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病了,照顾者如何在生活起居上照料?

文/取自星洲日报

欧芙伶、吴碧彬医生“当病痛侵袭,爱与安宁 何去何从?”分享会
2023年7月7日 八打灵再也SS3佛光山滴水坊

父母是孩子的大树,为孩子遮风挡雨陪他们长大。年老时,父母安好便是孩子最大的幸福。生命总有考验,有些人老了会出现各种病痛,孩子也成为他们的依靠。照顾老人和病人并非易事,不只是吃喝拉撒,还有喂药、翻身、沟通、运动、在医院做决定……

每个照顾者面对的问题各不同,照顾者的经验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医药方面可以交给医生,但是照顾生活方面可以向谁请教呢?

暖心作家欧芙伶与母亲相伴30年,母亲在最后的10年,记忆逐渐消退出现幻觉,渐渐失去自理能力。欧芙伶和两位女儿成了照顾者,相伴母亲/外婆至2022年过世,享耆寿95岁。

拿督吴碧彬医生是马来西亚慈悲安宁疗护基金会主席,1988年毕业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医学系,而后在马来西亚国民大学考得眼科专科文凭。慈悲安宁疗护基金会成立于1997年,吴碧彬有丰富的照顾临终病人的经验。

欧芙伶以照顾者身分与吴碧彬医生,主讲“当病痛侵袭,爱与安宁 何去何从?”分享会。此活动是由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协助统筹,富贵集团主办和赞助,活动列为“生命咖啡馆”系列讲座之一。活动于八打灵再也滴水坊举行,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主持活动。

照顾者欧芙伶:

从母亲身上学会如何照顾老人如何变老

欧芙伶说,母亲大约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出现幻觉,母亲的症状是循序渐进的,原本只有在晚上才会有幻觉,后来白天也出现了幻觉。此前欧芙伶从不懂得照顾老人,在过程中慢慢学习。她也在母亲身上学会怎么变老。

“母亲经历过战乱,当过童养媳,在母亲比较没有力量的时候(晚年),所有种子一一显现。每晚母亲梦中都有老虎、蛇、火灾,令她恐惧至尖叫。当母亲喊叫的时候,家里小狗也会跟着叫,因为它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凄厉的喊叫。全家人会被惊醒,情况维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

虽然夜不能寐,欧芙伶与家人的睡眠品质都不好,但她没有给母亲吃安眠药,因为母亲是一个容易昏睡的人。欧芙伶害怕母亲会一睡下去就永远的走了。夜晚欧芙伶会去看母亲睡觉,看她的呼吸。

白天的时候母亲会出现幻觉,“看到”陌生人在他们家晒衣服偷水电。后来她“看见”有人从天花板出现恶狠狠的看着她。一开始欧芙伶也很认真的跟母亲说没有这样的人,后来欧芙伶也不把她的话当真,就顺着母亲跟她说外星语。当母亲半夜喊人的时候,说有陌生人进来了,欧芙伶就说,没关系或许他太累了,请他喝茶坐一下他就离开了。

母亲是个没办法独处的人,所以无论到哪里欧芙伶都带着她去,就连去英国也带着她走。平日欧芙伶去采访也会带妈妈去,幸好母亲爱出门,妈妈会坐在附近,她就请餐厅工作人员帮忙稍加注意。

欧芙伶说,对老人来说当她看到你,她就安心了。母亲喜欢热闹,家人都去上班的时候,母亲会觉得家里很安静,很寂寞,即使家里还有另一个人陪她,所以欧芙伶也把书桌移到母亲经常看到的地方。

欧芙伶很感恩女儿在外婆不能自理的时候,都愿意帮忙承担。母亲从一开始只接受欧芙伶帮忙洗澡和处理大小解,到后来也接受孙女的帮忙。家里有一个时间表,谁有时间照顾母亲,就会自己写上去。

“照顾老人真的需要耐心,因老人上厕所、吃饭并不像一般人一样很快就能解决了,而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有时候也会有精疲力尽的感觉,曾想过送母亲去日间照护,但是母亲会排斥,觉得我们把她抛弃了。”

母亲生病时是有征兆的,像是她的动作开始缓慢了。母亲抗拒去医院,她骂人说“你是不是要我死在医院?”。所以,在母亲生病的时候,欧芙伶都很挣扎是否要将她送院。有次母亲进院令欧芙伶惊慌失措,手被车门夹到了都没有知觉。

母亲最后一次入院时住了10天康复回家,出院后又严重了,但是欧芙伶和家人都知道母亲的器官都已衰竭了。他们很担心如果入院会否被插管,最终母亲在家中离世。欧芙伶偶尔会想,如果当时母亲进院会否多活几年?

