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你选择什么? 吴若权谈长照家庭经历

/文取自星洲日报

(八打灵再也6日讯)“你的人生下半场,开始了吗?”

台湾著名作家吴若权表示,人的情绪很微妙,多变又善变,非常复杂,有时连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步入人生下半场,生活是自己的,快乐与否也是可以选择的,却不知何故总是选择了不快乐。”

他表示,眼看着很快就要进入人生下半场,一切都开始倒数,当你从内心油然升起“既然所剩无几,我也没什么好怕失去的”这种感悟时,这才是踏实的勇气。

吴若权周六在富贵生命馆与读者分享“如何对人生下半场进行规划”时,这么表示。该讲座由星洲日报与富贵集团联办,为富贵集团生命咖啡馆活动系列之一,并以“安心畅快的人生下半场”为主题,吸引300人前来聆听。

吴若权指出,他的母亲数年前在巴刹晕倒,送院昏迷了21天,那段期间,让他开始意识到要规划人生下半场这件事。

每天醒来拜拜祈求母亲苏醒

“母亲在加护病房的21天,我每天早上醒来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拜拜、求签,希望母亲能尽快苏醒,这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人生下半场要如何度过。”

他以照顾生病的母亲26年的经历,与读者分享他的“人生下半场”,并分成4个要点,首先是个人经验分享、长照家庭困境、最后都是单身及把握关键重点。

“我照顾母亲长达26年,身为照顾者,心脏真的要很强大,因为每一天都会面对不同的突发事件。”

出席讲座会的有富贵山庄中马区首席执行长(营销及市场)拿汀李姐䭲及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

台湾知名作家吴若权/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可以实践“四道人生”

台湾知名作家吴若权/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可以实践“四道人生”

我从她眼里看到了天下所有母亲,期待儿子能够回家的渴望。我相信她从我拖着行李离去的那一刻,从我身上也看到了所有的孩子,长大之后都一直想要离开家的背影,就在这样一次次的离别当中,我们才有机会去学习怎样道爱、道谢、道歉及道别,因为我们知道道别真的是非常不容易,那回来看到爱这件事情,它就会更有意义。”

了解更多
灵魂沟通师Jessica | 以豁达的心,理解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疗愈灵魂,也疗愈在世的人

灵魂沟通师Jessica | 以豁达的心,理解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疗愈灵魂,也疗愈在世的人

Jessica认为,死亡,不过是人换了个方式,以绝大数人看不见的灵魂形态存在着。当灵魂来托梦或与她沟通时,他们呈现的样子通常是生前的样子,他们穿生前喜欢的衣服,保有生前的脾气和个性;他们会像生前一样关心生活琐事,他们对家属的关心并没有减少。反而,灵魂会先放下许多物质上的牵绊,例如金钱、房子和车子,他们更在意的,是孩子是否安好,有否感受到爱与关怀。灵魂经常回头思考,如果有机会再回来,他们会以更柔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而不是责备。

了解更多
四道人生:道谢、道爱、道歉、道別

四道人生:道谢、道爱、道歉、道別

在关系里,我们常常以为来日方长,却忽略了有些话,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机会说出口。看似简单的道谢、道爱、道歉、道别,却是人这一生最难练习的功课。藏在日常的沉默中,躲在关系的缝隙里,但一直都在轻轻提醒我们:有些感情,值得更及时地表达。

了解更多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天人交战的考验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天人交战的考验

当情义与私欲交锋,我们又该如何抉择?种种考验,无一不是在剖开人性最真实的模样。唯有守护生命中不可替代的珍贵,才能在纷杂中不失方向,而爱,始终是那道最清晰的答案。

了解更多
生死别离后,我该拿什么爱你?——如何利益已亡故亲人

生死别离后,我该拿什么爱你?——如何利益已亡故亲人

妙开法师表示,佛教认为,对亡故者最好的做法就是为亡故者诵经及持咒语回向,借由佛力加持, 将能让亡者受食。“至于要念什么经文或持什么咒,只要诚心与专注念佛号,所有功德亡故者都能收到。最简单的回向佛号就是:阿弥陀佛。其实在佛的世界是相通的,有分别的是我们,所有只要诚心,任何佛号都可以的。”

了解更多
清明追思

清明追思

事实上,扫墓是追思,并非追悔。转个念头,扫墓是透过先人来认识自己的存在,而且珍惜当下的想法和清明祭祖的文化也毫无冲突。后人与祖宗素未谋面却是血脉相连,唯有祭祖之时,才深刻感知自己从何而来,往何处去。

了解更多
认识四道人生

认识四道人生

换言之,四道人生的词典里不单单是「谢谢你」、「再见了」、「对不起」、「我爱你」,可以是千言万语,又或是片言只语。当说者有意,听者有心,四道人生会是日常生活中最健康、最天然的保健品:弥补原先破碎的关系,升华本就亲密的感情。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