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名咨商心理师及作家周慕姿 “是不是我不够好,才留不住爱?” 讲座会

周慕姿来马演讲“是不是我不够好,才留不住爱?”讲座会时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包袱,那个偶像包袱让我们不敢说出真实的感受,使到我们进入关系的时候会带着很多过去的伤痛……
台湾知名咨商心理师及作家周慕姿:了解自己为何亲密恐惧,从中找到舒服的相处方式
“情绪勒索”这个词,是台湾咨商心理师及作家周慕姿所带起,让很多人意识到无法宣泄出口,而又不得已接受的情感牵绊。
这个词随着她在2017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情绪勒索》后,在台湾掀起巨浪,那段时间她受到非常多的父母责骂,认为所谓的情绪勒索是他们爱护孩子的表现。
周慕姿表示,有人说《情绪勒索》是所有父母的噩梦,虽然她的原意并非如此,但又好像同意这个说法。
不过,她强调,“情绪勒索”不是用来骂人的一个词,而是我们的一种文化,一种常见的互动现象,它涉及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我很在乎你,我希望你可以按照我的方式去做”。
“也就是说,我为了不要去表达我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我用很多方式去把我真实的感受与需求包装起来,而不要真实去展现。”
她谈到,当时写这本书是因为在做心理咨询时发现很多人都处在一个情绪勒索的困境里面,因而有感而发创造了“情绪勒索”这个词。


2024年她带着她的新书《亲密恐惧》来到马来西亚,主讲一场主题为“是不是我不够好,才留不住爱?”的讲座会时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包袱,那个偶像包袱让我们不敢说出真实的感受,使到我们进入关系的时候会带着很多过去的伤痛。
“当一个人产生这种感受时,他们是无法与人增进亲密感,在关系面前感到很痛苦与困难,因而以各种假装行动来保护我们脆弱的内心,以为这种相处是建立亲密感,但其实只是增加自己的安全感,不让人知道自己曾经历过的内心伤害,也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

建立亲密感,分享脆弱很重要
周慕姿表示,大马与台湾有一点相像,都存在羞辱文化,这已经成为台湾教育文化的一部分,这些东西变成我们的生活习惯,而这种羞辱文化将会导致复杂性创伤后遗症(CPTSD)。
她解释,CPTSD指的是这个创伤长期没有停止,一直都处在你身上,比如说家里有非常会羞辱跟挑剔你的人,导致带着这种创伤成长,进而形成各种生存策略,过度努力让自己活下来,然后不断重复做同一选择。
她提到,人的大脑都会帮我们避免一些曾经的伤害或痛苦,帮我们寻找各种生存策略以寻求安全感, 以讨好、逃避等策略来避免再次受伤,将自己真正的感受给压抑下来,让自己没有感觉。
她坦言,曾经有段时间被疯狂攻击,当时她的生存策略就是要变得超级病态,不断碾压那些批评自己的人,让自己觉得安全,解决内心的不安,但它不是帮你解决问题,只是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她认为,要形成亲密感,分享脆弱很重要,而分享脆弱本身就是一个难度很高的事情,因为担心让人知道了自己的脆弱,会令自己发生很不好的事情。
“所以先不管你要不要跟别人分享,你要先有办法跟自己分享,唯有我们可以摸索自己的脆弱,才可以了解自己。”

