调整心情。但守孝的心意应该是自我要求,而不是对自我的过度压抑和束缚或对他人的绑架。若有子女在守孝期间“不守孝”,可能是他们自我疗愈的方式之一,他人应该予以尊重。

最传统严谨的三年守孝期到今天已经简化至百日、49天,甚至出殡当天就进行脱孝仪式了。这仅是个别选择,无关对错。脱孝不代表放下对父母的敬爱,而是子女们准备好把他们放在心中的某个位置,重新出发了。

富贵关怀文化与礼仪管理部
钻研中华文化对马来西亚社会的影响与发展,著重于社会殡葬文化的始源,从古文化借鉴及演变;从而滋养富贵殡葬服务的发展、耕耘、深耕及拓展。

作者简介
黄爱玲,富贵关怀文化与礼仪管理部
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中文系硕士,多年写作与研究经验。现为报章专栏作者,长年于港台网路平台发表文章。

鼻咽癌患者楊吉祥留爱不留债

鼻咽癌患者楊吉祥留爱不留债

文摘 : 星洲日报 SIN CHEW DAILY 2 0 2 1年9月23日|星期四 Thursday鼻咽癌患者楊吉祥 留爱不留债 留给孩子最珍贵的遗物 楊吉祥(Sam Yong,森楊)是重型摩托車發燒友,他目光矍爍,身型談不上魁梧,但摩托車卻越騎越重,最新進手的是400公斤重的哈雷戴維森警用摩托車(Harley-Davidson Peace Officer Special Edition),雄壯威武的身軀,咆哮如雷的排氣聲,推動血液直至沸騰,騎在哈雷上,讓他感覺它就是他的力量。  ...

了解更多
富貴生命館之旅—三聖殿篇

富貴生命館之旅—三聖殿篇

富貴生命館之旅——三聖殿篇 -許裕全踏入富貴生命館,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寧靜的氛圍,它就像藏在現代宏偉建築裡的一畝清心淨地,回歸生命祥和律動的頻率。某種意義而言,那也是極樂世界在人間慈悲投影的小千世界,是我們肉眼所能企及的,接近心境平和的地方,來到生命館,彷如走進心中的一座靈山。 從大廳搭電梯來到三樓,是三聖殿的所在。...

了解更多
富貴生命館之旅—追思禮堂篇

富貴生命館之旅—追思禮堂篇

富貴生命館之旅——追思禮堂篇 -許裕全「追思」二字,是祝福的另一個形容詞,是一葉輕舟橫渡生死兩岸,最美麗的距離。 形體會滅,思念不會。因為在生命的長河裡,不被思念的人才是真正的死亡。 追思及物及人,是生者的寄托之情,也是對故人的追憶和思念,更是情感的雙向甚至多向溝通,當家眷和親友比鄰而坐,在極度溫馨的場合裡,無有悲傷,娓娓細訴對死者的種種思念,化成語言,重溫逝者生前的美和好、貢獻和付出,兼及愛和被愛,每一句都是生命的祝福,每一個祝福都承載著人生的一個小圓滿,也許這是逝者生命的句號,但因為有了追思和想念,讓這個句號延伸成了連接號。...

了解更多
富貴生命館之旅—升天篇

富貴生命館之旅—升天篇

富貴生命館之旅——升天篇 -許裕全每一炷香,它最終的歸處,是把人間的祝福嬝嬝送上天。 而人最終的歸宿無非是極樂世界。 富貴生命館的升天儀式,以乾冰特效、結合燈光造景和情境模擬,在西方三聖護佑的經文裡,讓骨灰罎悠悠升天,隨著菩薩的步伐朝極樂世界前去,榮登蓮花寶座。...

