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的星星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毕业生,前文化礼仪管理部实习生黄义和

黑夜里也有星星

很小的时候,经过丧事家门口之时,父亲总是提醒我别好奇往里面看,说这样会冲撞逝者的魂魄。就这样,自小就对丧事抱有敬畏之心,当然畏惧大于敬。因为很爱胡思乱想,所以每逢农历七月都会非常地害怕,尤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总是担心受怕屋角上会不会有什么,或是床底下会不会有什么。所以对于鬼神之说,到了“敏感”的日子我是绝对只字不提的。

是到了上初中的阶段,那时候阿嬷离世近一年了,还记得那一年的农历七月,我不怕了。因为父亲告诉我说,阿嬷会保护我们的,那时候虽然半信半疑,却始终有了一丝的安全感。仔细想来,我们常说的“鬼”,其实也是人家的家人,既然生前是和蔼慈祥的,离世后怎么会成为作恶多端的鬼呢?所以这样的设想,让我和内心中的畏惧和解了。

勇于拥抱黑夜,才能见得漫天星空。

我们的心之所向,可以是夜空中的星星

如果我们离开这世界后,我们会去到哪里?各个宗教殊途同归,都期盼着能够去到另一个“世界”中,也许是展开新的篇章,或是成就了一生,与信仰同在。可现今年轻人对宗教的羁绊越来越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我们心中的“离世”,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以我而言,其实我们是真切希望离世后,还能有意识的存在,弥留于人间,俗称“魂魄”。因为我们都有心之所向,哪怕离世了,也希望能够感知世界的一切,如果可以,也希望可以成为在冥冥之中保护心之所向的角色。

如果离世等于虚无,恐怕难以让人接受这样的结果吧。

以前听过一个很浪漫的说法,我们离世后会成为天上的一颗星星,造就熠熠星海。我们可以在夜空中看着我们生前的亲朋戚友,不至于孤苦伶仃的。他们不时地闪烁着星光,点缀了黑夜,也告诉在世的我们,他们依在,一切安好。

夜空中的星星,多好的意象啊,我们心中离世的他们,不就如夜空中的星星那般吗?虽然平日里不会注意他们,但当抬眼一见,他们就在那里,也在我们的心底。生活中不免遇到挫折,如果挫折是黑夜,他们就是夜空中的星星,温暖了我们,让我们重新振作起来。日夜思念的他们,如果那一轮明月旁的星星就是他们,也许就能以此解思愁了。

丧俗行业——夜空中的导航星

每一个人生就像不同的流域,有些波涛汹涌,有些细水长流,最终回归汪洋。逝者归洋之时,生者是否会在送别的宝船上迷失方向?

一直以来我对丧俗行业都很陌生,觉得这辈子应该都不会过多接触这个行业。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想法,且社会上对丧俗行业的偏见也很多。死亡是我们一生的句点,所有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可我们对这样重要的事情却一概不知,是不是非常矛盾呢?在古代,宗教师有着很高的地位,主持着一切生死大事,尤丧俗仪式最为隆重。可如今从事丧俗行业如殡葬业的职业却不受待见,追根究底,终归是不了解丧俗行业的缘故。

日本电影《入殓师》中有一句特别有趣的文案,用于形容丧俗行业,那就是“帮助旅行的工作”。我觉得这一句话形容得非常恰当,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旅行,这里旅行结束后,去到另一个地方旅行。那丧俗行业即是让我们体面地“旅行”。而我认为丧俗行业也能是夜空中的星星,逝者归洋,当生者送别的宝船失去方向的时候,夜空中的星星就是他们的导航,指引家属一步一步地完成送别仪式。

夜空中的星星,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存在。倘若丧俗行业没落,再也没有人愿意从事,我们该何去何从?犹如夜空中失去了星星,身在汪洋中的我们就算竭尽全力,恐怕只在原地打转,永远找不到正确的航道。与其说,丧俗行业者是人生毕业典礼的见证者,不如说是人生毕业典礼的规划者,如果没有他们,失去了指南,我们终将无法体面地完成人生的毕业典礼。

富贵关怀文化礼仪管理部

富贵关怀文化礼仪管理部:钻研中华文化对马来西亚社会的影响与发展,着重于社会殡葬文化的始源,从古文化借鉴及演变;从而滋养富贵殡葬服务的发展、耕耘、深耕及拓展。

作者简介:

黄义和,前富贵关怀文化礼仪管理部实习生,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毕业生,热衷参与筹划课外活动,闲暇时喜欢探讨有趣的课题,充满天马行空的想法。

因為癌,所以愛

因為癌,所以愛

因為癌,所以愛 得癌症的我,不是廢物! 信念的燃燒,戰鬥的力量;讓抗癌鬥士咬緊牙,為了妻兒家庭,堅持完成化療,一步一步的完成!疫情與患癌的種種也差點打垮了他,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哭過、笑過與癌症抗爭是唯一出路,且讓Louis Than給你說說他的抗癌故事以及在MCO期間成功創立Louis廚房的故事。   分享嘉賓:抗癌鬥士Louis Than 日期:2021年5月8日(星期六)時間:8pm分享會平台: 生命咖啡館 Life Cafe Facebook...

