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名咨商心理师及作家周慕姿 “是不是我不够好,才留不住爱?” 讲座会

周慕姿来马演讲“是不是我不够好,才留不住爱?”讲座会时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包袱,那个偶像包袱让我们不敢说出真实的感受,使到我们进入关系的时候会带着很多过去的伤痛……

台湾知名咨商心理师及作家周慕姿:了解自己为何亲密恐惧,从中找到舒服的相处方式

“情绪勒索”这个词,是台湾咨商心理师及作家周慕姿所带起,让很多人意识到无法宣泄出口,而又不得已接受的情感牵绊。

这个词随着她在2017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情绪勒索》后,在台湾掀起巨浪,那段时间她受到非常多的父母责骂,认为所谓的情绪勒索是他们爱护孩子的表现。

周慕姿表示,有人说《情绪勒索》是所有父母的噩梦,虽然她的原意并非如此,但又好像同意这个说法。

不过,她强调,“情绪勒索”不是用来骂人的一个词,而是我们的一种文化,一种常见的互动现象,它涉及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我很在乎你,我希望你可以按照我的方式去做”。

“也就是说,我为了不要去表达我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我用很多方式去把我真实的感受与需求包装起来,而不要真实去展现。”

她谈到,当时写这本书是因为在做心理咨询时发现很多人都处在一个情绪勒索的困境里面,因而有感而发创造了“情绪勒索”这个词。

2024年她带着她的新书《亲密恐惧》来到马来西亚,主讲一场主题为“是不是我不够好,才留不住爱?”的讲座会时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包袱,那个偶像包袱让我们不敢说出真实的感受,使到我们进入关系的时候会带着很多过去的伤痛。

“当一个人产生这种感受时,他们是无法与人增进亲密感,在关系面前感到很痛苦与困难,因而以各种假装行动来保护我们脆弱的内心,以为这种相处是建立亲密感,但其实只是增加自己的安全感,不让人知道自己曾经历过的内心伤害,也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

建立亲密感,分享脆弱很重要

周慕姿表示,大马与台湾有一点相像,都存在羞辱文化,这已经成为台湾教育文化的一部分,这些东西变成我们的生活习惯,而这种羞辱文化将会导致复杂性创伤后遗症(CPTSD)。

她解释,CPTSD指的是这个创伤长期没有停止,一直都处在你身上,比如说家里有非常会羞辱跟挑剔你的人,导致带着这种创伤成长,进而形成各种生存策略,过度努力让自己活下来,然后不断重复做同一选择。

她提到,人的大脑都会帮我们避免一些曾经的伤害或痛苦,帮我们寻找各种生存策略以寻求安全感, 以讨好、逃避等策略来避免再次受伤,将自己真正的感受给压抑下来,让自己没有感觉。

她坦言,曾经有段时间被疯狂攻击,当时她的生存策略就是要变得超级病态,不断碾压那些批评自己的人,让自己觉得安全,解决内心的不安,但它不是帮你解决问题,只是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她认为,要形成亲密感,分享脆弱很重要,而分享脆弱本身就是一个难度很高的事情,因为担心让人知道了自己的脆弱,会令自己发生很不好的事情。

“所以先不管你要不要跟别人分享,你要先有办法跟自己分享,唯有我们可以摸索自己的脆弱,才可以了解自己。”

6种亲密恐惧背后的小剧场

她表示,亲密恐惧有个特色,就是它会造成你有一些重复的爱情剧本,你会发现你的感情很容易走同样的路,遇到同样的情况,都有害怕被遗弃的感受,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才被遗弃,所以只要心里觉得自己不够好就会害怕,根本没有想到走出这个困局。

她表示,有6种亲密恐惧,会形成的重复爱情剧本,分别是:
01 | 害怕被遗弃
02 | 自己不够好
03 | 要讨好他人
04 | 害怕信任人
05 | 得不到想要的爱
06 | 害怕被控制

 