6种亲密恐惧背后的小剧场
她表示,亲密恐惧有个特色,就是它会造成你有一些重复的爱情剧本,你会发现你的感情很容易走同样的路,遇到同样的情况,都有害怕被遗弃的感受,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才被遗弃,所以只要心里觉得自己不够好就会害怕,根本没有想到走出这个困局。
她表示,有6种亲密恐惧,会形成的重复爱情剧本,分别是:
01 | 害怕被遗弃
02 | 自己不够好
03 | 要讨好他人
04 | 害怕信任人
05 | 得不到想要的爱
06 | 害怕被控制
她以“害怕信任人”为例,小孩子小时候面对父母的双面性,在外与在家两个样,造成他对人的不信任。
“‘害怕被控制’,是华人社会常见的父母控制欲太强,令小孩子长大后形成害怕被控制的心理。所以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也很重要,很多人有这么多的亲密恐惧心理,都是因为父母无法无条件爱他们,觉得我有用才能被爱,而这种情绪创伤一直没有被处理,以致一直重现,所以父母愿意好好接纳及承受孩子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她表示,“得不到想要的爱”,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所以从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从来不晓得怎么叫做关心,怎么叫做爱我或重视我。一旦与人建立关系,而没有达到理想化的爱,就会觉得我不被爱了。
她表示,亲密恐惧不只局限在情侣,也包括孩子与父母,因为父母对孩子非常重要,所以相对的影响力也会很大。当孩子小时候遭遇过的创伤没有被处理掉,就会一直重现那种情绪恐惧。
“所以我觉得当父母必须好好去接纳与承受小孩的情绪,教他怎么去安抚跟处理情绪,让他们不会带着创伤成长。”
自我价值是我活着就有价值,就值得被爱
她以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为例,说明孩子不被爱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松子是一名国中老师,她发现学生偷钱,劝告学生自首,但学生拒绝承认。为了防止事情闹大,她就想到帮学生还钱, 但她身上没有这么多钱,就偷了室友的钱为学生周转,后来被人发现而以偷窃罪名被赶出学校。
“大家都会觉得这名老师逻辑很奇怪,为什么要用偷别人钱的方法,但其实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 就是她害怕别人的情绪,不得不讨好别人。而这个恐惧是来自于她内在的恐惧,觉得是 ‘我永远都不会是被选择的那一个’,因为她爸爸不宠爱她,只在乎生病的小女儿,所以松子只有在讨好爸爸时候,爸爸才会对她笑。长大后也用这种讨好他人的生存策略来解决问题,她内外在都表现出自我价值低及渴望爱的恐惧。”
她解释,自我价值与自信是不一样的,自信是我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而自我价值是我知道活着就有价值,就值得被爱,我只是为了自己活在世界上,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
她表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与能力无关,当你自我价值低的时候,就会非常渴望别人给你东西,因为你无法自行自主,需要别人给你正向回馈。
周慕姿认为,我们不管与他人、父母或家人的互动关系如何,都要了解自己,再用不同的策略去面对事情,让自己获得更轻松些,而不是过度用力的生存。

她希望每个人可以借由了解自己的机会,找到与别人相处的方法,进而意识到自己的爱情或者人生脚本。
此外,周慕姿也提到罪恶感,认为罪恶感是一种内在归顺自己的情绪,往往会为了利他而做一件事情,如长照者没有照顾好被照顾者,就会被社会或家人指责,令他们失去对自己的情感,只想到要利他。
“可是若照顾者无法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牺牲到一个程度,自己已经没有余力去照顾好别人,所以在照顾关系上,只有当照顾者有余力时才有能力爱下去。”

