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辅导室教会我的事

哀伤会持续多久呢?

注册心理辅导员 / 张以靖

辅导室,一位失去伴侣的她,一位辅导员。

她哭泣着诉说对失去伴侣的不舍、心痛、遗憾、自责,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每天都如行尸走肉般过生活。万分悲痛的她用着全身的力气,对着辅导员询问:“到底我的哀伤会持续多久?这样下去我真的不行了!”她用着渴望的眼神望着辅导员,仿佛期待辅导员说出的答案就能让她的哀伤马上消失不见,回到原本快乐的她。

在哀伤关怀的辅导室里,“我的哀伤会持续多久”都是个案常见会提问的问题。每每听到个案提问这个问题时,心都会揪在一起。我看到他们这问题背后的情绪不是他们不愿意哀伤不愿意爱了,而恰恰是因为太爱太哀伤了,把自己都淹没了。人类都有基本的求生本能,看到自己一直被哀伤吞噬,唯有自救求救,才能把自己从这个深渊里拉出来,重新接纳这个已经没有挚爱存在的世界。这是经历哀伤很正常的一个历程,也是最痛的历程。

“哀伤呀,就像黏黏糖一样,或许会黏着我们的一生,又或许黏在我们生命的某一个角落,就是这么顽皮地不肯离开”是我最近对哀伤的另外一个体悟。我们总以为我们的日子好像变好过了,但总会不小心被某件事某件物品某些人挑起了情绪,你才发现“啊!原来你还在呀!”。原来这颗顽皮的哀伤黏黏糖只是黏在我们看不到角落,从来都没有消失过。

“这样我不是一辈子都会这样度过,我会不会疯了! ”我总是温柔的给个安定的笑容,轻轻地回应个案“或许哀伤会像黏黏糖跟随我们一生,但不代表我们就无法过日常生活,我们就会因此而疯掉。” 当人们陷入哀伤情绪时,就会导致我们感觉混乱、无力感、懦弱,会觉得自己快疯掉了。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还记得我们都有求生本能吗?我们会让自己慢慢地变得更强大,强大到我们的内心已经足够包容那颗烦人不走的哀伤黏黏糖,不想注意它时就让它躲在某处,偶尔想念它时就看看它。请记得哀伤的背后是藏着如此充满份量的爱与思念,而这份爱与思念是与进行日常生活并没有冲突的,我们可以爱,可以思念,可以如常生活。这就是我们温柔对待哀伤与爱最好的方式。

“可是我看那个某某某很快就从哀伤里走出来了,我是不是比较有问题?”是呀,不只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对自己批判以外,我们也会从身边的人身上去看待自己的哀伤。不是我们特别想去做比较,而是我们迫切的想要成为那个我们认为比较好的人。在很多心理学研究上,发现有几项因素会影响着我们的哀伤,包括与亡者的关系、亡者的死因与年龄、环境因素等等。很多人看似很快走出哀伤,不代表他心里的哀伤就此消失了,就像之前说的黏黏糖一样。如果我们还未能像他人很快走出哀伤,那也没关系,也不代表我们有问题,只是影响着我们的哀伤因素与他人不同,这也是我们需要去看看我们的哀伤的原貌是长什么样的。如一位妻子失去了她一生挚爱,也同等失去了一个家庭支柱,失去了人生的最大依靠,她的哀伤历程就比更多人需要更多的力量去经历哀伤过程,去让自己接受、适应新的世界。请记得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独特的哀伤历程,或许这路上我们会不小心与他人做比较,又或者身边的人因不理解而督促我们快点走出来,但在这时候,请温柔地告诉自己,没关系,我可以以自己的步调慢慢走着这段旅程,因为只有我最清楚自己的感受,因为也只有我能好好善待自己。