欧芙伶说,“我和母亲一起生活多年,我依然感觉我没有做得很足。迄今我还没有完全走出母亲离世的难过,总觉得如果我更懂得照顾的话会更好。”

母亲离开以后,欧芙伶的女儿说,她的生活失去了重心,对自己不够好。

吴碧彬医生/

实践四道人生:道谢、道爱、道歉、道别

吴碧彬医生说,二十多年照顾临终病人以来,有一件事情是要求自己和病人做到的,那就是道谢、道爱、道歉和道别。

第一是“道谢”。我们自己要感谢自己,很多时候在照顾病人都觉得自己照顾得不够好。特别是在照顾父母的时候照顾会感到自责。这种自责是不好的,照顾者要肯定自己,感谢自己的付出。

第二是“道爱”。要爱自己。疫情3年很多年轻人没有面对面的社交,不懂得如何去交流。在家也很少跟父母说话,很多年轻人不懂得如何去沟通。我们有些病人要过世了,邀请孩子去跟爸爸道谢、道爱、道歉和道别,很多孩子是不敢踏入病房的。有些年轻人跟父母的感情不好,所以很抗拒,不愿进来跟父亲道谢。
第三是“道歉”。不要太自责,人不可能没有错,做错了就让它过去,跟自己说以前不懂所以做错了,现在懂得了不会再犯了,对自己好一点原谅自己。

第四是“道别”。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无常哪个先来。人终究会经历生老病死,年轻人也会比老人先离世。每天要有一个跟自己道别的仪式,出门前跟自己的枕头被单说再见。当我们习惯道谢、道爱、道歉和道别,无常来的时候,我们能平静安和的面对不会恐慌了,因为已经演习过了。

与此同时,她也建议人们在生活中立下一个“常替别人着想”目标。无论走路、吃饭、搭车的时候都可以替别人着想给予祝福,让社会散发正能量。为别人着想,我们会自己放在第二重要,当我们死去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她指出,照顾者在老人离世后多少都会有内疚感,觉得亲人在世时自己做得不够好。一点点的内疚总会有的,可以告诉安慰自己已经尽力了,原谅自己。如果超过3个月了心情起伏依然很大,不能睡就要寻求辅导了。

老人离世的时候有的照顾者会觉得生活失去了重心,所以照顾者一定要有自己的社交和爱好。不管怎样自己的生活还是很重要的。

吴碧彬医生说,欧芙伶做得很好,她给母亲一个安心的环境,陪伴她。同时,欧芙伶也让女儿一起照顾母亲,成为自己的后盾。如果只是一个人照顾病患,太辛苦了。照顾老人需要多一些家人,大家也要有同一个想法和做法。

若长辈出现幻觉,建议见老人科医生

吴碧彬医生解释道,面对病患出现幻觉,以欧老师的母亲为案例。在病人出现幻觉的时候不需要纠正他的逻辑,可以顺着她的思维来交谈。例如,当病患有幻觉看到有人来晒衣服,可以说不用紧,家里篱笆高。

照顾者可以留意病人出现幻觉的时间点,在出现幻觉的地方放老人喜欢的东西。如果病人害怕独处,可以在家庭聚会中录下家人热闹的视频,在家里播放。当他见到熟悉的人就不会感到害怕了。

有些病人有车祸、打仗等恐怖的经历在潜意识里面,老了从脑海里慢慢浮现。如果病人的恐惧使他伤害自己,心跳飞快或血压高,这就要找医生商量了。

吴碧彬建议,家属带长辈去见老人科,至少一次。老人科是一个专门研究老人病的科别,或许有新的方法可以改善老人的状态。有些老人代谢不好,难以排出体内的药物,造成体内储存过高分量,引起副作用。

若老人会攻击人或者使家人都睡不好,就让老人吃药吧。有一些药可以改善老人的生活品质。医生说吃药就吃吧,不需要太坚持要减药。减少药物不太能控制病情会使家人很难照顾,若睡不好使老人有更多的幻觉。

老人多吃药也没关系的,因为年纪大了器官不会马上就坏掉。现在政府医院的老人科医生正在慢慢的增加,医生都会到没有老人科的政府医院看诊。家属可以跟主治医生说想要看老人科,请医院安排。

睡眠是最好的药,老人家需要很好的睡眠。老人想睡就睡吧,老人白天睡觉也没关系。如果白天不让他睡,晚上又不能睡,他们情绪会不好。他们睡眠都很短,他睡眠充足晚上会做他自己的事情,不会吵人。

照顾者面对问题要说出来,说不定遇到别人有同样的经历,可以分享解决方法。照顾者不要独自面对所有问题,要学会倾述,人的身心灵都有极限,如果自己生病了,睡不够高血压,自己生病了如何照顾别人呢? 

