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凉23日讯)配合新春的到来,富贵集团发起《新春送暖,福气满满》慈善活动。创办人兼执行主席丹斯里邝汉光偕同集团高层领导与业务发展总监前往直凉叁娘善心老人院,以实际行动关怀弱势群体,同时借此机会呼吁社会大众延续春节行善积福的传统美德,共建温暖和谐的社会。

叁娘善心老人院:慈善典范的缩影
叁娘善心老人院由3名富有爱心的妇女一同创立,分别是大娘(林玉禾)、二娘(李春英)以及三娘(院长拿督叶玉梅),因此老人院被命名为“叁娘”善心老人院。在2004年创立之时,她们曾发愿收留100位无家可归的老人。21年的岁月过去,叁娘善心老人院从仅有7名老人的小型养老机构,发展成为涵盖洗肾中心、临终关怀中心、积善堂及弟子规中心等综合而成的慈善机构,是当地备受尊敬的慈善标杆。
至今,叁娘善心老人院已经收留过超过1千名老人,当中在老人院离世的占据一半以上,一部分已经离开了老人院,而目前仍居住在院内的有485名长者。这些长者当中有的可以自理,有的则行动不便、残缺、长期卧床、患有老人痴呆或精神疾病等等。


奉献精神获殿下认可 院长受封拿督
彭亨苏丹阿都拉殿下曾在一年多前以国家元身份探访叁娘善心老人院,并深受院长拿督叶玉梅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因此她也在去年12月受封拿督(DIMP)勋衔。这不仅是殿下对她过去21年努力的认可,也是对老人院慈善理念的支持。
花了大半辈子经商的她本该到了提早退休享福的年龄,但她却在2003年的时候决定捐出一块地用作老人院的建设,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全身心投入其运营。21年来,老人院始终免费收留无依无靠的长者,承担他们的衣食住行及生老病死,用爱心为弱势群体筑起温暖的港湾。

为提倡孝道设办弟子规中心
拿督叶玉梅曾坦言,有的院内长者并非自愿要来,而是亲人或孩子把他们送过来,甚至骗过来,有者迟迟不肯下车,令人既心疼又愤怒。她表示,既然老人院可以为长者喂饭、换尿布,自然也能担幡买水。因此,一旦决定将自家父母或亲属送入老人院,也意味着长者的生死再也与他们无关,日后长者在院内往生,他们将统一免费处理丧事,想尽最后孝心者可以付钱买棺木。
为了更好的宣扬孝道以及传承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拿督叶玉梅也筹建了一座三层楼高的弟子规中心,并在2014年正式启用。

丹斯里邝汉光一家低调资助该院长达6年
由于自身出生于困苦家庭,丹斯里邝汉光在事业有成后,毅然投身慈善事业,多年来以企业及个人名义在公益领域捐赠巨额资金,受益群体包括学校、慈善机构及非营利组织等。
2019年,丹斯里一家因缘际会结识叁娘善心老人院,并深受拿督叶玉梅无私精神的感染,秉承“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精神,多次探访并捐款支持其发展,包括拨款62万令吉用作老人院念佛堂的收尾基金、200万的癌症自然疗法建筑基金等等,疫情期间拨出50万令吉作为老人院的水电费,现在依然每个月拨款5万令吉用作该院的水电费。
乐善好施的富贵集团首席执行长拿督斯里邝耀丰在得知该院的护生园建设正在进行中时,也毫不犹豫应捐200万令吉,而在拿督叶玉梅烦恼积善堂装修事宜时,拿督斯里也立即安排设计师和人手到场包办装修。此外,丹斯里的其他子女也经常致电拿督叶玉梅嘘寒问暖和捐出善款,让她深受感动。
今年再捐2百万建造出家师父寮房
听闻拿督叶玉梅计划建造五层楼的出家师父寮房,专门照顾中风、失智、行动不便和生病的师父,让他们能在舒适的环境中有尊严的老去,丹斯里邝汉光一家也义不容辞,去年拨款45万用作建筑的工程费用,参访这天也再拨款30万令吉,剩下的余额也将在今年分阶段拨出(总额2百万令吉)。
以榴莲养院 继续造福社会
为了让叁娘善心老人院能永续运营,并拥有稳定的运营资金,丹斯里邝汉光也以合约的方式将富贵集团旗下成熟的30英亩的榴莲芭放到老人院名下,初步估算一年将有2至3百万令吉的回酬,预计将会持续长达50年。

富贵集团业务发展总监共襄善举
丹斯里的慈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富贵集团的业务组织发展总监(GBDD)与业务发展总监(CBDD)。在丹斯里的号召下,大家积极参与各类慈善活动,慷慨解囊。《新春送暖,福气满满》慈善活动当天,多位富贵集团首席业务发展总监从各地赶来,共同慷慨捐赠了总额RM15,000的物资于老人院。探访老人院这天也恰好是富贵山庄中马区首席执行长(营销及市场)拿汀李姐䭲的已故父亲李汶桂先生的三七,因而拿汀也以父亲的名义捐赠舒适棉袜给院内长者以及派送红包,延续父亲的爱心和温暖。
在本次活动中,丹斯里合家偕同富贵集团全体同仁更是精心准备和赞助了逾20万令吉的新春礼品与物资,主要为长者的日常必需品,包括米、食用油、奶类饮品、干粮和各种食品,以实际行动关怀院内长者,在温馨的新春佳节里播下善的种子。
除了善款与物资,富贵集团更是一并把新春的欢乐带到了老人院。富贵集团的员工穿上了喜庆的财神爷服装,带动全场合唱新年歌,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令人动容。大家纷纷为长者送上诚挚的问候与祝福,老人院充满温馨的新春佳节氛围。
传播善心 启发更多善举
所谓“行善得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富贵集团希望借助企业的号召力,鼓励更多人根据自身能力参与慈善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帮助与支持。
《新春送暖,福气满满》慈善活动不仅彰显了富贵集团对社会的深切关怀,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未来,富贵集团将继续推动更多慈善项目,以企业的力量凝聚社会善意,为更多人带来希望与温暖,共同构建更美好的社会。



