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进成医生、刘梅玉心理师「年迈父母难相处怎么办?」讲座会
由富贵集团生命咖啡馆主办,星洲日报《活力副刊》策划与联办的“年迈父母难相处怎么办?”讲座会,邀请悠乐居养生馆及康复中心(ElderLove)创办人林进成医生,以及正念养育导师兼高级临床心理师刘梅玉担任主讲人,告诉大家应该如何照顾年迈的父母,让自己心安理得。主持人是星洲日报副总编辑曾毓林。
林进成医生原是肾脏科医生,因为许多病人是老年人,故充分了解老人的生理与心理状况,进而创办悠乐居养生馆及康复中心。刘梅玉的父母都是失智症病人,家婆则中风,父亲往生后,她亲自照顾母亲与家婆,加上本身拥有心理学的背景,对于照顾老人拥有丰富的经验。

许多人都会面对与年迈的父母无法良好相处的问题,并对于是否把父母送去养老院而举棋不定,自责又内疚。
父母因为年老及生病,如失智症及中风,才会导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与孩子的关系渐行渐远。作为孩子,必需给予父母无限的体恤与关心,如果父母的病情严重,超出自己能够照顾的范围,则最好交由养老院进行专业的照顾……
■ 看懂年迈父母愤怒背后的表达,不要让爱渐行渐远
■ 保持耐心,理解老人家愤怒背后的诉求,不要让爱消失

悠乐居养生馆及康复中心(ElderLove)创办人林进成医生:90%失智老人有情绪问题,每5个老人中有1个有忧郁问题
■ 2021年马来西亚人均预期寿命75岁,健康预期寿命69岁
大马60岁人口将在短短的23年,从7%倍增至14%;在2030年预料有580万或15.3%的人口达到60岁,大马将成为人口老化国。当人口越来越老化时,意味着照顾老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另有一个问题在于年轻人愿意照顾老人吗?他们有知识、训练及技术去照顾老人吗?
中国在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中国人平均有近8年多的晚年生活需要带病生存。马来西亚不遑多让,2021年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5岁,健康预期寿命是69岁,平均有6年的晚年生活需要带病生存。
我们都会经历过这一种的顺序,逃不了,我们会健康,也会有慢性疾病。老年人的身体阶段从健康、失智、不能自理至卧床不起,出现的情况是焦虑、害怕或悲伤,包括无端发火,喜怒无常,变得很执拗挑剔、冷漠、抑郁和焦虑、偏执狂、烦躁不安、尖叫或喊叫、重复行为、跟随医护人员、睡眠颠倒、行为失控、攻击性或困惑。
差不多90%失智老人会有情绪的问题,而情绪也可能是失智的先兆;另每5个老人,就有1个有忧郁的问题。
许多情况或疾病,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情绪不稳定,表现出脾气暴躁的行为,例如突发负面事件如子女或亲友的分离、家人患病或病危,慢性压力包括身体健康和功能退化,认知功能的衰退,社会经济收入下降、退休,以及疾病原因、失智,甚至是大儿子没来看他,他也会情绪失控。
我们发布每天提供老年人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照片给家属,其实这不是无聊,因为我们接过投诉,在国外的孩子致函,指父亲告诉他,我们给他父亲的食物天天都一样,而且都是冷冷的、隔夜的。
这可能是老人认知的问题,认知不到食物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拍照,舒缓他在外国的孩子。我们要医的,不只是我们的病人,也包括他的家人。
对于疾病原因及失智,乃是老年痴呆、老年抑郁、老年聋,听力障碍的比例高达73.58%,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孤立及老年抑郁,也造成老人脾气暴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另有甲状腺亢奋。
其他疾病原因是糖尿病、低血糖、肝脏受损、中风后遗症,负责情绪控制的额叶(负责情绪的感觉和控制)受损,就会出现攻击性增强的现象,还有其他慢性病,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导致人易受刺激、经常发怒,包括安眠药、类固醇药物。

家有愤怒老人会影响整个家庭和周遭的人
愤怒老年人的情绪会影响到整个家庭和周围的人,使家庭成员关系更加紧张,对父母的爱渐行渐远,许多情况或疾病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情绪不稳定,表现出脾气暴躁的行为,所以必需及时寻找解决方案,不要让爱消失。
有攻击的老人会攻击其家人,也攻击我们的员工,所以我们不能当作这只是情绪的问题,必需获得医生的诊断,以找出原因。
为什么我们两个肾脏科医生会创办悠乐居?我的病人有很多是老人,每次复诊时,我发现很多老人的内裤都是破洞的,因为老人没有经济能力,又没有驾驶能力,衣服是媳妇买的,但媳妇不可能也买内裤,而老人亦不可能要求,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尊严的问题。
为什么老人的指甲没有剪?因为他们弯不下腰,视线模糊,所以剪不到。对他们而言,这些小细节是很重要的,然而孩子们会常常忽略这一点,孩子们有去看和帮忙父母剪指甲吗?这些细节我们都要真正去了解,否则他们情绪会不稳定。
我们的策略及方案是保持耐心,将愤怒理解为情绪张力和表达自己的方式,与他们讨论愤怒,了解他们的过去,并在情绪上保持距离,不要和他们针锋相对,但也不要忽略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同时贯注于他们的关怀,让他们参加许多的活动、团体活动、社交活动与交际。