她以“害怕信任人”为例,小孩子小时候面对父母的双面性,在外与在家两个样,造成他对人的不信任。

“‘害怕被控制’,是华人社会常见的父母控制欲太强,令小孩子长大后形成害怕被控制的心理。所以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也很重要,很多人有这么多的亲密恐惧心理,都是因为父母无法无条件爱他们,觉得我有用才能被爱,而这种情绪创伤一直没有被处理,以致一直重现,所以父母愿意好好接纳及承受孩子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她表示,“得不到想要的爱”,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所以从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从来不晓得怎么叫做关心,怎么叫做爱我或重视我。一旦与人建立关系,而没有达到理想化的爱,就会觉得我不被爱了。

她表示,亲密恐惧不只局限在情侣,也包括孩子与父母,因为父母对孩子非常重要,所以相对的影响力也会很大。当孩子小时候遭遇过的创伤没有被处理掉,就会一直重现那种情绪恐惧。

“所以我觉得当父母必须好好去接纳与承受小孩的情绪,教他怎么去安抚跟处理情绪,让他们不会带着创伤成长。”

 

自我价值是我活着就有价值,就值得被爱

她以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为例,说明孩子不被爱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松子是一名国中老师,她发现学生偷钱,劝告学生自首,但学生拒绝承认。为了防止事情闹大,她就想到帮学生还钱, 但她身上没有这么多钱,就偷了室友的钱为学生周转,后来被人发现而以偷窃罪名被赶出学校。

“大家都会觉得这名老师逻辑很奇怪,为什么要用偷别人钱的方法,但其实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 就是她害怕别人的情绪,不得不讨好别人。而这个恐惧是来自于她内在的恐惧,觉得是 ‘我永远都不会是被选择的那一个’,因为她爸爸不宠爱她,只在乎生病的小女儿,所以松子只有在讨好爸爸时候,爸爸才会对她笑。长大后也用这种讨好他人的生存策略来解决问题,她内外在都表现出自我价值低及渴望爱的恐惧。”

她解释,自我价值与自信是不一样的,自信是我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而自我价值是我知道活着就有价值,就值得被爱,我只是为了自己活在世界上,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

她表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与能力无关,当你自我价值低的时候,就会非常渴望别人给你东西,因为你无法自行自主,需要别人给你正向回馈。

周慕姿认为,我们不管与他人、父母或家人的互动关系如何,都要了解自己,再用不同的策略去面对事情,让自己获得更轻松些,而不是过度用力的生存。

她希望每个人可以借由了解自己的机会,找到与别人相处的方法,进而意识到自己的爱情或者人生脚本。

此外,周慕姿也提到罪恶感,认为罪恶感是一种内在归顺自己的情绪,往往会为了利他而做一件事情,如长照者没有照顾好被照顾者,就会被社会或家人指责,令他们失去对自己的情感,只想到要利他。

“可是若照顾者无法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牺牲到一个程度,自己已经没有余力去照顾好别人,所以在照顾关系上,只有当照顾者有余力时才有能力爱下去。”

在失去后,我怎么了?

在失去后,我怎么了?

在失去后,我怎么了? /注册辅导员 张以靖当失去挚爱,面对极大的失落与悲伤时 ,大多数人都可能会经历悲伤失落带来的一些反应。从一开始的无法接受事实到崩溃,都经历了一些复杂性的心理变化,最终总会迈向痊愈的道路上。有没有发现在经历这类似的失落事件时,总会经历差不多心理过程呢? 库伯勒-罗丝模型(Kubler-Ross model)描述了人对待哀伤与灾难过程中的5个独立阶段,也被称为“哀伤的5个阶段”(Five Stages of...

了解更多
生命咖啡馆-断舍离

生命咖啡馆-断舍离

断舍离 整理人生 人生需要减法,生活才有幸福的加法。断舍离的人生可以让你悟出生活真谛,体会到心灵的美好。 “断绝”拥挤的东西 “舍弃”不要的东西 “远离”对东西的执着   分享嘉賓:林愷恩老师 日期:2021年8月21日(星期六)時間:8pm分享會平台: 生命咖啡館 Life Cafe Facebook...

了解更多
疫情时期的悲伤(第二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第二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第二章) 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经颠覆了全世界每个人的生活。我们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朋友之间的简单聚会到拥抱等)现在却成为了会有感染风险的举动,甚至也影响了我们对失去亲人的那种哀伤及哀悼的方式。在上一章节中,我们谈到了对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处理的严格限制,在一切必需从简的SOP执行下,我们无法举行正式的葬礼来悼念和告别因感染新冠肺炎而离世的亲人。...

