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预测自己会用什么方式离开,我们也没有办法安排长辈要用什么方式离开,我们能够预期、安排及做的,就是无论长辈或自己,在离开的最后一刹那间,我们希望都有机会完成四道人生。”
知名作家、广播节目主持人、企管顾问、疗愈师吴若权
“四道人生:道谢、道爱、 道歉、道别”讲座会
每个人都会面对自己的生命旅程,总有一天要面对“四道人生”的重要课题,但人生不是到了生离死别,才可以学习“四道人生”,吴若权透过照顾母亲、与父亲相处、旅途及出国公干的遭遇、与看护的相处等等的生活小故事,说明我们在每一天的生活里都可以实践“四道人生”。
意识到会离别,加速道爱、道谢、道歉、道別
每个人对“四道人生”都有优先顺序,这没有对错,但吴若权强调要先知道会有道别这件事情,所有的道爱、道谢及道歉才会有意义,所以“当你意识到有一天会突如其来,很可能来不及道别,你才会加紧你的脚步,赶快道爱、道谢、道歉”。
在吴若权的个人研究与人生经验,有一种舒适圈是很想离开,但就是离不开的“痛苦的舒适圈”。“天下最难,也最美丽的道别,其实是挥别自己与执念,我们往往没有办法有一个离开自己舒适圈的决心,因为你觉得来日方长,很多事情都不急。”
由于父亲工作及母亲患病的关系,吴若权从小经常搬家,使他很害怕离别,小学三年级就患上“分离焦虑症”,但他回想起来,别人对他的好,总是让每一次的离别变得特别的窝心,并从中发现自己不应该对某些人抱着执念与偏见。
小时候曾就读森林区的一所小学, 小六毕业后又搬家,同学们依依不舍,赠送道别的手礼给他,跟她感情最不好、最惹他讨厌的一个女生,在他搬家那一天赠送他一盒内含12支刻着“吴若权”姓名的铅笔,令他莫名的感动。
该女生的亲戚开设铅笔工厂,他向女生恳求多年赠送刻有其姓名的铅笔,女生都说“你等着吧!”没想到,在离别时会送给他。离别时,一些同学哭了,他强装镇定,直到载送他的卡车离开同学们的视线时,他终于崩溃大哭。
“我很害怕自己的软弱、恐惧和情绪被发现,后来我经历很多次搬家,姐姐出外念书,我们常常一家五口在火车站的月台上道别,其实我知道自己对离别很在意,但我都假装不在意。”
吴若权在德国公干时下榻一间民宿,对德国籍老屋主没甚好感,加上沟通困难,经常鸡同鸭讲,只能比手画脚。原来,他一直误解这位老妇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屋主会特地为他准备罐头冬粉汤,让早出晚归的他可以喝汤及解乡愁,虽然难喝,但如此“用心去对待一个从台湾到德国工作的年轻人,她是充满了那种母爱。”
住了10个月后,他准备离开回国,跟屋主道别后,他突然想看看住了10个月的屋子,回头一看,屋主站在门前,拿着儿子今年母亲节送给她的紫色丝巾在等着他回头,然后一直喊叫他的名字,“她用10个月从来没有展现过的热情,我感觉很揪心,因为我是一个很害怕离别的人,我热泪盈眶,淡淡的跟她挥手道别。”

“在这个德国老太太热情的挥动她紫色丝巾的那一刻,我从她眼里看到了天下所有母亲,期待儿子能够回家的渴望。我相信她从我拖着行李离去的那一刻,从我身上也看到了所有的孩子,长大之后都一直想要离开家的背影,就在这样一次次的离别当中,我们才有机会去学习怎样道爱、道谢、道歉及道别,因为我们知道道别真的是非常不容易,那回来看到爱这件事情,它就会更有意义。”
看见人生无常,鼓起勇气说“妈妈,我爱你”
吴若权的母亲在2016年被诊断癌症,身上有7颗恶性肿瘤,医生本来判断她接受安宁,但后来经过免疫疗法控制病情,肿瘤全部消失,两年后宣布痊愈。母亲出院后,他载送母亲返回儿时的故乡,与年届90岁的老邻居相聚。
“母亲和老太太的相聚,就是当作是最后一次相见的百般珍惜,我立刻把手机切换相机模式,捕捉到两人挥手道别的珍贵画面。”

3年后,母亲与老邻居再次相聚,“我又觉得她们两个真的是每一次相见,都是一次生死的轮回,她们又举手挥别,互道珍重。”遗憾的是,老邻居几个月后在睡梦中骤逝了。
“两人对于生死都有些经历,所以她们每一次的挥手道别,都给彼此道爱、道谢、道歉、道别,所以在这段老朋友的友谊当中,她们完成了这四个很重要的功课。”
吴若权把母亲患病的日子,视为其“人生苦难当中的幸运儿”,让他看到人生无常的变化,并从中学习很多灵性的功课,所以一直觉得应该鼓起勇气对母亲说“妈妈,我爱你”。
这句话在他照顾母亲两年后才说出来,因为“我那时候很害怕失去她”,那一天的台北特别寒冷,他替母亲盖棉被准备就寝时,“不晓得为什么,就积累很久的勇气,在关上房门的那一刻,我很轻声的说一声‘妈,我爱你’。”

