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离世后我的社交账号会变成这样!
虽然现在还是有些人忌讳谈论生死这件事,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也开始接受并正向面对及提早规划身后事。然而,现代人离世后,留下来的不仅是一栋房子,或是银行里的存款,更多的还有网路上行走的点点滴滴,包含发过的动态,照片,打卡的位置等信息,都将成为你的“数位遗产”,这些“数位遗产”在人离世之后仍然会留在网路上。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在社交媒体如此普遍的现在,如果用户逝世后,这些账户该如何处理呢?原来,不同的社交网站都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式哦!

【Facebook】
现代人从小学生到祖母级,几乎人人都有Facebook 账号,无论是拍照打卡、抒发心情、和好友联系,Facebook 是链接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平台。
在使用者逝世后,您的Facebook 账号将会以两种模式处理:
- 指定一位委托联系人打理您的悼念账号
使用者生前可以设定你的 “纪念账号代理人” ,一旦 FB 得知使用者去世的消息,便会将账号转为纪念账号,并提供代理人一定程度的管理权限。
纪念账号的个人档桉姓名旁,会增加“缅怀追思”(Remembering)四字。代理人可以替纪念账号更换大头贴和封面照片、回应交友邀请以及下载分享内容的副本。但 Facebook也特别指出,过世之后没有人可以登入你的账号,包括代理人,对方无法更改任何你生前发出的文章、照片,也不能删除好友。
你可以在“设置与隐私”>“设置”>“悼念账号设置”>“过世后删除账号”处找到设定纪念账号代、理人的选项。
- 从 Facebook 永久删除您的账号
若你想要潇洒离去,也能要求 Facebook 在你过世后删除(停用)账号,如此一来,不仅无法登入,连照片、文章等都会一并消失,同时也代表着亲人、好友将无法透过 Facebook 怀念你。

【Instagram】
以图片分享为特色的Instagram,是时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媒体。对于使用者逝世账号的处理,基本上与 Facebook 相同,官方会在收到有效要求(讣文或新闻报导)时,账号转成纪念账号,且不提供任何登入资讯。另外,也同样能要求删除账号。

【Google】
早在2012年,Gmail就超越Hotmail成为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电子信箱,至今在全球拥有超过10亿用户;Google云端硬盘服务也是相当受欢迎的免费在线储存服务,也同样拥有超过10亿用户,并储存超过2万亿个档案。
对于使用者逝世账号,Google 有着名为“闲置账号管理员”的处理办法。使用者可以事先利用这项功能进行一系列设定,决定账号闲置后的委托人与他的权限。
当 Google 透过登入活动、安卓装置签到等各种指标,判断账号闲置超过指定期限后,便会依据先前设定对账号进行处置。简单来说,Google 会以你预先写好的信件通知委托人,告知对方你与他分享的账号资料,并提供相关的下载连结。

线上生命规划平台 – Bereev 爱延续
Bereev生命规划网络应用程式,是通过一个简单易用的网络技术平台来管理人们对事前规划的需求,其特色是安全可靠、易于使用,快速方便。Bereev生命规划除了便捷性和私隐性值得用户信赖之外,它更具备一项贴心功能,即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提前将影像、声音、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进行电子封存,当用户逝世后,这些信息将会在设定的时间发送给用户生前指定的人。
没想到人离世后,留下来的社媒账号处置也是一门学问呢!看了这篇文章,今天是不是又学到新知识了呢?

什么是事前规划?
什么是事前规划? 简单来说,事前规划(亦称事前安排、事前安排计划或预售计划)是预先把自己的身后事,通过自己的主权,在生前安排得一清二楚。它可以是殡仪保险,也可以是预付殡仪合约,这个概念看起来很新颖,但实际上,事前规划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西方国家的殡葬公司除了有即时殡葬服务外,亦提供事前规划的服务。客户会要求殡葬公司预先准备殡仪合约,约定去世后如何处理殡葬事宜,在有需要的时候让殡葬公司提供殡葬服务,让亲人后顾无忧,亲人也可在舒适宁静的环境中与逝者哀悼和道别。...
事前规划的重要性
事前规划的重要性 根据一项综合调查,一家之主关注的三大方向,首位是孩子的未来,其次是经济压力,接下来是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像是没有收入、危重疾病,更糟糕的是失去生命,因为任何一项都会加重经济负担。 生活中有许多不确定,但死亡却不是,无论你是什么年龄、地位、种族或性别,我们都无法躲避,而经历过丧亲的人除了承受着悲痛,还包括丧礼安排的财务压力。 已故亲人最终的意愿是什么?哪种宗教仪式最为合适?你会选择土葬还是火化?你是否有足够的金钱去筹办丧礼?...
谁应该做好事前规划?
谁应该做好事前规划? 你知道吗?事前规划概念逐渐年轻化。 以前年老一辈对身后事抱着忌畏之心,不到临终前都不去想该怎么安排。随着时代改变,现代人对于死亡的态度也日渐开放,不再忌讳讨论身后事,尤其是年轻人更趋向为自己或家人做好事前规划。 在日本,很多独居老人生前孤独过日子,死后也无人料理后事,这些具体表现为高龄、无子、不婚,他们没有配偶,没有儿女,死后也无人认领。我们相信再过10年后,这种现象就会出现在大马的社会。因此,现在越来越多人明白 “事前规划”...
事前规划什么时候做最好?
做事前规划的最好时机 死亡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许多人理解却不愿意面对和讨论。明天与无常,哪一个先至,谁都无法预知。死亡,是公平的,在死亡面前,没有特权也没有等待。那么何时才是事前规划的最好时机呢?答案就是“现在”。 事实上,人们普遍认为上了年纪的人才会考虑事前规划,但这种想法并不正确。根据Knoema2015年的数据显示, 25岁至69岁的死亡人数与70岁以上的死亡人数相比不相上下。...
准备 或 避忌?
准备 或 避讳? 事前规划不再是一个避忌的话题,而是每个人的专利!不论你是哪个族群,不管你的年纪有多大,只要你准备好,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好事前规划,让人生不留遗憾。 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生死二事为大。在中国古代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选建皇陵,或称生基。种生基的目的就是用地气来保住权威,逢凶化吉、添福添寿。因此,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上了年纪的老人会为自己准备棺材,叫做“寿材”,老人们亲自挑选木材,再看木匠打造成型,然后找个地方好好存放,对死亡没有丝毫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