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藻法师与许雪翠分享 把握机会跟孩子谈生死

星洲日报〈活力副刊〉与富贵集团〈生命咖啡馆〉策划的第四场交流会,法鼓山马来西亚道场监院常藻法师和星洲日报副刊专栏作者许雪翠对谈“如何跟孩子谈生死分离这档事?”,让现场逾60名出席者省思,生命教育虽然不必刻意,但也应从儿童时期开始,一有机会即要把握学习。

应允许孩子提出生死问题

他俩皆认同,生命教育一直都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包括孩子与他人之间,甚至是孩子与周遭事物的联系,他们会进行思考,例如一只受伤的小动物会引起他们的怜悯之心,孩子就已经在接触生命教育了。所以,生命教育无时无刻都在,父母和老师给予正面的反应,能够让孩子学习得更快。

“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提出有关生死的问题,并在恰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作讨论,当身边的人逝世时,就有利于孩子的情绪认知和管理,正确的表达情绪来渡过悲伤期。”

常藻法师:身边人逝世利于情绪管理

常藻法师说,小孩和成年人一样,在面对生死离别的时候会感到不舍和悲痛。幼儿不了解死亡是何物,但他们会从大人身上感受到悲伤的情绪。当身边的人逝世时,就有利于孩子的情绪认知和管理,正确地表达情绪来渡过悲伤期。

法师也说,在每个人的生命之中,离别都是常见的情况,我们很多人会因为“得到”和“失去”而出现情绪上的起伏。其实,我们重新审视“得到”与“失去”的定义后,较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学习欣赏变化。

上述交流会是于10月22日在吉隆坡大城堡城邦阅读花园一楼阅心空间举行,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是交流会的主持。

 

降低伤害或转化为力量

他提出,父母离异或交恶的行为会不会影响下一代?父母该有哪些醒觉时,许雪翠表示,他们可以把伤害降到最低,或转化为力量。

“以离婚为例,爱和关系依旧是恒久的,就取决于父母如何面对事情的变化。在每一段关系的变化里,当事人需要先安顿自己,重新学习如何面对另一半和小孩。”

 

文:星洲日报 https://www.sinchew.com.my/?p=5076903 

安心畅快的人生下半场

安心畅快的人生下半场

人的情绪很微妙,多变又善变,非常复杂,有时连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步入人生下半场,生活是自己的,快乐与否也是可以选择的,却不知何故总是选择了不快乐。
读到这里,问问自己,“我” 想要快乐的生活吗?
8月5日,我们听听台湾作家 吳若權 来说说自在的生活态度,一起感受安心畅快的人生下半场。

了解更多
谈晚年的世界

谈晚年的世界

非专业的家庭照顾者需要长年照顾长者并非易事。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家偶尔都会闹脾气与家人起争执,而抱病在身的老人家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个负担,一方面又想留在孩子身边,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容易与子女发生口角。

了解更多
人生单程票

人生单程票

“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经历了几次轮回,才换来这个旅程。而这个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胆一些,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有很多事我都不明白。但我相信一件事。上天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出自电影《大鱼海棠》

了解更多
宋慧慈:允许自己哭 “悲伤过后学习自愈”

宋慧慈:允许自己哭 “悲伤过后学习自愈”

宋慧慈:允许自己哭 “悲伤过后学习自愈” /文:转载自星洲日报(吉隆坡24日讯)“我们要允许自己悲伤,同时也要学习如何处理悲伤。” 创新教学讲师宋慧慈说,每个人都要允许自己悲伤,也要允许我们身边的人哀伤,不要自责为何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沉浸在哀伤中。 她分享说,如果有所谓走出悲伤的方法,就是那3个“T”,即 Time(时间)、Tear(眼泪)、 Talk(说话)。“那么处理悲伤的秘诀是什么?”...

了解更多
衡量父爱的那把尺

衡量父爱的那把尺

爸爸从来不会记得家人的生日,即使偶然想起,也完全没有任何表示。他甚至为了追看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而选择留在家,不要和我们出去庆生,我们真的很纳闷,甚至感到失望。爸爸木讷冷漠,而且有时候脾气说来就来,我似乎感受不到他对我们的关心。

了解更多
陈然致法医新书分享暨读者见面会

陈然致法医新书分享暨读者见面会

法医值勤时,会听见什么?陈然致法医听见了《逝者的证词》,更听见了读者的期待!2023年5月30日,晚上8时正,陈然致法医的首场新书分享暨读者见面会将在富贵生命馆(Nirvana 2)掀开序幕!现场也会售卖陈法医的《逝者的证词》,让各位读者先睹为快。

了解更多
回家

回家

距离下班还有五分钟,点击打开每日工作清单表,该完成的都完成了,全数打上勾勾,再列下隔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刚刚好到了下班的时间,收拾桌面,拎起背包,打卡,下班。在城市工作,只有零星数人能够与夕阳同步回家。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