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的星星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毕业生,前文化礼仪管理部实习生黄义和

黑夜里也有星星

很小的时候,经过丧事家门口之时,父亲总是提醒我别好奇往里面看,说这样会冲撞逝者的魂魄。就这样,自小就对丧事抱有敬畏之心,当然畏惧大于敬。因为很爱胡思乱想,所以每逢农历七月都会非常地害怕,尤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总是担心受怕屋角上会不会有什么,或是床底下会不会有什么。所以对于鬼神之说,到了“敏感”的日子我是绝对只字不提的。

是到了上初中的阶段,那时候阿嬷离世近一年了,还记得那一年的农历七月,我不怕了。因为父亲告诉我说,阿嬷会保护我们的,那时候虽然半信半疑,却始终有了一丝的安全感。仔细想来,我们常说的“鬼”,其实也是人家的家人,既然生前是和蔼慈祥的,离世后怎么会成为作恶多端的鬼呢?所以这样的设想,让我和内心中的畏惧和解了。

勇于拥抱黑夜,才能见得漫天星空。

我们的心之所向,可以是夜空中的星星

如果我们离开这世界后,我们会去到哪里?各个宗教殊途同归,都期盼着能够去到另一个“世界”中,也许是展开新的篇章,或是成就了一生,与信仰同在。可现今年轻人对宗教的羁绊越来越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我们心中的“离世”,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以我而言,其实我们是真切希望离世后,还能有意识的存在,弥留于人间,俗称“魂魄”。因为我们都有心之所向,哪怕离世了,也希望能够感知世界的一切,如果可以,也希望可以成为在冥冥之中保护心之所向的角色。

如果离世等于虚无,恐怕难以让人接受这样的结果吧。

以前听过一个很浪漫的说法,我们离世后会成为天上的一颗星星,造就熠熠星海。我们可以在夜空中看着我们生前的亲朋戚友,不至于孤苦伶仃的。他们不时地闪烁着星光,点缀了黑夜,也告诉在世的我们,他们依在,一切安好。

夜空中的星星,多好的意象啊,我们心中离世的他们,不就如夜空中的星星那般吗?虽然平日里不会注意他们,但当抬眼一见,他们就在那里,也在我们的心底。生活中不免遇到挫折,如果挫折是黑夜,他们就是夜空中的星星,温暖了我们,让我们重新振作起来。日夜思念的他们,如果那一轮明月旁的星星就是他们,也许就能以此解思愁了。

丧俗行业——夜空中的导航星

每一个人生就像不同的流域,有些波涛汹涌,有些细水长流,最终回归汪洋。逝者归洋之时,生者是否会在送别的宝船上迷失方向?

一直以来我对丧俗行业都很陌生,觉得这辈子应该都不会过多接触这个行业。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想法,且社会上对丧俗行业的偏见也很多。死亡是我们一生的句点,所有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可我们对这样重要的事情却一概不知,是不是非常矛盾呢?在古代,宗教师有着很高的地位,主持着一切生死大事,尤丧俗仪式最为隆重。可如今从事丧俗行业如殡葬业的职业却不受待见,追根究底,终归是不了解丧俗行业的缘故。

日本电影《入殓师》中有一句特别有趣的文案,用于形容丧俗行业,那就是“帮助旅行的工作”。我觉得这一句话形容得非常恰当,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旅行,这里旅行结束后,去到另一个地方旅行。那丧俗行业即是让我们体面地“旅行”。而我认为丧俗行业也能是夜空中的星星,逝者归洋,当生者送别的宝船失去方向的时候,夜空中的星星就是他们的导航,指引家属一步一步地完成送别仪式。

夜空中的星星,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存在。倘若丧俗行业没落,再也没有人愿意从事,我们该何去何从?犹如夜空中失去了星星,身在汪洋中的我们就算竭尽全力,恐怕只在原地打转,永远找不到正确的航道。与其说,丧俗行业者是人生毕业典礼的见证者,不如说是人生毕业典礼的规划者,如果没有他们,失去了指南,我们终将无法体面地完成人生的毕业典礼。

富贵关怀文化礼仪管理部

富贵关怀文化礼仪管理部:钻研中华文化对马来西亚社会的影响与发展,着重于社会殡葬文化的始源,从古文化借鉴及演变;从而滋养富贵殡葬服务的发展、耕耘、深耕及拓展。

作者简介:

黄义和,前富贵关怀文化礼仪管理部实习生,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毕业生,热衷参与筹划课外活动,闲暇时喜欢探讨有趣的课题,充满天马行空的想法。

疫情时期的悲伤(第二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第二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第二章) 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经颠覆了全世界每个人的生活。我们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朋友之间的简单聚会到拥抱等)现在却成为了会有感染风险的举动,甚至也影响了我们对失去亲人的那种哀伤及哀悼的方式。在上一章节中,我们谈到了对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处理的严格限制,在一切必需从简的SOP执行下,我们无法举行正式的葬礼来悼念和告别因感染新冠肺炎而离世的亲人。...

了解更多
富贵爱心基金会健康素食便当赠民众

富贵爱心基金会健康素食便当赠民众

富贵爱心基金会联办 健康素食便当赠民众 富贵爱心基金会策划,与崇德文教基金会共同推动的“疫路有我相伴:爱心便当赠有缘”活动,为各族民众提供健康温暖的一餐。 这项活动自今年1月起在全马各地启动,至今已经派出超过4万份素食便当,接下来会在雪隆多个社区继续派送素食便当。 “疫路有我相伴”活动是富贵集团创办人丹斯里邝汉光全力推动,也是富贵爱心基金会全年抗疫公益重点活动之一,在崇德文教基金会的支持下,为社会上受疫情影响的一群献上温情与关怀。...

