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生命館之旅——三聖殿篇

-許裕全

踏入富貴生命館,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寧靜的氛圍,它就像藏在現代宏偉建築裡的一畝清心淨地,回歸生命祥和律動的頻率。某種意義而言,那也是極樂世界在人間慈悲投影的小千世界,是我們肉眼所能企及的,接近心境平和的地方,來到生命館,彷如走進心中的一座靈山。

從大廳搭電梯來到三樓,是三聖殿的所在。

當電梯大門一開,嬝嬝的佛曲在空氣中繚繞、天籟清音瞬間飄進耳裡,撂下俗事塵埃,洗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緩步走進朝聖之旅。

在三聖殿前方,生命館貼心的準備了舒適寬敞,極具中國風的桌椅,讓奔忙的行腳可以在這裡歇息,也可讓老菩薩們暫時有個喘息空間。

人口處右側更精心打造了「藏品閣」及「藏經閣」各一。

來賓可在「藏品閣」品茗,藉一杯熱茶暖胃,或敍舊或家常或放空;也可以在「藏經閣」裡抄經回向,「藏經閣」中間備有仿古方桌,筆墨及《心經》描紅抄本,隨時可讓家眷在每一句《心經》的大義裡結緣。這兩間別緻的落地閣樓,是在尚未進入三聖殿堂前,沉澱身心的休憩站。

收伏心息之後,便可走入三聖殿,當腳步踩在打磨光滑的馬賽克水晶玻璃地磚上、彷如踩在排砌成紅色祥雲圖案的雲梯,慢步前近,巍峨莊嚴的西方三聖大理石雕便座落在眼前。

這一道58尺長的祥雲路,其實是走向西方三聖的心的距離。

如果以一步一尺來計算,那麼,在禮敬西方三聖前,我們已經在心裡慢慢卸下了58件大大小小的心事雜念。當來到阿彌陀佛面前,想必心念已通透乾淨。以一顆無雜念的清淨心行佛禮,是最虔誠的行止。或許,這也是富貴生命館和其它寺廟不一樣的地方──佛永恆的在那裡,就等著我們慢慢靠近。

結跏端坐於中央的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觀世音菩薩是祂的左脇侍;大勢至菩薩是右脇侍,合稱為「西方三聖」或「阿彌陀三尊」。

西方三聖擁有不可思議殊勝宏大的本愿功德。觀世音代表大慈大悲;大勢至代表大喜大捨;分別表示了菩薩的四無量心,即:慈、悲、喜和捨。無論是觀世音菩薩手中的楊枝淨瓶,或是大勢至菩薩手執長柄蓮花,祂們都是世間通達無礙的智者,代表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的心。

在西方三聖前稽首禮敬跪拜,發菩提心虔誠誦念佛號百遍千遍萬遍,便能解除眾生恐懼圓滿一切願,善業功德回向發愿了脫生死往生西方淨土。

之後,三聖殿的右側牆,座落一尊金碧輝煌的地藏王菩薩,以及兩側的消災延壽光明燈。

只要一提到地藏王菩薩,大家的潛意識裡一定會和地獄鬼魂等產生聯想。這是必然的,因為地藏王菩薩是教化地府幽冥的大導師,承擔了本師釋迦牟尼佛湼槃前的重托,擁有不可思議願力悲願和威力功德,不辭辛苦的救度鬼道眾生,使令解脫,永離痛苦,正所謂:「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之宏大悲願;地藏王菩薩手上拿著寶珠,心稱摩尼珠,純淨耀眼,是戒定慧凝結成的寶物;另一手則拿著錫杖,也稱聲杖,能敲開地獄之門。誠如: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

地藏王菩薩不只管鬼道眾生,若誠心禮拜,必能消除宿世無明愚疑、無量業障,累積福慧資糧,讓生命的般若智慧具足及展現。

「富与AI」:科技与爱的踏脚石

「富与AI」:科技与爱的踏脚石

科技本身并不排斥任何年龄,真正设下门槛的,倒是我们对自己的设限。只要愿意,我们依然能用双手去触碰未来,用好奇心重新认识世界。正因如此,富贵集团顺应时代所推出「富与AI」的附加服务。若干人或许仅仅认为这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看似取代传统的告别仪式,可却能够回应现代人内心深处那份再爱一次的渴望。

AI虚拟分身告别式|「富与AI」弥补遗憾的缺口

AI虚拟分身告别式|「富与AI」弥补遗憾的缺口

然而,现实往往未能如愿。时间来不及、距离太遥远、病况突变,这些无法掌控的因素使我们错过了最后一次的拥抱,来不及听见微颤的再见……于是,未说出口的千言万语就像藏在心口的千刀万剐,一句不说,却句句作痛。每当想起,仿佛整个灵魂都被回忆凌迟,只能在漫漫长夜里反复咀嚼那些来不及说的爱与道别。
也正因为如此,富贵集团推出全马首创的AI告别式服务——「富与AI」,此服务目前率先于吉隆坡与雪兰莪地区推出,并作为传统殡仪配套的附加选择。

科技让告别值得回忆——「富与AI」开启殡葬服务新纪元

科技让告别值得回忆——「富与AI」开启殡葬服务新纪元

AI重建影像可协助家属释怀,特别是重症离世或是癌患家属。病榻缠绵多年,逝者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常常是在痛苦中挣扎求生。脸色苍白、神情疲惫,生命以最脆弱的姿态缓缓谢幕。对家属而言,留下的最后画面,往往是无力与心碎。如今「富与AI」重建逝者影像,回到健康、有精神的模样,他们再一次张口说话,不带痛楚、不带病容,只带着柔和的声音,缓缓说出想留给亲人的那句:“别担心,我很好。”

生死别离后,我该拿什么爱你?——如何利益已亡故亲人

生死别离后,我该拿什么爱你?——如何利益已亡故亲人

妙开法师表示,佛教认为,对亡故者最好的做法就是为亡故者诵经及持咒语回向,借由佛力加持, 将能让亡者受食。“至于要念什么经文或持什么咒,只要诚心与专注念佛号,所有功德亡故者都能收到。最简单的回向佛号就是:阿弥陀佛。其实在佛的世界是相通的,有分别的是我们,所有只要诚心,任何佛号都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