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只剩下100天
/ 黄爱玲
这个题目于我而言,首先要面对的不是“剩下”,也不是那个“100天”,而是“如果”和“我”。
我们很喜欢说“如果”,通常这个词会出现在对过去的追悔:“如果可以重来,我会…”;或未知的想像:“如果我有100万,我会…”。我们很常对自己和生命都有误解,以为人生的转折,只在某个关键点或因素,但一个结果往往是很多方面的因素在时间推进下的总和。

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里有这么一段对话。僵尸莱利在60年前爱上了人类诗雅,他以为可以抑制僵尸的本性与爱人长相厮守。婚礼前他把自己囚禁在密室内不让自己吸人血,结果在婚礼当天,山贼冲入教堂抢劫杀人。莱利被鲜血的味道激发了僵尸的本性,在失控下咬了诗雅,造成无法挽救的悲剧。莱利说: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该有多好?” 王珍珍说:“没有用的,就算时间可以重来,只要人不变,事情一样会发生的。”
多数的人都会幻想“如果”重来的选择,但人只能是当下的那个自己。十年后的我,是经历了这十年累积总和的我。若没有这十年来的经历,十年后的我是不存在的。 “如果”真的可以用今天的“我”的意识去改变过去的决定,今天的“我”就会消失。若今天的“我” 已消失,也就不会出现想要改变过去的那个 “我” 。因此,这种 “如果” ,是一种悖论。

同样的,未知想像的那个“如果”也会因应未来经历和周遭因素的总和而有所不同。此刻,我们只能用当下的“我”去判断某种情境下的选择。然而,每一刻的“我”都在发生变化,十年后的“我”和二十年后的“我”在面对“生命只剩下100天”这件事上很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
“只剩下”可以有不同的诠释角度,如同水是半空还是半满。当然我也很难廉价地假装豁达说“我们还有100天耶好棒棒哦”,但是对比“只剩下”的反面,“无限”又是否那么值得憧憬?人类很常憧憬拥有无限的钱、时间、爱,但没有发现,“无限”的东西往往是没有意义的。当你有无限的钱,钱本身对你就没有意义了,除非你把那些钱的意义延伸到其他事物的价值上。同样的,当你有无限的时间,时间是没有意义的。严格上来说,每个人生命的时间都是“只剩下”的,分别在于长短。十年前的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有鱼尾纹时,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开怀大笑。但经历很多事后发现,没有什么事比还能开怀大笑来得重要。最近的我有了法令纹,相比以前的恐惧,我更积极地生活,因为它提醒了我:时间越来越少了,我要更珍惜剩下的时间。
很多人会说“只剩100天的我就不用再努力赚钱了…我就不需要再花心思和时间在应酬一些无谓人…”。问题是,不知道自己人生有多少时间本就是最难面对的部分之一,100天后会死的我当然可以毋须再为柴米油盐烦恼,但比100天后死亡更可怕的是 “我可能100岁才会死” 。因此,为有可能活到100岁的我做准备,也不应该属于 “浪费时间” 。我们不见得一定要在极端的尽情挥霍或步步为营中取舍,如同很多人会问的 “梦想和钱你要选哪个?” 一样。小朋友才选,我两个都要! (当然要视乎每个人拥有的条件下去极大化)