“那我现在能为哀伤做些什么呢 ”我们能为哀伤做很多事,但其实我们又不需特别为哀伤做些什么。我很喜欢冯以量老师说的一句话:“哀伤就是拿来哀伤的”。从这句话,可以体悟到面对哀伤,我们总是希望可以尽快让哀伤停止与复原,但忽略了哀伤也需要它的空间好好地哀伤。当我们处于哀伤的前阶段时,我们可以做的事就是就先允许自己好好地哀伤、好好地难过、好好地大哭。或许会觉得自己行尸走肉,会觉得自己很无助,觉得自己没有用,觉得自己快疯了,那也没关系,我们就允许自己暂时处于这样的不堪的状态,接受自己的失败与懦弱,彻彻底底地释放所有该释放的情绪,你会发现我们的哀伤能流动了,而这流动的哀伤将变成我们的力量,支撑我们站起来,往前走。到那个阶段后我们可以再想想那个时候状态的自己可以为哀伤做些什么。

过往的经历里,当个案问出“我的哀伤会持续多久”这个问题时,总是想很快给出很专业的答案来安抚个案。但慢慢下来,发现会问这个问题的个案其实根本都不需要任何专业的答案,最需要的其实是一个好好难过、好好诉说哀伤的空间。谢谢这些个案们在辅导室教会了我这件事。

“我的哀伤会持续多久呢?”,我会告诉你:“不急,先好好地哭一场吧!”

富贵关怀咨商与辅导部简介

富贵关怀咨商与辅导部(Grief Care)提供临终关怀、丧亲及失落关怀咨商与辅导服务。关于个人失落悲伤的咨商,或是团体支援以及生命教育推广,可于办公时间星期一至五,早上十时至下午五时(周休和公共假日除外),联络griefcare@nvasia.com.my,或拨电010-9896954预约。

作者簡介:

张以靖,马来西亚开放大学辅导系硕士,认证与注册辅导员,热衷于关怀生命、推广生命教育。

我也可以是你的家人!

我也可以是你的家人!

我也可以是你的家人!  /林怡玲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還記得第一次執行案子,心情超級無敵緊張。我不斷地告訴我自己我可以的,勇敢面對吧!爲了不辜負上司對我的期望,執案前一天還背了一整晚稿子,回想起來,那是我最開心又挑戰的一天吧! 我一直以來都不懂得如何安慰人,有的人説我是個非常冷血的人(或許我真的不會安慰人吧?)哈哈!就連我的家人心情欠佳,我也不知道什麽情況,什麽適當的時刻,該説些什麽讓人舒服的話語。特別是有人哭泣的時候,我只會選擇默默在旁陪伴直到對方發現我的存在。...

關於陪伴,你可以……

關於陪伴,你可以……

關於陪伴,你可以…… /賴昭宏 「哪裡有彩虹告訴我……」家裡的客廳響起了周杰倫 《彩虹》的鋼琴旋律,小麗又在那裡彈鋼琴了。似乎是固定的時刻表,在即將接近黃昏的時候,小麗就會坐在鋼琴前,彈起這首歌。 一年前,那一個晚上小麗和先生吃了晚餐後,小兩口一起相依偎著,聊起未來。他們結婚將近一年,是時候計劃有小寶寶了。聊着这一些只要兩個人攜手前進,就能逐步完成的前景,那麼美麗。 如今就快一年了,丈夫在睡梦中骤逝,毫无预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悲伤需要辅导吗?

悲伤需要辅导吗?

悲伤需要辅导吗? /注册辅导员 张以靖                                      失落 失落,是人生的一部分。 打从我们出生后,在经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从得到到失去,从相遇到分离,失落总是以不同面貌跟随着我们,让我们被迫接受失去的失落感与分离的痛苦。失落是由丧失开始,我们可能丧失了某人,某件物品或者某种状态。失落是痛苦的,无论是生命、健康或某种状态的丧失,我们的情绪都会遭受到冲击,而每个人对于面对失落的方式都不一样。 悲伤...

当我们说再见

当我们说再见

当我们说再见 注册辅导员 张以靖-马来西亚开放大学辅导系硕士 最近,社会流行了一个名词——仪式感。打从我们出世后,从满月礼,到每一年的生日,求婚、结婚典礼,各种节日或纪念日,都会进行一些庆祝活动来度过。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所谓的仪式感,每一次的庆祝活动都要求甚高,有些人更不惜花重金,打造一个属于自己完美的仪式感,不容一点马虎。而,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来到人生的最后一个典礼——丧礼,你会期待着怎样的最后仪式呢?这典礼不仅自己是主角,也是属于自己的最后一个典礼。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丧礼的要求也相对的提高,同时更追求属于丧礼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