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路頭

文/Eva歐燕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典禮主持

 

「阿姨,你準備好了嗎?」從日本旅遊趕回來的阿姨坐在車裡紅著眼眶點了點頭。我們把車的引擎熄了,幫阿姨開了門,她緩緩地下了車,踏著沉重的腳步走向外公家。在外公家的大門前,阿姨的雙腳就重重的跪在大門外,終於忍不住大哭跪著爬到外公的靈前,哭著說:「阿爸,對不起,我回來晚了。」其他的阿姨舅舅大家都跟著大哭起來,他們扶起跪在靈前的阿姨,走到棺木前看看爸爸的遺容。或許有些人只是在電視劇上看過這樣的場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真的切切實實地經歷過。

有些人會很納悶到底這些禮俗是有根據的嗎?它確實是存在的,而它的名詞為「哭路頭」。根據網絡上的資料搜尋「哭路頭」在古時代就已經存在,它意喻著:「父母或祖父母臨終,若已出嫁的女兒未能及時隨侍在側,則聞喪後回娘家奔喪時,應在娘家大門口外哭號,並以跪爬方式進屋,跪爬至靈前哭號祭拜,除非有娘家人攙扶,否則不能起身。」(台灣殯葬資訊網,2020)

由於「哭路頭」的喪俗特別强調已出嫁的女兒,因此經常會被誤會成歧視女性的惡習(台灣殯葬資訊網,2020)。但仔細的探索一下,其實那是因爲古時代的女兒通常都會遠嫁他鄉,未能隨待在側,不能再盡女兒之孝,從此陰陽相隔;反之兒子和未嫁的女兒都會在家中陪伴父母。所以「哭路頭」才會出現是已出嫁的女兒必須執行的儀式,但當中它並沒有歧視女性的含義。

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子女都會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謀生。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可能錯失陪伴臨終的父母或祖父母的身邊。所以到了現時代,當父母過世,若兒子或女兒沒能隨待在側,隨後才返家的才在禮俗的要求下,從大門前跪下哭著爬進屋内直到靈前跪拜。「哭路頭」的喪俗并不是只有出嫁女兒要履行的禮節,而是身爲子女都要有的孝行。喪俗可以隨著社會改變做調整,但它的含義並不能扭曲和誤解。

 

在我的人生里看過三次「哭路頭」,雖然不是我自己的親身體驗,但他們都是我最親的家人。第一次是在我五歲的時候,第二次是在我高中,第三次則是在2019年。五歲時並不明白這是一個什麼儀式,只是看到堂哥跪著進來哭得很傷心;高中時哥哥因為錯過公公的入殮,當時爸媽也是叫哥哥跪著進來,好奇心的我問了問爸媽,他們給我的答案就是:「因為他遲回來一定要這樣做的……」長輩沒有一個完整的答案和由來,所以這個疑問一直存在我的心中。直到我踏入殯葬業,慢慢才了解到殯葬的習俗。

 

自身的經歷,以及在工作上對習俗的逐漸認識和了解後,我更清楚明白「哭路頭」並不是只有外嫁女可以做。當至親臨終無法隨待在側,直到離世對於家屬來説都是件非常傷心難過的事。不僅想到無法盡到最後的孝義,無法再陪伴就是永遠的遺憾,所以就算沒有長輩們的吩咐或禮俗的要求,都會很自然地跪在地上痛哭。老祖宗的智慧使用了文化禮儀,來讓我們為逝者表達悲痛,以及將哀傷能有機會抒發出來。

參考資料:

台灣殯葬資訊網:http://www.funeralinformation.com.tw/

 

Nirvana Care Emcee Department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典禮主持

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又稱司儀,負責主持殯葬儀式,根據主家各個籍貫、風俗禮儀、語言文化等。確保出殯流程順利進行,瞻仰、封棺、奠禮拜祭以及出殯。在訪問主家索取資料以追思逝者過去,協助撰寫追思文,和家屬一起緬懷逝者。

 

作者簡介

Eva歐燕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典禮主持,曾擔任行政人員,後加入殯葬業禮儀部擔任奠禮主持人。在奠禮主持數年,臺風穩健,善於中英及粵語。