他当时心想,母亲若没听见就算了,没想到过了3秒,母亲悠悠地回说“我也爱你”,那是母子俩第一次说我爱你。
“就是因为有遗憾,我们才需要道歉,但如果你连爱都说不出口,要道谢和道歉相对是难的,因为没有爱的道谢,只是表面上的谢意,没有爱的道歉有时候是言不由衷。”
永远珍惜爸爸临终前写下的8个字
照顾母亲几年后,父亲因病去世,在父亲弥留时,吴若权觉得一定要跟父亲说“我很爱你”,于是他握着父亲的手,说“爸爸,你知道我很爱你吗?如果你知道,你可以轻轻的握一下我的手”,让他感动万分,父亲真的握着他的手。
父亲年轻时误食药物致使听力丧失,过去40年,吴若权大多数时间是以笔写与父亲沟通。父亲在临终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乃是在他还有意识的最后一刻,用抖动的手写下一张吴若权至今仍然保留的字条,写了8个字“妻慈子孝,此生无憾”。
“这8个字为什么很珍贵?我相信,无论我们多么的尽力照顾父母,事后都会有一个声音,说当初如果这样会更好,我们都很希望不要留遗憾,但怎样去想都是会有遗憾,所以我觉得一个要即将离开的长辈,他是如此的贴心,如此的知道子女真正要的爱是什么,他愿意用他此生仅有的力气,写下这8个字。”
无私的付出才会有意义及被珍惜
对于付出得到的人,以及付出得到的东西,我们都不要放在心上,吴若权说,这样无私的付出,才是有意义及值得珍惜。

“很多亲子之间的关心不成立,因为父母出自于那个关心,就是这句话‘我是为你好’,但孩子不觉得这个是好。有时候觉得,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从来没有感谢,那是因为你的付出不是他需要,所以付出与给予对方是否被接受,要接受了这个付出才会成立,感谢才能够发生。”
吴若权回顾年轻时到加拿大的温哥华旅行,背包遗失,身无分文,有一对美国籍老夫妻掏出20美元现钞给他,说“我刚才听说你的遭遇,你应该也没钱吃午餐吧,这20美金就让你拿去吃顿午餐,然后不要太忧虑,祝福你平安回到台湾”。
吴若权非常感动,要求老夫妻留下联系,返台后加倍还款,但老夫妻拒绝,说:“这20块美金现在对你来说是非常关键,但对我来说是九牛一毛,你不用还给我,但你如果有心要还钱给我,那我希望你把这一份心拿去对待身边需要这20美金的人”,并希望他透过这次的经验,学会把爱传出去。


“这是我人生很难忘的经验,也是一个道谢很深刻的体验,希望能够透过一个感谢,学会为别人付出。我后来知道人与人之间相处,你接受别人的好处,除了对当事人道歉之外,还有一个把爱传出去的途径,让对方给你的这一份恩情可以转化更多的谢意流传在世界,所以我后来长大之后,我很愿意去帮助陌生人及有需要的人。”
最美好的长照境界——照顾和被照顾者是双向奔赴的旅程
“照顾和被照顾者是双向奔赴的旅程”,吴若权照顾母亲将近30年,母亲很少跟他道谢,但很关键是当有人到访家里时,她会在访客的面前,很骄傲地说“这都要谢谢若权,若权真的对我很好。”
吴若权也经常在访客面前说要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生病,教会他很多事情,才能够经历生老病死的体验,所以照顾者与被照顾者在日常生活的情绪上是对立及摩擦,但在感谢上,其实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情绪其实只是一时的,情绪有时候就像沙滩上面来来往往的小小浪花,真正的爱和感谢是大海当中最深厚的部分,它看似平静,看似无波,看似什么都没有,但它却是你最沉稳、最深刻的存在。”
一段充满道爱、道谢、道歉及道别的故事

对于道歉,吴若权认为:“忏悔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做错,忏悔其实是爱自己最好的方式,佛教经典里的短文忏悔三昧,你在家里安静的念完一两百次,你的心情会非常平静。”
道歉往往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很多人会说没做错,为什么要道歉?但在吴若权的心理学习里,原谅乃是送给自己最珍贵的礼物,因为愿意原谅得罪你的人,或在没有做错事情的前提之下,愿意真心跟对方道歉及认错,让对方好过,其实就是爱的表现。
很多人不能够原谅对方,不能够放下,因为对方做了一些很深刻伤害他们的事情,但如果能够知道,放过别人是宽待自己最重要的原则,就会知道怎么渡过难关。
“愿意道歉,并不是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一种示弱的表现,愿意道歉和认错一个最高的层次,是因为我爱对方,而爱对方的前提是因为我要爱自己,那种生气、争执对错其实有时候是因为自己不够爱自己的表现。”
吴若权引述越南籍女看护逃跑的事情,说明“能够原谅对方,就是让自己好过的方式”。该看护工作仅两个星期,就逃往工厂上班,临走前还给母亲服用过量的安眠药,吴若权报警后,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找到她,身上还穿着他买给她的淡紫色长裤。
“我当初真的不觉得要把她抓回来,而是对她的父母有责任,因为他离乡背井来台湾,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女看护被遣返越南之前,吴若权的母亲还委托看守所,转送她一直想要的一箱酱油及一个电锅,让吴若权笑言“才两个礼拜,就跟人家两年的交情”。
某日,吴若权收到一封来自澳门的信件,才知道这位看护在当地工作,信中说她非常抱歉,也非常懊悔,她觉得这一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让吴若权的母亲吃了过量的安眠药,她也非常谢谢赠送的礼物,这是一段充满道爱、道谢、道歉及道别的故事。
“我们人生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在当下你觉得非常难过、不堪及痛苦的事件,但只要你怀着爱、感谢、愿意忏悔,不要一直指责对方一定有什么错误,能够用这样的心情,然后珍惜你们每一段的相遇,你会让所有的道爱、道谢、道歉及道别在你生活当中变成一段很值得珍藏的回忆。”
“你可以自省,但不要自责,想太多会变成一种内疚,这个内疚其实是一种自我精神的内耗,会让自己一直在消耗能量。”