断食善终 · 拿回生命自主权
断食善终 · 拿回生命自主权 生死的安排,多知一点,维护每个人都同等拥有的善终权利,就能够让自己以及家人的人生最后一里路更为圆满。台中医院复健科资深教学医师——毕柳莺,陪伴母亲 21 天断食善终,圆满母亲的生命。这,是一种放手成全的爱。 关于临终者的生死抉择,一直都存有异议。当然,在实行任何一种善终的制度之前,必然需要依循病人的身体情况、病情等方面的考量,然后再选择放手成全。有些人是一知半解,不然就是存有迷思。...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四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四 如何跟孩子谈生死分离这档事 生死,是人生大事。其实,我们都应该很自然地向孩子谈生死分离这档事。 孩子对世事从满好奇心。多少孩子曾经问过他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又有多少孩子曾经好奇为什么有些长辈就这样离开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让他们闭嘴不再问下去,就是随口敷衍。抚心自问,与其说他们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不如说是我们不懂得怎么谈起这人生大事。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启齿,又怎么能够期望孩子长大以后就真的明白呢? 常藻法师与专栏作者许雪翠对谈...
永远不迟的人生幸福课
永远不迟的人生幸福课 原来问题不在于怎样获得幸福,问题在于怎样看待幸福。 发现幸福,感受幸福,是一种能力,因为幸福一直都在。好比小孩看到玩具,饕客尝到美食,原因不尽相同,结果却是一样的。生活中的美好从来不会变质,玩具依旧带来欢乐,美食依然刺激味蕾,变了的是我们。我们逐渐拉开与幸福的距离,蒙住了发现幸福的双眼,追求着情绪以外的富有。 生活之所以变得美好,是因为看见了近在咫尺的幸福。试着窥探小孩的快乐源泉,试着直视平凡人间的满足,这一刻的觉醒永远都不会太迟,只会更早感受到幸福。 【永远不迟的人生幸福课】...
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
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 《生命迴旋》及《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为认知心理学家──钟灼辉博士的最受欢迎作品。他在2004年不幸遇上坠机意外,从50层楼高空坠落,并经历了11分钟的奇幻灵魂出体经验。濒死意外使他失去了事业、健康、财富和感情,他从人生高峰瞬间跌入谷底,一无所有。他利用濒死经验所获得的生命智慧与醒悟,不仅翻转了终身伤残的命运,更活出了一个完全理想版本的自己。死神教懂了人生中最重要的4件事⋯⋯ 【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专题讲座暨书会详情: 日期:2023年9月8日(星期五) 时间:08:00pm...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三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三 做个不麻烦的老人 用智慧过好后半生 给自己时间,给孩子空间,生活要学会独立但不孤僻,做个身心健康的智慧长者。 从身,银发族药剂师陈朝颖分享调理身子的处方笺; 从心,辅导系导师郭富美讲解随心顺意的心理建设。 立即报名,出席8月19日(六)在巴生允中堂的“做个不麻烦的老人 用智慧过好后半生”对谈会,把自己的身心照顾得妥妥贴贴,享受平静又安详的日子。 “做个不麻烦的老人 用智慧过好后半生”对谈会详情: 日期:2023年8月19日(六) 时间:晚上7时30分...
生命的永续经营
生命的永续经营 好端端,人活着,说什么“死”,到时才算。可是生死这回事,真的是到时才来打算的吗? 到时,你懂得如何面对吗? 到时,你懂得要明白些什么吗? 到时,你,还好吗? 到时,会不会一切都来不及了? 妙开法师与生死学实践者陆海燕对谈“生命的永续经营──每个人都应该提早阅读的一本生死学秘笈”,陪同大家面对生死,反思生命。 活动详情: 日期:2023年8月13日(明天) 时间:上午11时 地点:吉隆坡富贵生命馆(M1)Executive Lounge...
中秋的味道
在一个大家庭里,因为人多的关系,大月饼才够分给每个人。切好的月饼,不管是冰皮月饼还是烘烤月饼,递给家人都有一种温暖。如果是小家庭,寓意更深。正因为人数不多,反而能因为一个月饼让大家都聚在一桌,吃出齐全而圆满的味道。
中秋的那些小事
即使八月十五已过,留着的饼盒也能够延续佳节的喜庆。
灯笼的火光熄灭了,却照亮了我们相聚的时刻。月饼的味道消散了,可是同台吃饭的约定依旧还在。空荡荡的饼盒,随即就装上了属于我们的回忆。这一点一点的小事,在中秋显得格外珍贵。
钟灼辉“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讲座
香港心理学博士钟灼辉说:“从死看生,可说是一种逆向思维模式,尝试从事物的背面去看问题,重新认识问题,对于似乎是已成定局的事情或观点,反过来思考,让思维往对立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探索,你就会豁然开朗。”
“人生下半场”你选择什么? 吴若权谈长照家庭经历
台湾著名作家吴若权表示,人的情绪很微妙,多变又善变,非常复杂,有时连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