了解更多
疫情时期的悲伤 (第一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 (第一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 (第一章) 面对亲人的离世,悲伤是非常正常的反应,是由内心有感而发的悲恸情绪。当亲人离世时,对于留下来的人来说,大家能够收集和分享与死者的回忆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举办葬礼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如今疫情大流行影响了我们一贯致哀的方式 – 特别是那些不幸死于新冠肺炎的个案。 在疫情期间举办葬礼是件很困难的事。聚会不被允许进行, 因此,葬礼受到了人数限制以遏制被感染的风险。由于卫生当局对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管理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和指南,亲人因无法与往生者好好告别而感到遗憾。...

了解更多
Do Something我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Do Something我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Do Something! 我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文/ 賴昭宏不久前,有位朋友看到自殺的新聞,發了簡訊來跟我說「有憂鬱症的人去自殺,真的很痛苦。」我告訴他自殺的人不一定有憂鬱症,有憂鬱症的人也不一定走向自殺的路。朋友啞然,他一直以為會選擇自殺,一定是在精神狀態下無法控制了。然而,事實上,會選擇自殺的人,不是為了要解決自己的生命,而是為了要解決他四面楚歌無法解決的痛苦。 看官也許會說「有什麼事情是沒辦法解決的,要選擇去死?」...

了解更多
破解悲伤的5大迷思

破解悲伤的5大迷思

破解悲伤的5大迷思 / 注册心理辅导员  张以靖没关系,是悲伤啊!It’s  OK That You’re Not OK!   当因失去挚爱而巨大的悲伤来临时,你都习惯用什么方式去面对? 当你感觉悲伤,有人来关心你好不好时,你都习惯用什么方式去回应? 承认自己悲伤,承认自己 “Not Ok”, 是否对你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呢? 在较传统的华人社会,我们都不大愿意承认自己的任何负面情绪,因为仿佛负面情绪就是代表“懦弱”、“没用”、“做作”、“矫情”等等的负面意思。这让我们都缺乏勇气去承认自己是很不...

了解更多
讓自己成為幽谷的那道光

讓自己成為幽谷的那道光

讓自己成為幽谷的那道光 /Eve鄭貝君, 富贵关怀殡葬礼仪部奠礼主持   今天的奠禮堂格外的清靜。禮堂内沒有靈柩,只有往生者的遺照,以及擺放在靈桌上的骨灰甕。現場沒有其他的親屬朋友,只有往生者的太太和兩位女兒。 我安靜地看著往生者的照片,是一位與我爸爸年紀相仿的uncle,臉上有著慈祥和藹的表情。不知咋的,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心中升起了一陣的悲傷。我心中向上帝祈求說,我不想讓這樣的情景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我知道這是個無理的祈求,因爲人本來就是這世上的寄居者,每個人終會有離開的時候。...

了解更多
冠病的日常

冠病的日常

冠病的日常 文/ 賴昭宏 「爸,吃藥了。藥吃下去,水在這裡。」女兒對著父親勸,兒孫們也圍在左右。兒子抱著骨灰甕,抱得緊緊的,頭貼著甕喃喃細語。孫子拎著香領在前方,走到靈堂前,兒子小心翼翼地將還有溫度的甕放下,移到中間的位子。然後再從孫子的手裡取過大香,跪下,跟媽媽說在這裡辦事了。   拒絕吃藥的父親指著照片,對女兒說「我只有她一個,只有她一個。」身旁放著枴杖,口齒有些不清的父親,繼續嚷嚷,忽視了女兒拿在手上的藥。本來冷靜的女兒,突然脫口而出「爸,我只剩下你一個,剩下你一個。」兩父女抱頭痛哭了起來。  ...

了解更多
未能接通的電話

未能接通的電話

未能接通的電話   /Samantha何珊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這是我爸爸的手機,我想要拿著。」 某天主持一場主人家爸爸的告別儀式,眼看女孩手上緊緊拿著一款跟不上新時代沒有大屏幕的手機。由於奠禮流程需要她跪拜,所以就請她把手機先放到一旁,待會再拿回。「這是我爸爸的手機,我想要拿著。」女孩輕輕地説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