生死别离后,我该拿什么爱你? ——如何利益已亡故亲人
逝去,不是爱的终点。如何在无常中延续深情,真正利益已故亲人?这场生命教育分享会,将带你探讨爱的延续方式,让思念化作温暖的行动,让离别成为另一种深远的陪伴。
清明追思
事实上,扫墓是追思,并非追悔。转个念头,扫墓是透过先人来认识自己的存在,而且珍惜当下的想法和清明祭祖的文化也毫无冲突。后人与祖宗素未谋面却是血脉相连,唯有祭祖之时,才深刻感知自己从何而来,往何处去。
认识四道人生
换言之,四道人生的词典里不单单是「谢谢你」、「再见了」、「对不起」、「我爱你」,可以是千言万语,又或是片言只语。当说者有意,听者有心,四道人生会是日常生活中最健康、最天然的保健品:弥补原先破碎的关系,升华本就亲密的感情。
宠物与你相遇,从来都不是巧合
“我们爱一个人,往往带着求回报的心,所以得不到回报的时候会特别痛苦。如果我们对于爱与付出有着深刻的理解,那么,无论是爱宠物乃至爱一个人,即使有朝一日失去他们,内心也会生起另一种情感:谢谢你!因为你的出现,让我知道自己有爱的能力,并且愿意把这份珍贵的礼物奉献给你。”
黄俊勇《哀伤疗遇》工作坊 艺术抚慰丧亲之痛
这场工作坊是免费报名,让近期内面对失去亲人的人士,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找到情感的宣泄与自我疗愈。
那些面对死神前常忽略的问题
有晢法师表示,很多人当家庭遭遇困境或人生不顺遂时,就会埋怨父母为何要生我?而他也曾经回答过学生这个问题,说道:“没有一对父母上过父母先修班,孩子也一样没有上过模范生课。”
电影里的四道人生
电影里的四道人生 经历过濒死并跌入人生谷底的钟灼辉博士,将通过真实经历与大家分享他如何在失去的过程中顿悟“道谢、道爱、道歉、道别”的力量。投身殡葬业15年的拿汀李姐䭲,也将分享她的亲身经历、多年以来在行内的深刻感悟,以及见证过的生命故事。大马影评人梁文聪将与两位嘉宾带领大家探讨生命的本质,一同找到“向死而生”的生命力。分享会将探讨的4部生命电影包括《送行者》《源生罪》《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破·地狱》。 电影里的四道人生 日期:2024年12月11日(三)...
宠物与你:你们的相遇从来都不是巧合
宠物与你:你们的相遇从来都不是巧合 在别人的眼里是动物或者宠物,在主人的眼里却是——亲人。一场讲述主人与宠物的生命故事,道出人类和小动物之间的相遇、相处,相知和相送,用鼓励和祝福送别同伴。 宠物与你:你们的相遇从来都不是巧合 日期:2024年12月8日(日) 时间:2:00p.m. 地点:吉隆坡富贵生命馆 报名链接:...
谈:看见孩子的优秀
谈:看见孩子的优秀 温暖陪伴,耐心等待。理解,才能真心相待。放下自己的想要,看到孩子的需要。 谈:看见孩子的优秀 日期:2024年12月5日(四) 时间:8:00p.m. 地点:吉隆坡富贵生命馆 报名链接:...
《哀伤疗遇~沙游曼陀罗》丧亲艺术抚慰工作坊
《哀伤疗遇~沙游曼陀罗》丧亲艺术抚慰工作坊 透过艺术连结,以体验式活动的方式,连结梳理对于丧亲后的经验中的自己、情绪想法;抒发情感、整理思绪,以达到自我关照身心状态。 《哀伤疗遇~沙游曼陀罗》丧亲艺术抚慰工作坊 日期:2024年11月17日(日) 时间:2:00p.m. 地点:吉隆坡富贵生命馆 报名链接: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KHVFwmR8wk8Co_uMNX8qR0GlPSijWqiqvn3xUBKK3NhCKzg/closed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