了解更多
脑麻儿妈妈许愿珊

脑麻儿妈妈许愿珊

文摘 : 星洲日报 SIN CHEW DAILY 2 0 2 1年7月22日|星期四 Thursday脑麻儿妈妈许愿珊: 最想孩子记得,妈妈在面对逆境时 那股积极不放弃。。。 转眼间,许愿珊的大儿子张力升今年已19岁了。这些年来,每当接受媒体访问,许愿珊就像在拆开纱布重看伤口,娓娓叙述大儿子出生、被诊断为脑麻患儿、抚养至今的点滴,虽然内心伤痛又被触碰,但她却感到,越是一遍遍自我梳理和表达,内心越能够平伏。今天与她谈起来时路,双眼依然泛着泪光,而涌出的更多是释怀和放下的泪水。...

了解更多
富贵集团全国“疫起送暖”活动 派发5万份物资

富贵集团全国“疫起送暖”活动 派发5万份物资

富贵集团全国“疫起送暖”活动 派发5万份物资 新冠肺炎疫情从去年至今持续延烧,确诊数字日日破万,解封看似遥遥无期,市场经济依旧低靡,导致许多人失去生计,生活陷入困顿,百姓甚至面对无米可炊的困境。在这艰难时刻,许多企业、民间组织皆纷纷献出一己之力,帮助三餐不温饱的人们渡过日常生活难关。...

了解更多
疫情时期的悲伤 (第一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 (第一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 (第一章) 面对亲人的离世,悲伤是非常正常的反应,是由内心有感而发的悲恸情绪。当亲人离世时,对于留下来的人来说,大家能够收集和分享与死者的回忆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举办葬礼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如今疫情大流行影响了我们一贯致哀的方式 – 特别是那些不幸死于新冠肺炎的个案。 在疫情期间举办葬礼是件很困难的事。聚会不被允许进行, 因此,葬礼受到了人数限制以遏制被感染的风险。由于卫生当局对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管理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和指南,亲人因无法与往生者好好告别而感到遗憾。...

了解更多
“疫起送暖”1万份生命粮下周派

“疫起送暖”1万份生命粮下周派

“疫起送暖” 1 万份生命粮下周派 大家挺住,我们很快就到! 富贵集团和星洲日報的“疫起送暖”生命粮已出发了。大家挺住,我们很快就到!   富贵集团响应这场民间自救运动,和星洲日報聯手推出“疫起送暖”计划。在这项计划中,富贵集团将赞助1万份干粮等援助物资和食品,通过星洲日报各地办事处捐赠给各州急需生活救济的人民,帮助大家渡过艰难时期。   消息自上周六宣布后,即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申请。目前,星洲日报与富贵集团的员工们,分工合作把干粮和生活日用品包装好,分发到星洲日报多个地方办事处,以便下周起可以分发出去。 将联系申请者安排领取...

了解更多
MyNirvana

MyNirvana

富贵集团正式开启全数码化的通道 MyNirvana正式启用 MyNirvana是一个客户自助平台,让你轻松在家也能随时随地与我们保持联系。你只要通过浏览网页https://cscp.nirvana.my/  还在等什么呢?赶快注册吧!Copyright ©️ 2021 Nirvana Asia Ltd, Registration No: 245788 All rights reserved. No1, Jalan 1/116A, Off Jalan Sungai Besi 57100 Kuala Lumpur,...

了解更多
富贵与星洲“疫起送暖”

富贵与星洲“疫起送暖”

富贵与星洲响应自救运动 “疫起送暖” 派物资给贫民 国内疫情持续闷烧,不少民众已在多月的行动管制令下失去生计。近期民间发起自救运动,请面临断炊之苦的家庭不要放弃、勇敢发出求助讯号,让有心人可以提供援助。   星洲日报与富贵集团响应这场民间自救运动,合作推出“疫起送暖”计划。在这项计划中,富贵集团将赞助1万份乾粮等援助物资和食品,通过星洲日报各地办事处捐赠给各州急需生活救济的人民,帮助大家渡过艰难时期。计划预计花费逾100万令吉。  ...

了解更多
Do Something我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Do Something我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Do Something! 我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文/ 賴昭宏不久前,有位朋友看到自殺的新聞,發了簡訊來跟我說「有憂鬱症的人去自殺,真的很痛苦。」我告訴他自殺的人不一定有憂鬱症,有憂鬱症的人也不一定走向自殺的路。朋友啞然,他一直以為會選擇自殺,一定是在精神狀態下無法控制了。然而,事實上,會選擇自殺的人,不是為了要解決自己的生命,而是為了要解決他四面楚歌無法解決的痛苦。 看官也許會說「有什麼事情是沒辦法解決的,要選擇去死?」...

了解更多
破解悲伤的5大迷思

破解悲伤的5大迷思

破解悲伤的5大迷思 / 注册心理辅导员  张以靖没关系,是悲伤啊!It’s  OK That You’re Not OK!   当因失去挚爱而巨大的悲伤来临时,你都习惯用什么方式去面对? 当你感觉悲伤,有人来关心你好不好时,你都习惯用什么方式去回应? 承认自己悲伤,承认自己 “Not Ok”, 是否对你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呢? 在较传统的华人社会,我们都不大愿意承认自己的任何负面情绪,因为仿佛负面情绪就是代表“懦弱”、“没用”、“做作”、“矫情”等等的负面意思。这让我们都缺乏勇气去承认自己是很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