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要到了,大家是否已经和家人约好一起去上坟的日子?所有华人传统的节日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规矩或禁忌,清明节也不例外。坊间有很多说法,例如不可以在墓园喊在生者的名字、出嫁女儿不可以回娘家上坟、某些生肖要迴避等。清明节还有一个传统,叫「早清」,它不是一种禁忌,更多是一个指引。

早清是个简化的说法,完整的意思是,提早在清明节前扫墓。传统上有「新坟不过社」的说法。清代编辑而成的《施南府志》是一本记载了中国天文、地理、礼俗、制度、军事、艺文等共三十一卷的书,当中记载:「新葬之坟,则在社前祭之,本家男妇及内戚皆往。」去世三年内的往生者都可算作「新坟」,他们的子孙要在头三年的清明节提早扫墓;「不过社」就是不超过春社的意思。春社是祭祀社稷土地神的日子,一般是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今年的春社是农历二月二十一,也就是公历3月20日。因此,往生三年内的先人,其子孙们要在今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前完成扫墓。

此传统的由来和意义可分为两个层面来看。第一是民间信仰,华人自古有「人死为鬼」的概念,早于佛道教就存在。不少人认为「早清」是阎王爷给予新鬼的优待,让他们可提早享用孝子贤孙们的祭品,而不需要和老鬼争。所以先祖的后人们可以提早拜祭,不用等到清明节。
第二个意义,更为理性又不失人性化。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马来西亚没有四季,我们无法感受到气节的变化。但在中国,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传统上,一家人会在这个时候去上坟,郊游踏青的同时,也去拜祭先人,以今天的理解来看,就是一个「家庭日」。因此,清明节上坟不应该是一件难过悲伤的事。
但是在新丧(三年内)中的家属照理仍在哀伤中,无法跟一般人一样抱著踏青和轻松的心情去上坟。因此,建议这些家属提早上坟,就可避开喧闹欢乐的踏青人群,静心哀悼先人。从这个层面来说,此传统有顾忌新丧家属情绪的体恤作用。
过去的新坟定义是三年,因为要守孝三年。现在很多人没有守孝三年了,所以很多业者也只会请丧家在第一年做早清,这是一个社会变迁的结果,配合现代节奏而转化的过程。
所以,「早清」的意义到底是为了让刚成为新鬼的先人们更快享用到祭品,还是让新丧家属避开喧闹的人群呢?信仰是自由的,而且传统从来都只是一个指引。要不要遵循「早清」的规矩,也应该由丧家们自行决定。尽孝或思念亲人是不分日子的,除了清明、重阳,大家也可以在平日多去墓园拜祭先人。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欣赏人生背包下的生活 日期:10. 04. 2021 (星期六Saturday) 时间:8.00pm 分享平台:生命咖啡館面子書直播 分享嘉宾: 梁韻矜 – 资深媒体人、《出走,是为了好好吃饭》作者 为了可以“好好吃饭”,她放弃新币的工作, 以打工换宿和沙发冲浪的方式到欧洲兜了一个大圈, 走进不同的洋人家庭跟他们一起生活, 做饭给他们吃,了解彼此文化。 如果你热爱旅游、憧憬流浪生活、喜欢做饭、 享受美食、对欧洲饮食文化有兴趣、 好奇老外如何看待中餐、 想知道作者如何在食材欠缺的欧洲变出...
生命乐章报导- 黃一飛與小喵 – 而愛就是我們留給她最好的遺物
文摘 : 星洲日报 SIN CHEW DAILY 2 0 2 1年4月8日|星期四 Thursday黃一飛與小喵 :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遺產,而愛就是我們留給她最好的遺物...
【爱长在】萧婷文/中年是断舍离的好时机,整理、感谢、慢慢告别
【爱长在】萧婷文/中年是断舍离的好时机,整理、感谢、慢慢告别 “中年危机”这句话我们都常听到,可是中年的定义,到底是从几岁开始?35岁、40岁、45岁?我想可以从“意识到”要迈向下一个人生里程碑开始,如此危机才有意义,危机才会变成转机。 从青壮年过渡到中老年的时期,我们可以检视自己的人生,慢慢地整理、清理,也许那些青涩少年时的疑问会在此时又浮出心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不妨将这些人生十字路口的自我疑问,作为驱动自己走向“第二人生”的大好机会,而在中年时的“断舍离”,是一种厘清“要往哪里去”的生活练习。...
