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哭路頭
文/Eva歐燕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典禮主持
「阿姨,你準備好了嗎?」從日本旅遊趕回來的阿姨坐在車裡紅著眼眶點了點頭。我們把車的引擎熄了,幫阿姨開了門,她緩緩地下了車,踏著沉重的腳步走向外公家。在外公家的大門前,阿姨的雙腳就重重的跪在大門外,終於忍不住大哭跪著爬到外公的靈前,哭著說:「阿爸,對不起,我回來晚了。」其他的阿姨舅舅大家都跟著大哭起來,他們扶起跪在靈前的阿姨,走到棺木前看看爸爸的遺容。或許有些人只是在電視劇上看過這樣的場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真的切切實實地經歷過。
有些人會很納悶到底這些禮俗是有根據的嗎?它確實是存在的,而它的名詞為「哭路頭」。根據網絡上的資料搜尋「哭路頭」在古時代就已經存在,它意喻著:「父母或祖父母臨終,若已出嫁的女兒未能及時隨侍在側,則聞喪後回娘家奔喪時,應在娘家大門口外哭號,並以跪爬方式進屋,跪爬至靈前哭號祭拜,除非有娘家人攙扶,否則不能起身。」(台灣殯葬資訊網,2020)
由於「哭路頭」的喪俗特別强調已出嫁的女兒,因此經常會被誤會成歧視女性的惡習(台灣殯葬資訊網,2020)。但仔細的探索一下,其實那是因爲古時代的女兒通常都會遠嫁他鄉,未能隨待在側,不能再盡女兒之孝,從此陰陽相隔;反之兒子和未嫁的女兒都會在家中陪伴父母。所以「哭路頭」才會出現是已出嫁的女兒必須執行的儀式,但當中它並沒有歧視女性的含義。
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子女都會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謀生。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可能錯失陪伴臨終的父母或祖父母的身邊。所以到了現時代,當父母過世,若兒子或女兒沒能隨待在側,隨後才返家的才在禮俗的要求下,從大門前跪下哭著爬進屋内直到靈前跪拜。「哭路頭」的喪俗并不是只有出嫁女兒要履行的禮節,而是身爲子女都要有的孝行。喪俗可以隨著社會改變做調整,但它的含義並不能扭曲和誤解。

在我的人生里看過三次「哭路頭」,雖然不是我自己的親身體驗,但他們都是我最親的家人。第一次是在我五歲的時候,第二次是在我高中,第三次則是在2019年。五歲時並不明白這是一個什麼儀式,只是看到堂哥跪著進來哭得很傷心;高中時哥哥因為錯過公公的入殮,當時爸媽也是叫哥哥跪著進來,好奇心的我問了問爸媽,他們給我的答案就是:「因為他遲回來一定要這樣做的……」長輩沒有一個完整的答案和由來,所以這個疑問一直存在我的心中。直到我踏入殯葬業,慢慢才了解到殯葬的習俗。
自身的經歷,以及在工作上對習俗的逐漸認識和了解後,我更清楚明白「哭路頭」並不是只有外嫁女可以做。當至親臨終無法隨待在側,直到離世對於家屬來説都是件非常傷心難過的事。不僅想到無法盡到最後的孝義,無法再陪伴就是永遠的遺憾,所以就算沒有長輩們的吩咐或禮俗的要求,都會很自然地跪在地上痛哭。老祖宗的智慧使用了文化禮儀,來讓我們為逝者表達悲痛,以及將哀傷能有機會抒發出來。
參考資料:
台灣殯葬資訊網:http://www.funeralinformation.com.tw/
Nirvana Care Emcee Department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典禮主持
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又稱司儀,負責主持殯葬儀式,根據主家各個籍貫、風俗禮儀、語言文化等。確保出殯流程順利進行,瞻仰、封棺、奠禮拜祭以及出殯。在訪問主家索取資料以追思逝者過去,協助撰寫追思文,和家屬一起緬懷逝者。
作者簡介
Eva歐燕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典禮主持,曾擔任行政人員,後加入殯葬業禮儀部擔任奠禮主持人。在奠禮主持數年,臺風穩健,善於中英及粵語。
我与死亡的对话 : 面对死亡,想象死亡
我与死亡的对话 : 面对死亡,想象死亡 / 文化礼仪管理部实习生 黄义和 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但其实我们平日里对死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畏惧,我们依旧可以过着日常生活,想着晚餐吃什么,为什么道路又堵车了。所以啊,死亡似乎离我们好远好远,远到不及一顿饭,一条路的距离。我们习惯地把生活填满,让自己过得充实,但我们有多久没有和死亡坐下来,好好地面对它,和它谈一谈了呢?面对死亡真的要哭吗?...
我不好
我不好 / 賴昭宏 「你好嗎?」「你還好嗎?」朋友發來這樣的簡訊,心裡很想回答說「我不好」,「一點都不好」。基於禮貌上,還是回應了「還好啊」、「還不錯」、I am fine。往往,這樣就可以打發被追問下去的窘境。...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賴昭宏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意識的固有模式,於是,一旦死亡事件發生過於靠近我們,大部分人會感覺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然而,死亡真的永遠是他人的事嗎?捫心自問,你是否也想過這個問題? 對於死亡,祂可分為三類,既是「他死」、「我死」、「你死」。...
葬礼中 “奠” 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用 “祭” 字?
葬礼中 “奠” 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用 “祭” 字? 通常出席葬礼我们都会看到逝者灵堂前面会有一个“奠”字,那你知道葬礼中“奠”字是什么意思吗?那为什么只用“奠”字而不是用“祭”字呢?...
外婆的脚尾钱
外婆的脚尾钱 /张以靖 | 注册心理辅导员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生死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所谓“生死事大”,所以身后事总有很多繁文缛节,加上不同的籍贯、宗教、地方风俗等等不同的文化,形成了流传至今都还在应用的传统丧礼。而一些习俗和文化也随着时代与环境的转变而慢慢转变或消失,但丧礼主要让亡者安息与安抚生者的目的却是越来越深受现代人注重与关心。 谈及不同籍贯与宗教的丧礼,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
外婆教會我們的事
外婆教會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