了解更多
富貴生命館之旅印象篇

富貴生命館之旅印象篇

富貴生命館之旅——印象篇 -许裕全踏入富貴生命館,總會被它宏偉的都市化建設格局所震懾,雖位處吉隆坡黃金地段,然而,這處鬧中取靜的所在,彷彿是這座城市裡唯一泵浦著心跳的地方。它堅硬的外表下,其實有著輕柔如生命的蘊藏還有深遠的歷史脈絡。 有心跳即有生命,這就是富貴生命館別於其它建築物的地方。它不僅是死亡的棲止,也是生命的再出發,像一條無盡的河在這裡循環流動。 向來,對生命的思考和解讀,我們總是停留在死亡的最終篇結束,彷彿一個句點之後便是死生契濶兩界各自渺茫,被強行隔絕成凝望的兩岸。 然後呢?...

了解更多
基督徒不祭拜親人便是不孝嗎?

基督徒不祭拜親人便是不孝嗎?

基督徒不祭拜親人便是不孝嗎?                    /Eve鄭貝君, 富贵关怀殡葬礼仪部奠礼主持許多人都對於基督徒不允許祭拜神像、祖先,都存在著許多的迷思與誤解。特別是在非基督徒的親人往生時,基於信仰的關係他們選擇不參與誦經和祭拜儀式,身旁的人都會對他們指指點點,甚至被大家標簽為「不孝」。對於這一些指責,多半基督徒都感到非常地無奈。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出埃及記20:12; 「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 箴言23:25;...

了解更多
銘旌/女婿旗

銘旌/女婿旗

銘旌/女婿旗 /Eva歐燕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典禮主持“小姐,我想問下這個女婿旗其實是有什麽意思的嗎?爲什麽會有女婿的名字在上面的呢?”我回頭看著顧客,微笑地回答了他的疑惑,告訴他女婿旗故事。他聽完后說:“哇,原來是那麽威風的啊……!那到底我告訴他什麽故事了呢? 銘旌又名爲女婿旗,在古時代是以銘旌這個名詞來命名,但經過時代的演變,銘旌已慢慢被女婿旗的名稱取而代之。銘旌的意思就是豎立在靈柩前標志往生者的官職和姓名的旗幡。...

了解更多
西索米——殯葬奠禮的樂手

西索米——殯葬奠禮的樂手

西索米——殯葬奠禮的樂手                     /Vevian E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文字,只有識特定字體的人才看得懂。 語言,只有識特定母語的人才聽得懂。 但只有音樂,無論識不識字,你都依然可以朗朗上口。...

了解更多

各个环节和细节都安排很周到

当全家人都沉浸在伤痛中,你们给予了我们关于人生告别仪式最细致详尽的解答,包括我们并不熟悉的传统礼俗也清楚地告知每个步骤。灵堂布置的鲜花祭奠庄重典雅,告别仪式、出殡仪式各个环节和细节都安排得那么周到,让所有来送别的亲朋好友无一不感到对爸爸的感恩和不舍。   各个环节和细节都安排得很周到 2021年06月23日,我们最亲爱的父亲刘坤鑫先生在 Semenyih富贵山荘世外桃源走完了他人生旅程的最后一段路,挥手告别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去往更幸福的地方。...

了解更多
富贵与星洲疫起送暖1万份生命粮

富贵与星洲疫起送暖1万份生命粮

富贵集团与星洲【疫起送暖】 1万份生命粮送交申请者 星洲日报不负所托,动员全国各地办事处同事分工合作,终于把富贵集团委托的1万份生命粮,送抵受疫情影响生计的申请者手中。 多个组织人士情义相挺 行管令期间,尽管面对种种限制,但星洲日报各地员工在接到总部的指示后,依然克尽己力动用人脉,并获各地热心仁爱社团组织、宗教与慈善团体、教育界领导,政党义工团等不分昼夜通力合作,为受疫情影响的势家庭体提供生命粮。 1万份生命粮终于一一送抵受困家庭。在星洲日报巴生办事处,同事合力包装“生命粮”,再安排让受惠者上门领取。动员数百办事处同事筛选...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