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辅导室教会我的事
有时不幸的事也会发生在好人身上
注册心理辅导员 / 张以靖
「为何是我?」
这是在辅导室常听到的一个疑问。
「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这样不幸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
「他是个好人,一直都在做善事,为什么老天要这么快带走他,不带走那些坏人?」
「难道我们要做坏人才会比较长命,才会有好报吗?」
每每听到个案的诉说与疑问,我总是默默地倾听,除了同理个案的说这些话背后的情绪与感受,不多说任何大道理或者没有任何作用安慰的话之外,其实我的心里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让我回想着我自己的生命经历在哪一个时段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感受。

大约7,8年前,我爸爸发生了一场车祸。那时我的爸爸伤势不轻,脑部和腿都受到撞击,最坏结果是需要动手术治疗。那时我们姐妹们都吓得不轻,全部人都慌了。记得当时在急诊室外等待报告结果,我的脑海里除了想着 「为何会发生这意外」,也想着「为何是我们」、「我爸爸是好人,怎么会发生这样不幸的事在他身上」。想着想着眼泪不停的掉,也开始感觉有点愤怒,但不知道要把这份愤怒发泄在谁的身上。老天吗?命运吗?又有谁能真正给我们答案?现在看回去当下的情绪与感受,因为意外突然发生,以致我们无法一时接受事件的发生,很多的「为什么」就会跑出来,其作用是让我们在慢慢接受事实的过程中不那么容易被事实击垮。而愤怒的显现反映出我当下的无助与无奈,除了责怪,真的不知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或许当下我要的也不是一个答案,最希望的还是我爸爸能平安度过难关。
对于丧亲者也是一样的状况。当死亡来得太突然,造成家庭遭受巨变,丧亲者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个突入其来的死亡消息时,自我防卫机制就会被开启,对于死亡的消息表现出否认的反应,以帮助他们面对痛苦和哀伤。当丧亲者渐渐意识到死亡事件是个事实与不能被改变时,会出现愤怒的正常反应,开始责备上天、医护人员或身边的人,而更多的是责备自己。丧亲者会开始自责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包括「当好人」这件事,是否是导致死亡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

「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或「好人为什么会遭遇不幸」可以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宗教等等的不同角度去探讨与解释。但就像我自己的本身经历,在那个当下其实我们要的也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寻求的只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安放情绪与疑问的地方。在一部韩国影剧《机智的医生生活2》里,有这么一段小故事。有一位孕妇因身体状况,随时面临流产的风险,从怀孕起就小心翼翼,为了保住胎儿,不得不一直卧床。医生和孕妇夫妻两人都付出最大的努力,但最坏结果还是来临。虽然大家并非没有做最坏的打算,但这样的结果出现,每个人依然深受打击。尤其是剧中的妈妈,崩溃大哭地问医生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还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这样的问题也让医生不知该如何回应。回到办公室的医生翻开厚厚的妇产科的教科书,在教科书的第一页写着这么一句话: “Bad things at times do happen to good people” 有时不幸的事,也会发生在好人的身上。医生用简讯把这句话传送给了这对失去孩子的夫妻。妻子看到这句话后痛哭流涕,丈夫也把这句话打印出来,挂在家中。对于这夫妻与医生,这句话就如同一种救赎,协助他们走出内心谴责的困境。
或许我们会感慨着有时候我们选择当一个善良的人,但无常的不幸却还是降临在我们身上。但在辅导室里,看着每一位悲痛的个案,虽然他们内心充满着对于上天的无奈,但他们依然选择继续善良与感恩。毕竟「无常」不是一种选择,只是一种人生常态。不管今天我们是好人或坏人,终究逃不过「无常」的来到。而善良就是我们存在的本身,不是因为要获得什么而选择做个善良的人,而是这个善良的自己就是我们真真实实的自己。当善良的人遇到不幸的事件时,请记得在这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爱与关怀,温暖与陪伴。虽然在辅导室的个案都承受着自己的哀伤故事,但到最后都还是能拥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感激身旁的人给予的爱与关怀。谢谢这些个案们在辅导室教会了我「善良」这件事。
富貴關懷諮商與輔導部
富貴關懷諮商與輔導部(Grief Care)提供臨終關懷、喪親及失落關懷諮商與輔導服務。關於個人失落悲傷的諮商,或是團體支援以及生命教育推廣,可於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早上十時至下午五時(週休和公共假日除外),聯絡griefcare@nvasia.com.my,或撥電010-9896954預約。
作者簡介 Author:
张以靖,马来西亚开放大学辅导系硕士,认证与注册辅导员,热衷于关怀生命、推广生命教育。
殡葬行业人物采访_丧亲辅导师张以靖
殡葬行业人物采访 丧亲辅导师张以靖 有一种朋友,他们身上带有一种让人安心的气质,追根究底,大概跟天生有一双灵巧的耳朵、一颗体贴善感的心灵有关。他们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说话,不说教,不批判,只是安静地用心倾听,絮絮不休倾吐的人们,因为被倾听了,所以暴走的情绪慢慢沉淀下来,彷佛被掐住脖子喘不过来的一口气,终于恢复正常的呼吸频率。...