照顾者可求助的社会支援

吴碧彬医生说,如果病人没有办法恢复自然健康,医生是不会建议插管进加护病房(ICU),无论在公家还是私人医院皆如此。医生是根据标准作业程序(SOP)给予治疗。进院不代表要插管,医生都会尊重病人和家属的决定。家属要相信医生不会因为要多赚一点钱而硬硬让病人插管。

如果医生建议送加护病房,家属可以问医生,病人的康复几率多高。家属要对病人的病症有所了解,以方便跟医生深入讨论病情。

老人难免身体有状况,能够康复的病,像伤风感冒肯定要吃药治疗好。临终的病不能好的,其实也不需要送医院,可以请安宁疗护的医护人员到家里让他舒服一些。有些老人家喜欢在自己家里往生。

政府医院有成立互援会(support group)互相支持和分享经验。这个一开始是传染病专家拿督李国忠医生的想法,因为爱滋病病人常常被身边的人隔离。成立互援会让病人可以讨论,怎么处理身体的种种不适。

现在许多病人家属都成立了自己的互援会,像有些家属有10年的照顾经验,这些都是书本读不到的知识,这些反而是医生不懂的。医生的课本没有讨论个别病人的经历,尤其是心理问题。病人和家属可以上网浏览https://www.patientslikeme.com/,里面有很多人分享经历。

有些人是忽然患病的像是中风病人,家里没准备无障碍器材等。家属措手不及无法在治疗后马上将病人接回家。吴碧彬医生建议:

第一,可以寻求非政府组织的援助,各种病症的团体都有提供支援。有者有提供日间照护服务。孩子白天送去,下班后把老人接回家。

第二,近年政府医院也开始意识到照顾者的辛苦,吉隆坡中央医院、士拉央医院、布城国家癌症中心和安邦医院等,成立了一个部门可暂时照顾病人。家属可以跟医生商量暂时将病人送去两三周。有时候照顾者不要硬着头皮去照顾,要学会开嘴巴问医生。

第三,可以聘请受过照顾病人/老人训练的看护(caregiver)。他们工资比护士低,在我国很多看护是来自菲律宾或者其他国家。有的看护会说本地语言。

第四,可以自己或带着佣人上照顾老人的工作坊,学习照顾老人。

第五,可以将老人暂时放到疗养院,直到家里的设施已经准备好,迎接老人回家。

吴碧彬医生说,其实有些女性不喜欢由男性来照顾,有些男性也不喜欢由女性来照顾,帮忙梳洗触碰到私处。他们也会很尴尬但是又说不出来。其实仔细去找会找到男看护的,有时候男看护比女生还要细心。

老人吃饭、穿衣、排泄都很慢,所以需要花很多时间,工人要一口一口喂食很难。有的人会选择放鼻胃管,即使老人不需要。鼻胃管经由鼻孔入内,影响老人说话也难以训练老人吞咽,而且管子需要每两周就要换一次。万一拉扯到鼻胃管刺到肺部还会引起发炎。现在有比较新的方法,可以使用经皮肤内视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生活素质比较高,食物直接进肚子。这方面可以咨询医生的意见。

温馨提醒:文章所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疫情时期的悲伤(第二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第二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第二章) 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经颠覆了全世界每个人的生活。我们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朋友之间的简单聚会到拥抱等)现在却成为了会有感染风险的举动,甚至也影响了我们对失去亲人的那种哀伤及哀悼的方式。在上一章节中,我们谈到了对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处理的严格限制,在一切必需从简的SOP执行下,我们无法举行正式的葬礼来悼念和告别因感染新冠肺炎而离世的亲人。...

了解更多
富贵爱心基金会健康素食便当赠民众

富贵爱心基金会健康素食便当赠民众

富贵爱心基金会联办 健康素食便当赠民众 富贵爱心基金会策划,与崇德文教基金会共同推动的“疫路有我相伴:爱心便当赠有缘”活动,为各族民众提供健康温暖的一餐。 这项活动自今年1月起在全马各地启动,至今已经派出超过4万份素食便当,接下来会在雪隆多个社区继续派送素食便当。 “疫路有我相伴”活动是富贵集团创办人丹斯里邝汉光全力推动,也是富贵爱心基金会全年抗疫公益重点活动之一,在崇德文教基金会的支持下,为社会上受疫情影响的一群献上温情与关怀。...

了解更多
脑麻儿妈妈许愿珊

脑麻儿妈妈许愿珊

文摘 : 星洲日报 SIN CHEW DAILY 2 0 2 1年7月22日|星期四 Thursday脑麻儿妈妈许愿珊: 最想孩子记得,妈妈在面对逆境时 那股积极不放弃。。。 转眼间,许愿珊的大儿子张力升今年已19岁了。这些年来,每当接受媒体访问,许愿珊就像在拆开纱布重看伤口,娓娓叙述大儿子出生、被诊断为脑麻患儿、抚养至今的点滴,虽然内心伤痛又被触碰,但她却感到,越是一遍遍自我梳理和表达,内心越能够平伏。今天与她谈起来时路,双眼依然泛着泪光,而涌出的更多是释怀和放下的泪水。...