了解更多
生命乐章报导吳亞鴻

生命乐章报导吳亞鴻

文摘 : 星洲日报 SIN CHEW DAILY 2 0 2 1年4月29日|星期四 Thursday画家吳亞鴻 用心画画大半辈子,和画画相关的,都是我的重要遗物  我大半輩子都在堅持做一件事,那就是畫畫,而且,是堅持用心畫畫。 我還記得小學三年級某一堂的繪畫課,老師在青板上寫著“自畫像”,我看看班上兩個經常拿A的同學,他們也跟我一樣,畫了眼睛、鼻子和嘴巴,為什麼就我一直拿C?我想起自己的名字叫吳亞“鴻”,於是就把頭畫塗成“紅色”。 這時,站在我身後的老師用手輕輕打了我的腦袋瓜兒一下,“吳亞鴻,你不知道頭髮是黑色的嗎?”...

了解更多
【爱长在】云水僧 / 一句呼唤

【爱长在】云水僧 / 一句呼唤

【爱长在】云水僧 / 一句呼唤   在沙田威尔斯医院实习期间,身穿白袍,穿梭在7楼病房。一位中年妇女忽然走到面前,悲伤说道:“师父,我母亲快不行了,您可以到病床给她念《观音经》吗?要多少钱呢?”回说:“好!快带我去吧!我是在医院服务,诵经,不用钱!”走没两步,转个弯,已到了病床。只见一位白发苍苍、面目慈祥的婆婆,戴着呼吸罩,陷入昏迷状态。...

了解更多
我拥有悲伤的权利

我拥有悲伤的权利

我拥有悲伤的权利                      /注册辅导员 张以靖   你有没有试过在面对至亲离世时,伤心至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下时,被喝止说:「不要哭!」、「不准哭!」、「不能哭!」、「要坚强!」 你有没有试过在表达你对至亲离开的不舍和心痛时,被劝告说:「要感恩了哦,他都活到这么老了,很好命了。」 你有没有试过想好好表达悲伤时,被安慰说:「别伤心了,他的离开对你们都好,至少大家都不用受苦了。」...

了解更多
【爱长在】云水僧 / 想要一个家

【爱长在】云水僧 / 想要一个家

【爱长在】云水僧 / 想要一个家   与月圆(化名)相识,是去年年底的事。当时,因宗教信仰不同,她无法接受“法师”的关怀。所以,每次到净愿关怀病患时,总是与她“点头、微笑、打招呼”,然后“擦床而过”。半年后,也许多次的“点头、微笑、打招呼”,无形中我们建立了“友情”,彼此有了更多的互动。 月圆,马六甲人,是一名孤儿。两岁时,跟随着养父母到吉隆坡生活。当时养父母育有两位儿子,没有女儿,所以收养了她。养父已告别人间,与养母及两位兄长关系淡薄,鲜少联系。...

了解更多
我坐著輪椅和時間在賽跑

我坐著輪椅和時間在賽跑

我坐著輪椅和時間在賽跑 分享嘉賓:馬來西亞漸凍人協會大使陳書樺 日期:2021年4月17日(星期六)時間:8pm 分享會平台: 生命咖啡館 Life Cafe Facebook LIVE   生性樂觀的漸凍人陳書樺,不怨天尤人,不坐以待斃。 即便世界上沒有漸凍症的解藥,她依舊勇敢的面對,選擇享受生命,因為她知道活著的每一天都是BONUS! 與其活得平凡,不如好好的讓自己幸福的過好每一天!...

了解更多
我也可以是你的家人!

我也可以是你的家人!

我也可以是你的家人!  /林怡玲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還記得第一次執行案子,心情超級無敵緊張。我不斷地告訴我自己我可以的,勇敢面對吧!爲了不辜負上司對我的期望,執案前一天還背了一整晚稿子,回想起來,那是我最開心又挑戰的一天吧! 我一直以來都不懂得如何安慰人,有的人説我是個非常冷血的人(或許我真的不會安慰人吧?)哈哈!就連我的家人心情欠佳,我也不知道什麽情況,什麽適當的時刻,該説些什麽讓人舒服的話語。特別是有人哭泣的時候,我只會選擇默默在旁陪伴直到對方發現我的存在。...

了解更多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欣赏人生背包下的生活   日期:10. 04. 2021 (星期六Saturday) 时间:8.00pm 分享平台:生命咖啡館面子書直播 分享嘉宾: 梁韻矜 – 资深媒体人、《出走,是为了好好吃饭》作者   为了可以“好好吃饭”,她放弃新币的工作, 以打工换宿和沙发冲浪的方式到欧洲兜了一个大圈, 走进不同的洋人家庭跟他们一起生活, 做饭给他们吃,了解彼此文化。 如果你热爱旅游、憧憬流浪生活、喜欢做饭、 享受美食、对欧洲饮食文化有兴趣、 好奇老外如何看待中餐、 想知道作者如何在食材欠缺的欧洲变出...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