毕柳莺:病人与家属须达共识 “断食善终非把人饿死”
毕柳莺强调,落实“断食善终”理念前,患者和家属之间必须达成共识。
她解释,公众不能单凭字面理解“断食”,误解“断食善终”就是把患者活活饿死的错误观念。
常藻法师与许雪翠分享 把握机会跟孩子谈生死
“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提出有关生死的问题,并在恰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作讨论,当身边的人逝世时,就有利于孩子的情绪认知和管理,正确的表达情绪来渡过悲伤期。”
断食善终 · 拿回生命自主权
断食善终 · 拿回生命自主权 生死的安排,多知一点,维护每个人都同等拥有的善终权利,就能够让自己以及家人的人生最后一里路更为圆满。台中医院复健科资深教学医师——毕柳莺,陪伴母亲 21 天断食善终,圆满母亲的生命。这,是一种放手成全的爱。 关于临终者的生死抉择,一直都存有异议。当然,在实行任何一种善终的制度之前,必然需要依循病人的身体情况、病情等方面的考量,然后再选择放手成全。有些人是一知半解,不然就是存有迷思。...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四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四 如何跟孩子谈生死分离这档事 生死,是人生大事。其实,我们都应该很自然地向孩子谈生死分离这档事。 孩子对世事从满好奇心。多少孩子曾经问过他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又有多少孩子曾经好奇为什么有些长辈就这样离开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让他们闭嘴不再问下去,就是随口敷衍。抚心自问,与其说他们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不如说是我们不懂得怎么谈起这人生大事。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启齿,又怎么能够期望孩子长大以后就真的明白呢? 常藻法师与专栏作者许雪翠对谈...
永远不迟的人生幸福课
永远不迟的人生幸福课 原来问题不在于怎样获得幸福,问题在于怎样看待幸福。 发现幸福,感受幸福,是一种能力,因为幸福一直都在。好比小孩看到玩具,饕客尝到美食,原因不尽相同,结果却是一样的。生活中的美好从来不会变质,玩具依旧带来欢乐,美食依然刺激味蕾,变了的是我们。我们逐渐拉开与幸福的距离,蒙住了发现幸福的双眼,追求着情绪以外的富有。 生活之所以变得美好,是因为看见了近在咫尺的幸福。试着窥探小孩的快乐源泉,试着直视平凡人间的满足,这一刻的觉醒永远都不会太迟,只会更早感受到幸福。 【永远不迟的人生幸福课】...
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
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 《生命迴旋》及《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为认知心理学家──钟灼辉博士的最受欢迎作品。他在2004年不幸遇上坠机意外,从50层楼高空坠落,并经历了11分钟的奇幻灵魂出体经验。濒死意外使他失去了事业、健康、财富和感情,他从人生高峰瞬间跌入谷底,一无所有。他利用濒死经验所获得的生命智慧与醒悟,不仅翻转了终身伤残的命运,更活出了一个完全理想版本的自己。死神教懂了人生中最重要的4件事⋯⋯ 【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专题讲座暨书会详情: 日期:2023年9月8日(星期五) 时间:08:00pm...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三
生命的永续经营之三 做个不麻烦的老人 用智慧过好后半生 给自己时间,给孩子空间,生活要学会独立但不孤僻,做个身心健康的智慧长者。 从身,银发族药剂师陈朝颖分享调理身子的处方笺; 从心,辅导系导师郭富美讲解随心顺意的心理建设。 立即报名,出席8月19日(六)在巴生允中堂的“做个不麻烦的老人 用智慧过好后半生”对谈会,把自己的身心照顾得妥妥贴贴,享受平静又安详的日子。 “做个不麻烦的老人 用智慧过好后半生”对谈会详情: 日期:2023年8月19日(六) 时间:晚上7时30分...
生命的永续经营
生命的永续经营 好端端,人活着,说什么“死”,到时才算。可是生死这回事,真的是到时才来打算的吗? 到时,你懂得如何面对吗? 到时,你懂得要明白些什么吗? 到时,你,还好吗? 到时,会不会一切都来不及了? 妙开法师与生死学实践者陆海燕对谈“生命的永续经营──每个人都应该提早阅读的一本生死学秘笈”,陪同大家面对生死,反思生命。 活动详情: 日期:2023年8月13日(明天) 时间:上午11时 地点:吉隆坡富贵生命馆(M1)Executive Lounge...
中秋的味道
在一个大家庭里,因为人多的关系,大月饼才够分给每个人。切好的月饼,不管是冰皮月饼还是烘烤月饼,递给家人都有一种温暖。如果是小家庭,寓意更深。正因为人数不多,反而能因为一个月饼让大家都聚在一桌,吃出齐全而圆满的味道。
中秋的那些小事
即使八月十五已过,留着的饼盒也能够延续佳节的喜庆。
灯笼的火光熄灭了,却照亮了我们相聚的时刻。月饼的味道消散了,可是同台吃饭的约定依旧还在。空荡荡的饼盒,随即就装上了属于我们的回忆。这一点一点的小事,在中秋显得格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