了解更多
富贵集团全国“疫起送暖”活动 派发5万份物资

富贵集团全国“疫起送暖”活动 派发5万份物资

富贵集团全国“疫起送暖”活动 派发5万份物资 新冠肺炎疫情从去年至今持续延烧,确诊数字日日破万,解封看似遥遥无期,市场经济依旧低靡,导致许多人失去生计,生活陷入困顿,百姓甚至面对无米可炊的困境。在这艰难时刻,许多企业、民间组织皆纷纷献出一己之力,帮助三餐不温饱的人们渡过日常生活难关。...

了解更多
疫情时期的悲伤 (第一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 (第一章)

疫情时期的悲伤 (第一章) 面对亲人的离世,悲伤是非常正常的反应,是由内心有感而发的悲恸情绪。当亲人离世时,对于留下来的人来说,大家能够收集和分享与死者的回忆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举办葬礼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如今疫情大流行影响了我们一贯致哀的方式 – 特别是那些不幸死于新冠肺炎的个案。 在疫情期间举办葬礼是件很困难的事。聚会不被允许进行, 因此,葬礼受到了人数限制以遏制被感染的风险。由于卫生当局对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管理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和指南,亲人因无法与往生者好好告别而感到遗憾。...

了解更多
“疫起送暖”1万份生命粮下周派

“疫起送暖”1万份生命粮下周派

“疫起送暖” 1 万份生命粮下周派 大家挺住,我们很快就到! 富贵集团和星洲日報的“疫起送暖”生命粮已出发了。大家挺住,我们很快就到!   富贵集团响应这场民间自救运动,和星洲日報聯手推出“疫起送暖”计划。在这项计划中,富贵集团将赞助1万份干粮等援助物资和食品,通过星洲日报各地办事处捐赠给各州急需生活救济的人民,帮助大家渡过艰难时期。   消息自上周六宣布后,即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申请。目前,星洲日报与富贵集团的员工们,分工合作把干粮和生活日用品包装好,分发到星洲日报多个地方办事处,以便下周起可以分发出去。 将联系申请者安排领取...

了解更多
MyNirvana

MyNirvana

富贵集团正式开启全数码化的通道 MyNirvana正式启用 MyNirvana是一个客户自助平台,让你轻松在家也能随时随地与我们保持联系。你只要通过浏览网页https://cscp.nirvana.my/  还在等什么呢?赶快注册吧!Copyright ©️ 2021 Nirvana Asia Ltd, Registration No: 245788 All rights reserved. No1, Jalan 1/116A, Off Jalan Sungai Besi 57100 Kuala Lumpur,...

了解更多
富贵与星洲“疫起送暖”

富贵与星洲“疫起送暖”

富贵与星洲响应自救运动 “疫起送暖” 派物资给贫民 国内疫情持续闷烧,不少民众已在多月的行动管制令下失去生计。近期民间发起自救运动,请面临断炊之苦的家庭不要放弃、勇敢发出求助讯号,让有心人可以提供援助。   星洲日报与富贵集团响应这场民间自救运动,合作推出“疫起送暖”计划。在这项计划中,富贵集团将赞助1万份乾粮等援助物资和食品,通过星洲日报各地办事处捐赠给各州急需生活救济的人民,帮助大家渡过艰难时期。计划预计花费逾100万令吉。  ...

了解更多
Do Something我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Do Something我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Do Something! 我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文/ 賴昭宏不久前,有位朋友看到自殺的新聞,發了簡訊來跟我說「有憂鬱症的人去自殺,真的很痛苦。」我告訴他自殺的人不一定有憂鬱症,有憂鬱症的人也不一定走向自殺的路。朋友啞然,他一直以為會選擇自殺,一定是在精神狀態下無法控制了。然而,事實上,會選擇自殺的人,不是為了要解決自己的生命,而是為了要解決他四面楚歌無法解決的痛苦。 看官也許會說「有什麼事情是沒辦法解決的,要選擇去死?」...

了解更多
破解悲伤的5大迷思

破解悲伤的5大迷思

破解悲伤的5大迷思 / 注册心理辅导员  张以靖没关系,是悲伤啊!It’s  OK That You’re Not OK!   当因失去挚爱而巨大的悲伤来临时,你都习惯用什么方式去面对? 当你感觉悲伤,有人来关心你好不好时,你都习惯用什么方式去回应? 承认自己悲伤,承认自己 “Not Ok”, 是否对你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呢? 在较传统的华人社会,我们都不大愿意承认自己的任何负面情绪,因为仿佛负面情绪就是代表“懦弱”、“没用”、“做作”、“矫情”等等的负面意思。这让我们都缺乏勇气去承认自己是很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