冠病的日常

冠病的日常

冠病的日常 文/ 賴昭宏 「爸,吃藥了。藥吃下去,水在這裡。」女兒對著父親勸,兒孫們也圍在左右。兒子抱著骨灰甕,抱得緊緊的,頭貼著甕喃喃細語。孫子拎著香領在前方,走到靈堂前,兒子小心翼翼地將還有溫度的甕放下,移到中間的位子。然後再從孫子的手裡取過大香,跪下,跟媽媽說在這裡辦事了。   拒絕吃藥的父親指著照片,對女兒說「我只有她一個,只有她一個。」身旁放著枴杖,口齒有些不清的父親,繼續嚷嚷,忽視了女兒拿在手上的藥。本來冷靜的女兒,突然脫口而出「爸,我只剩下你一個,剩下你一個。」兩父女抱頭痛哭了起來。  ...

未能接通的電話

未能接通的電話

未能接通的電話   /Samantha何珊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這是我爸爸的手機,我想要拿著。」 某天主持一場主人家爸爸的告別儀式,眼看女孩手上緊緊拿著一款跟不上新時代沒有大屏幕的手機。由於奠禮流程需要她跪拜,所以就請她把手機先放到一旁,待會再拿回。「這是我爸爸的手機,我想要拿著。」女孩輕輕地説著。...

媽媽只想好好地說再見

媽媽只想好好地說再見

媽媽只想好好地說再見        /Samantha何珊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兒子啊! 媽媽要走了。 Bye  bye  ! Bye  bye  ! 」眼看這位媽媽在奠禮堂門外向兒子靈堂大力地揮手說再見,但在這當下她卻被身在一旁的親戚強行拖拉著離開。   白髮人送黑髮人,一向被視為禁忌。 民俗解說怕死者受不起父母或長輩們的致祭。 除此之 外也被視為大不孝,身為兒女應當孝順父母,但還沒來得及行孝,為人兒女卻先逝世。 民俗傳 說意為年輕的都逝世了,年紀大的父母或長輩會折壽。...

我拥有悲伤的权利

我拥有悲伤的权利

我拥有悲伤的权利                      /注册辅导员 张以靖   你有没有试过在面对至亲离世时,伤心至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下时,被喝止说:「不要哭!」、「不准哭!」、「不能哭!」、「要坚强!」 你有没有试过在表达你对至亲离开的不舍和心痛时,被劝告说:「要感恩了哦,他都活到这么老了,很好命了。」 你有没有试过想好好表达悲伤时,被安慰说:「别伤心了,他的离开对你们都好,至少大家都不用受苦了。」...

我也可以是你的家人!

我也可以是你的家人!

我也可以是你的家人!  /林怡玲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還記得第一次執行案子,心情超級無敵緊張。我不斷地告訴我自己我可以的,勇敢面對吧!爲了不辜負上司對我的期望,執案前一天還背了一整晚稿子,回想起來,那是我最開心又挑戰的一天吧! 我一直以來都不懂得如何安慰人,有的人説我是個非常冷血的人(或許我真的不會安慰人吧?)哈哈!就連我的家人心情欠佳,我也不知道什麽情況,什麽適當的時刻,該説些什麽讓人舒服的話語。特別是有人哭泣的時候,我只會選擇默默在旁陪伴直到對方發現我的存在。...

關於陪伴,你可以……

關於陪伴,你可以……

關於陪伴,你可以…… /賴昭宏 「哪裡有彩虹告訴我……」家裡的客廳響起了周杰倫 《彩虹》的鋼琴旋律,小麗又在那裡彈鋼琴了。似乎是固定的時刻表,在即將接近黃昏的時候,小麗就會坐在鋼琴前,彈起這首歌。 一年前,那一個晚上小麗和先生吃了晚餐後,小兩口一起相依偎著,聊起未來。他們結婚將近一年,是時候計劃有小寶寶了。聊着这一些只要兩個人攜手前進,就能逐步完成的前景,那麼美麗。 如今就快一年了,丈夫在睡梦中骤逝,毫无预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