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 家味
年味,过年的年俗、风情。
腊月风一起,年就快到了。
马来西亚各个籍贯对于新春贺岁围绕庆祝丰年皆不一样,普遍上都会以除旧迎新、拜神祭祖、祈求未来国歌丰收年倒是家家户户的约定俗成。
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已经进入第三年,人们对于新常态渐渐地习惯成为常态,而有些过年的习俗跟风气也在常态下,也慢慢的给淡化、甚至变得能免则免。
以前,过年就是期待团聚、享受一家团圆共聚,拜拜年,讨个好意头,拿红包;然而,现在却因疫情尚未明朗化,我们必须步步为营,也必须顾及家人朋友的安危,很多过年的习俗也必须从简。
可是,一些新年的习俗还是得传承下去,这样才不会成为历史课本的记录档案,而无法在生活上实践。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迎接新年前所要准备的工作呗!

年前习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王,过小年。民间百姓在这一天都会忙着张罗美食甜品祭灶神,期望灶神能够在玉皇大帝那里多多美言,说多一些吉利话,让百姓们能够在未来一年丰盛富足。
腊月二十四:扫尘,根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华文化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或新年的扫尘的风俗。尘与陈谐音,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年前扫尘,除陈布新,把“穷运”、“晦气”等给统统的扫出门,辞旧迎新。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古时候的老百姓生活较为贫困,一年就是等这么一天可以吃肉,大伙也会事先安排,准备办年货的节奏就是在这一天启动。
腊月二十八:广东人的一句俗话 “年二十八,洗邋遢”。意思就是全家人都会在这一天留在家中打扫卫生,贴上春联,迎接新年。
除夕夜:团圆饭,也有人称为年夜饭。游子们都会在这一天回到家中跟家里人一同团聚,合家团圆。守岁,在除夕这一天也是岁末最重要的一环,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新,迎接新的一年。
年味.压岁钱
年味-压岁钱红包和压岁钱是一回事吗? 压岁的“岁”音同“祟”,也就是鬼鬼祟祟的祟,因此压岁钱又有压制邪祟的意义,把不好的灾厄压制下来。 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就已经有压岁钱这个习俗,意义是镇压邪祟,但在清朝才正式变成过年的习俗。 谁要给红包?...
马来西亚各大籍贯的年菜新年习俗
马来西亚各大籍贯的年菜新年习俗年,包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好的渴望,在马来西亚,我国华人至今仍然会延续祖籍,以各个籍贯传统方式庆祝新年。...
葬礼中 “奠” 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用 “祭” 字?
葬礼中 “奠” 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用 “祭” 字? 通常出席葬礼我们都会看到逝者灵堂前面会有一个“奠”字,那你知道葬礼中“奠”字是什么意思吗?那为什么只用“奠”字而不是用“祭”字呢?...
外婆的脚尾钱
外婆的脚尾钱 /张以靖 |...
外婆教會我們的事
外婆教會我們的事...
你好吗?
你好吗? / 注册心理辅导员 张以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