非常用心及细心
非常用心及细心的提醒我们要办的事情,他们的服务真的非常棒。 非常用心及细心 好,我是王贻均家属。 非常感恩富贵集团的Jessica Wong 和Sonic,三天两夜为本人的父亲办好后事。虽然这场后事是在新年期间(初二至初四),但是他们俩都非常用心及细心的提醒我们要办的事情。 他们俩的服务真的非常棒。感恩❤️ An excerpt from our customer's...
【爱长在】遗容雕刻师用温柔的双手为逝者画最后一趟远行妆
【爱长在】遗容雕刻师用温柔的双手为逝者画最后一趟远行妆 2020年8月13日凌晨1点,大姐口腔癌过世。 谈不上措手不及,毕竟大姐罹癌颇有时日,拖累着一副衰败肉身苟延残喘,每次相见都觉于心不忍,走了,不仅是她一人的解脱而已。然,在漆黑的夜里接到噩耗,难免一阵怔忡茫然。...
關於陪伴,你可以……
關於陪伴,你可以…… /賴昭宏 「哪裡有彩虹告訴我……」家裡的客廳響起了周杰倫 《彩虹》的鋼琴旋律,小麗又在那裡彈鋼琴了。似乎是固定的時刻表,在即將接近黃昏的時候,小麗就會坐在鋼琴前,彈起這首歌。 一年前,那一個晚上小麗和先生吃了晚餐後,小兩口一起相依偎著,聊起未來。他們結婚將近一年,是時候計劃有小寶寶了。聊着这一些只要兩個人攜手前進,就能逐步完成的前景,那麼美麗。 如今就快一年了,丈夫在睡梦中骤逝,毫无预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爱长在】叶剑峰放慢脚步,好好陪伴失智症妈妈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爱长在】叶剑峰放慢脚步,好好陪伴失智症妈妈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脚步快,可以更快到达终点;然而脚步慢,却可以拥有更多的陪伴时间。”新闻主播叶剑锋,与妈妈高宝珠感情深厚,尤其是当妈妈患上失智症的那几年,他把陪伴妈妈当作是“正职”,新闻主播及其他主持工作都是兼职,以有素质的陪伴让母亲走到人生最后。 叶妈妈是在2016年因病逝世,4年后的今天与他谈起陪伴妈妈的点点滴滴,双眼虽因眼疾而布满红丝,但隐约可以看到泪光,回忆的都是与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母亲生病后,关系变得亲密、依赖...
留住浓浓的年味
生命不留白,留住浓浓的年味 文:刘永萍 让“年味”不打折,这个春节,我们也可以过得很“牛”! 就地过年,过出暖心年味。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就地过年就是提倡稳心、安心、暖心,让大家过一个安全、祥和、温暖的金牛年。 2020庚子年,让我们全世界人类迎来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新冠肺炎(Covid 19),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不过阻挡不了我们对家人的关怀和爱。 就地过年的游子,想起家乡的每一道佳肴,特别是妈妈的味道,皆可让我们过个暖心年味的辛丑年。 民以食为天,华人讲究舌尖上的享受,在吃方面特别的讲究,尤其是除夕年夜饭,团圆饭。...
【爱长在】好好面对哀伤、接纳哀伤,与逝者用一种美好方式重新连接
【爱长在】好好面对哀伤、接纳哀伤, 与逝者用一种美好方式重新连接 “天长地久有时尽”这个道理人人懂,对于承受丧亲之痛的人,有的人会认为悲伤期应该有期限的,半年、一年或3年,超过了认为的合理伤痛期,或许就会觉得为何这个人迟迟无法走出悲伤,强迫他必须重新振作起来。 台湾正念疗愈资深督导师兼生命教育工作者罗耀明博士却认为,哀伤期不需设期限,需要的是一个安全的人共同回忆逝者,从面对、接受到放下,才能帮助丧亲者真正的走出悲伤。...
悲伤需要辅导吗?
悲伤需要辅导吗? /注册辅导员 张以靖 失落 失落,是人生的一部分。 打从我们出生后,在经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从得到到失去,从相遇到分离,失落总是以不同面貌跟随着我们,让我们被迫接受失去的失落感与分离的痛苦。失落是由丧失开始,我们可能丧失了某人,某件物品或者某种状态。失落是痛苦的,无论是生命、健康或某种状态的丧失,我们的情绪都会遭受到冲击,而每个人对于面对失落的方式都不一样。 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