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快樂
/賴昭宏
往年每一年的中秋節來臨,我都會請假回老家。這並不是家裡有特別慶祝這個節日,而是這個節日自小以來就是個溫馨且充滿回憶的節慶。小時候,鄰居的大姐姐或大哥哥們就會提議來開個月光會。月光會並不是討論每個月如何將錢花光的會議,而是在中秋月圓很光亮的夜晚開茶會。小伙伴們每個人湊個三毛、五毛,買個小零嘴或小禮物。月光會最常出現的,就是「打報紙」遊戲。遊戲主辦人將回收的報紙,一層一層的卷上來,捆綁成一根棍子。小玩伴們,坐成一個圈子,報紙棍放在中間。第一個開始「打報紙」的人拿起棍子,就找他的目標去。打報紙只能打小腿,打了後要趕快將報紙放回中央處,被打的人若搶到報紙棍回打剛才打他的人,就能坐回原位。但打人者若放回報紙棍成功搶到被打人的位子,就能坐下。
遊戲是這樣的輪著去,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哪個小伙伴,喜歡哪個女孩,或哪個女孩暗戀著哪個男孩?打報紙的力度大小,也可以知道對方的感情有多深厚,打得輕可能還不大認識,不好意思下重手。打得重,那一定熟得可以如此下重手了,也不會讓對方生氣。報紙棍被打轉幾輪後,都會開始破爛不堪,我們再換其他的小遊戲。如「請你跟我這樣做」、「大風吹」等等。
現在回想起來,以前玩過的遊戲,好像有點兒暴力,但也都很容易上手。無論是小小孩,還是大一點的青少年,都可以一起玩這樣的小遊戲。遊戲進行後,夜晚時分,大大小小的鄰居,提著自己帶來的燈籠,有使用Milo罐釘成的、用鐵線製成的、買來的紙燈籠,或後期出現很多玲瑯滿目的電子燈籠…… 每個人提一個,一起遊街用著潮州話喊「喔喔咚咚,哈嘀嘟咚咚(燒火了),喔喔咚咚,deng nang diok hue sio (燈籠中火燒)」。雖然不曉得為何會喊出這樣的民謠,可是喊著喊著,紙燈籠燒起來,大家驚呼一叫,然後大笑用踩的或用扇的將火滅掉。
小玩伴兒和小遊戲在大家逐漸長大後,在中秋節也不再進行月光會的聚會了。大家各有各的生活,打拼事業、扛起家計、升學深造等等,漸行漸遠。然而,中秋節回家卻成為了維持下來的習慣,好像這個節日就得要待在這個充滿回憶的老家,陪著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小孩,一起玩蠟燭,一起點燈籠。說到燈籠,最傳統的紙燈籠依然是我的最愛。買給小朋友的一樣是安全的電子燈籠,然而要掛在樹上的,紙燈籠當然是不二選了。將大小燈籠點上蠟燭後,逐一掛在樹上,讓整棵樹都亮了起來。蠟燭點燃燈籠的光,是中秋節最溫暖的風景。將紙燈籠掛滿樹上的童年回憶,有多少人經歷過,又有多少人還持續進行這樣的一個慶中秋模式呢?當然,這前提是住所的門前還種有一棵樹。
歲月催人老雖然是個事實,然而歲月也為我們的人生添加了豐富的經歷。隨著父母逝去後,門前的老樹也被砍掉了。如今的中秋節,掛上燈籠的地方是弟媳在屋子種上了各種各類的花花草草,弟弟也架上了各類的架子,不僅能放上各種盆栽,也能掛上燈籠和讓孩子點蠟燭。
中秋節的來臨,你也回家了嗎?你的中秋節是怎麼過的呢?
祝福你,中秋佳節,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家人一起過,都是平安健康的。
富貴關懷諮商與輔導部簡介
富貴關懷諮商與輔導部(Grief Care)提供臨終關懷、喪親及失落關懷諮商與輔導服務。關於個人失落悲傷的諮商,或是團體支援以及生命教育推廣,可於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早上十時至下午五時(週休和公共假日除外),聯絡griefcare@nvasia.com.my,或撥電010-9896954預約。
作者簡介:賴昭宏,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碩士,主修生死學、生命教育、臨終關懷、失落關懷。

事死如生,见礼思义
《禮記·中庸》裡有一句話:「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意思是我們應該敬愛已經死去的父母和祖先,如同他們還健在那樣,這就是最大的孝的表現。因此,華人對祖先各種祭祀的做法,都是出自於敬愛之心的延續。
照顾者的修炼课
照顾者的修炼课 笑一笑就浮现鱼尾纹,挤一挤就腾出时间了。 不管多么忙碌,家庭照顾者一定要抽出时间。 就算只是短短几分钟,也要允许自己休息,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刻。 “照顾者的修炼课” 讲座详情: 日期:2024年4月6日(六) 时间:晚上7点30分 地点:吉隆坡富贵生命馆 (Nirvana 2)Level M1, Training Hall...
红包
那些压岁钱象征的祝福,就好象陈年老酒,愈久愈纯,所给予的价值,更甚于其面额。
生命咖啡馆守护生活的余温
今年生命咖啡馆迎来了九场讲座,不管是在富贵生命馆还是在地方社区的场次,几乎都是座无虚席的,你们的支持和相伴滋养着生命咖啡馆的成长,希望你们也收获匪浅。
新纪元与富贵集团长者介护课程2024年对外开放
富贵集团着重提升社会的醒觉,透过生命教育渗入大家的生活中,借此带入人生规划的重要性。
富贵集团再扩企业足迹 开创彭亨首座风景墓园
富贵集团重磅发布筹划已久的富贵(福报)山庄,在2023年年末之际为该地区居民捎来了好消息。富贵(福报)山庄是富贵集团于彭亨州开设的第一座风景墓园,也是正式进驻彭亨州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毕柳莺:病人与家属须达共识 “断食善终非把人饿死”
毕柳莺强调,落实“断食善终”理念前,患者和家属之间必须达成共识。
她解释,公众不能单凭字面理解“断食”,误解“断食善终”就是把患者活活饿死的错误观念。
常藻法师与许雪翠分享 把握机会跟孩子谈生死
“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提出有关生死的问题,并在恰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作讨论,当身边的人逝世时,就有利于孩子的情绪认知和管理,正确的表达情绪来渡过悲伤期。”
断食善终 · 拿回生命自主权
断食善终 · 拿回生命自主权 生死的安排,多知一点,维护每个人都同等拥有的善终权利,就能够让自己以及家人的人生最后一里路更为圆满。台中医院复健科资深教学医师——毕柳莺,陪伴母亲 21 天断食善终,圆满母亲的生命。这,是一种放手成全的爱。 关于临终者的生死抉择,一直都存有异议。当然,在实行任何一种善终的制度之前,必然需要依循病人的身体情况、病情等方面的考量,然后再选择放手成全。有些人是一知半解,不然就是存有迷思。...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四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四 如何跟孩子谈生死分离这档事 生死,是人生大事。其实,我们都应该很自然地向孩子谈生死分离这档事。 孩子对世事从满好奇心。多少孩子曾经问过他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又有多少孩子曾经好奇为什么有些长辈就这样离开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让他们闭嘴不再问下去,就是随口敷衍。抚心自问,与其说他们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不如说是我们不懂得怎么谈起这人生大事。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启齿,又怎么能够期望孩子长大以后就真的明白呢? 常藻法师与专栏作者许雪翠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