“如果我只剩下100天”这个题目里有很浓厚的遗憾意味,我们很常为无法改变的过去和无法得到的期待感到神伤。关于这点,请容我再次用《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来回应。莱利和王珍珍的对话还未完。珍珍说:“很多人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就算让他重新选,他还是会做错的”。莱利说:“或许是自作孽”,珍珍说:“或者是缘分吧”。剧中的所有角色,都在错误和伤痛中相知相遇,才得以在过程中找到了生命中最值得珍爱的人事物。错误和遗憾,能不能滋生出缘分,还待我们自己如何经营。
回归主题,本意是要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反省自己是否把过多的精力花在不那么重要的事上。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答案是什么?思考和分析这个题目的过程本身,已经是最好的答案。
因为不存在“如果”;因为“我”只能是当下的我;因为“只剩下”有限的时间;因为人生必定有遗憾,所以每一刻当下的我在每一刻的错误和遗憾中去努力滋养和每一件人事物之间的缘分,才是我唯一可以,也应该做的事。
富贵关怀礼仪与文化管理部
钻研中华文化对马来西亚社会的影响与发展,着重于社会殡葬文化的始源,从古文化借鉴及演变;从而滋养富贵殡葬服务的发展、耕耘、深耕及拓展。
作者简介
黄爱玲,富贵关怀礼仪与文化管理部。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中文系硕士,多年写作与研究经验。现为报章专栏作者,长年于港台网路平台发表文章。
吴碧彬:勿让独自扛下责任 家庭照顾者需有人援助
“首先要学会‘道谢’,很多照顾临终病人者都会有很多的后悔和内疚,但要肯定自己的付出,要跟自己道谢;许多人不善于表达爱,甚至会有病人要过世了,工作人员请孩子与病人道谢、道爱、道别,他们都很抗拒,所以要练习道爱。”
安心畅快的人生下半场
人的情绪很微妙,多变又善变,非常复杂,有时连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步入人生下半场,生活是自己的,快乐与否也是可以选择的,却不知何故总是选择了不快乐。
读到这里,问问自己,“我” 想要快乐的生活吗?
8月5日,我们听听台湾作家 吳若權 来说说自在的生活态度,一起感受安心畅快的人生下半场。
谈晚年的世界
非专业的家庭照顾者需要长年照顾长者并非易事。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家偶尔都会闹脾气与家人起争执,而抱病在身的老人家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个负担,一方面又想留在孩子身边,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容易与子女发生口角。
人生单程票
“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经历了几次轮回,才换来这个旅程。而这个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胆一些,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有很多事我都不明白。但我相信一件事。上天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出自电影《大鱼海棠》
当病痛侵袭,爱与安宁何去何从?
(四之一)当病痛侵袭,爱与安宁何去何从?
这是一场由马来西亚安宁疗护推手之一、慈悲安宁疗护基金会主席吴碧彬医生及暖心作家欧芙伶的对谈会。入场免费,欢迎大众一同出席。
宋慧慈:允许自己哭 “悲伤过后学习自愈”
宋慧慈:允许自己哭 “悲伤过后学习自愈” /文:转载自星洲日报(吉隆坡24日讯)“我们要允许自己悲伤,同时也要学习如何处理悲伤。” 创新教学讲师宋慧慈说,每个人都要允许自己悲伤,也要允许我们身边的人哀伤,不要自责为何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沉浸在哀伤中。 她分享说,如果有所谓走出悲伤的方法,就是那3个“T”,即 Time(时间)、Tear(眼泪)、 Talk(说话)。“那么处理悲伤的秘诀是什么?”...
衡量父爱的那把尺
爸爸从来不会记得家人的生日,即使偶然想起,也完全没有任何表示。他甚至为了追看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而选择留在家,不要和我们出去庆生,我们真的很纳闷,甚至感到失望。爸爸木讷冷漠,而且有时候脾气说来就来,我似乎感受不到他对我们的关心。
给自己一个好好活着的理由
如无意外,人就会寿终正寝,面目安详,可天降横祸呢?意外可以毫无意外地扼杀了人们好好死去的权利,所有超乎想象之中的情况都可能是我们的结局。
痛痛的勇敢:学习处理悲伤,拥抱无常,活出自己的精彩
叮咚!全球心静教师团总团长——宋慧慈老师,敲上了生命咖啡馆之门,为大家献上《痛痛的勇敢:学习处理悲伤,拥抱无常,活出自己的精彩》主题。这一次的公开演讲,将会和大家分享如何学习处理悲伤,拥抱生命无常,活出自己的精彩。
陈然致法医新书分享暨读者见面会
法医值勤时,会听见什么?陈然致法医听见了《逝者的证词》,更听见了读者的期待!2023年5月30日,晚上8时正,陈然致法医的首场新书分享暨读者见面会将在富贵生命馆(Nirvana 2)掀开序幕!现场也会售卖陈法医的《逝者的证词》,让各位读者先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