神主牌位
神主牌又称「魂帛」、「灵位牌」、「魂位」等,佛教则称为「莲座」或「莲位」,一般做为亡者合炉前的临时牌位,为亡者死后灵魂暂时的依附处所,同时也便于家属和亲友具体膜拜。
戴孝可以上班吗?
戴孝可以上班嗎? 文/ 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Eva Ow我朋友最近問了我一個問題,她説:「誒,什麽是戴孝?戴孝之後我們還可以去做工嗎?他們會不會道德綁架我?」這個問題我想了一下,當時我不知道要怎麽解釋,因爲真正的含義我並沒有深入去瞭解過。但是,可不可以去做工這是要從傳統的想法去解釋,還是以現代人的想法去解釋呢? 我想了很久,我覺得其實應該是要先瞭解戴孝的含義,才去決定上不上班的問題。...
终活
终 活近年来【终活】一词开始流行起来。 【终活】是什么? 终活起源于日本。 根据联合国在《世界人口展望:2019念修订版》里指出,21世纪最重要的社会趋势之意就是人口老龄化。全球几乎每个国家的老龄人口数量和比例正在逐年递增,65岁及以上群体的增长速度已史无前例的超过年轻群体。...
那些在辅导室教会我的事
那些在辅导室教会我的事 只想好好保护你 / 注册心理辅导员 张以靖 辅导室,一位处在青春期的男孩,一位辅导员。 男孩,低头沉默不语。对于辅导员的尝试提问,男孩都一问三不知。 就在空气凝结当儿,辅导员缓缓的吐出一句话:“你在这里是安全的。你所分享的故事都是属于保密的,谈话内容只会停留在你我两人与这间辅导室之中,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只见男孩紧绷的脸色与肢体突然放松,再三地向辅导员确认刚才所谈到的保密原则后,开始放下那颗防备心,做好准备,愿意尝试信任辅导员,与辅导员一同踏上上疗愈旅程。...
大马人须知 | 亲人离世后该怎么做?
大马人须知 亲人离世后该怎么做?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丧失挚爱的亲人是每个人难以避免的人生经历,但我们总要勇敢去面对和接受。有出生就有死亡,有生长就有衰退。这种经历,可能会让我们对生命有新的领悟。那么亲人离世后我们该如何准备身后事呢?步骤一:立即联系我们的专业授权代理或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 当亲人不幸离世时,你可以立即联系我们的代理或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让专业人士处理一切相关的事情,包括申请死亡证书。无论是自然离世,病亡或是意外事故离世,行政手续上第一件事就是办理死亡证书,证明当事人已经离世,再进行后续的殡葬事项。步骤二:规划葬礼细节...
什麼時候才適合談論死亡
什麼時候才適合談論死亡 /賴昭宏...
守护墓地的神明 – 后土
守护墓地的神明 - 后土每当大家在清明扫墓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在先人的坟墓范围内有一块小小的石碑,上面写着“后土”两个字?在开始拜祭祖先之前,我们都会先上香在“后土”,才会开始清明祭祀。大家有好奇,这块写着“后土”的石碑是代表什么意思吗?为什么先拜“后土”再拜祖先呢? 民间认为,凡有土地之处,就有土地之神,墓地也自然有土地神祗“后土”负责司管守护,“后土”一词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神名,有的说官名,也有人说是人名。不过,不管如何定义,“后土”总是和土地神、社神脱离不了关系,是对土地的崇拜及祭祀有关。...
什麽才叫“圓滿”的告別儀式?
什麽才叫“圓滿”的告別儀式? / 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鄭貝君 這世上有那麽多人,人生際遇都有所不同,但在“死亡”的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終將邁向死亡的結局。 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你是否想過自己人生最後的一場慶典“告別儀式“是要以什麽形式來進行嗎?近幾年來,社會開始提倡“生命教育“,死亡不再向以往一樣是一種禁忌。從事殯葬司儀這麽多年,最近發現如今的家屬比起過往,開始會對親人的告別儀式給予想法與建議。...
我与死亡的对话 : 面对死亡,想象死亡
我与死亡的对话 : 面对死亡,想象死亡 / 文化礼仪管理部实习生 黄义和 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但其实我们平日里对死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畏惧,我们依旧可以过着日常生活,想着晚餐吃什么,为什么道路又堵车了。所以啊,死亡似乎离我们好远好远,远到不及一顿饭,一条路的距离。我们习惯地把生活填满,让自己过得充实,但我们有多久没有和死亡坐下来,好好地面对它,和它谈一谈了呢?面对死亡真的要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