正念养育导师兼高级临床心理师刘梅玉:照顾失智症妈妈和中风的婆婆,妈妈和婆婆都各有状况疲于应付
我的妈妈有失智症,家婆中风,我要照顾这两个老人家。我是主要的照顾者,做了很多照顾的决定,因为家里就是我一个媳妇,其他都是男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可能源于我从小接受家庭护理的训练及参加救伤队,学习到相关的技巧而有经验照顾老人,知道怎样帮她们。
对于家婆,你买东西给她吃,她不吃,有时候还丢掉,又很抗拒冲凉,因为身体很痛,只要我们碰触到她,她就会大大声从头骂到尾,声音大到连邻居都听到,这让我的女佣很害怕,常常说人家会不会以为我们虐待她。
我妈妈则有轻生的念头,曾经半夜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我们甚至叫过警察来我们的家,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妈妈,她半夜12点1点喊到很大声,然后会影响到别人,甚至会行为失常,撕掉自己的衣服,全身赤裸走来走去。
那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失败,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办法把事情处理好,会自我批判。
之前我会像是“英雄主义者”,全权把责任扛在身上,尽量少麻烦到别人,因为我知道他们没有办法承担,结果往往自己没有办法去消耗这一种负担,后来也必须承认是害了自己。
可能因为跟家人的相处,大家互相会彼此影响,所以身为照顾者,要非常的觉知,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认知,可能你自己也会被那些情绪拉下去,产生了“慈悲的疲倦”。
照顾者一定要腾出时间空间给自己释放情绪,也要适度尊重被照顾者的需求
对于照顾,我们三姐妹也经历了很多挣扎和纠纷,主要照顾的是我和小妹,我跟大妹是主要出钱的,所以通常有时候出钱的认为自己有这个权利,可是我们没有考虑到小妹的感受。这个挣扎有好一段时间,妈妈可能在房间里有听到我们三姐妹吵架,我相信她虽然失智,可是她是懂的。后来我跟大妹去上课,学习更圆融的照顾到各方面的需要。
其实我很感谢女佣,从去年开始,我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了,之前我都是自己照顾,直到去年我求助,因为心里负担很重;我也是母亲,很多时候也会担心她们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而孩子也会觉得很厌恶。
我上个星期才安顿妈妈去一间养老院,因为小妹要生孩子了,没有办法照顾下去。妈妈本来是很抗拒的,我的方式是跟妈妈说去坐月子一个月,因为小妹的确也要生育了,所以也要坐月子,所以妈妈接受,她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
当妈妈很焦虑的时候,我做的就是唱歌,给他清唱一些比较放松的歌,然后抱抱她、安抚她。

我的情绪管理是每一天尽量让自己出去行走、接触大自然,然后运动,把心专注于脚步。在走路的时候,尽管烦恼不会因此停下来,但你能够觉得这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当我们没有那份觉知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被带着走了,就像是没有办法为自己作主那样。
照顾者必需懂得处理内心,必需允许自己有空间,让自己放下来,不然会一直有内疚感,就如出外吃饭,也会担心她们而想着要快快回家。
有一次家婆跌倒,我回来时,她已经躺在地上两个小时,那时我很内疚。对于内疚,我会想做出更多的补偿,但她们又不接纳,我后来审视发现老人家其实没有想太多,是我自己想太多了,所以一直去猜测她们的想法。后来我的做法是如果她们不要吃,就允许她们不吃,必需尊重她们的需求。
当家婆因为身体的疼痛而大声喊叫时,我有些时候必需选择离开,因为当你选择制止她时,她会越反叛。家婆因为中风而有失语症,我们听不懂她的讲话,她很注重家里的小细节,当她讲话或丢东西时,我们就会在家里自行检查。如果在这方面没有熟悉感,她就会很烦躁。
■ 现场Q&A
观众与主持人提问:
问:你是如何让失智的母亲从开始排斥到最后接受被安顿在养老院,另外要如何让孩子们不觉得自己遗弃父母?
刘:心念很重要,安顿母亲在养老院,是要让她得到更好的照顾,而不是抛弃她,老人家会感受到的。
林:如果是需要照顾或专业照顾的老人,必需送去养老院,没有什么好内疚的。失智症犹如没有路转的火车,会一直恶化下去;若病况恶化,家庭成员必需讨论是否要送去养老院,无需自责,量力而为。
问:如何让老人接受孩子们购买的东西,又如何处理老人不断购买没有用途的产品?
刘:我之前是反对,后来是尽量用母亲买的产品,还有带她出外,让她减少接触广告,电话放远一点。至于产品,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放着。对于我买了,她也拒用,我更多是肯定她,说“你是我妈妈,你值得拥有”,有时要讲出来这些话,包括“你是安全的”,虽然有时讲也没用,但还是要继续讲。
问:如何让卧病在床的老人找回尊严,尤其是媳妇照顾家翁生活起居之类?
林:病了第一个失去的就是尊严,这可从另一方面找回尊严,然后慢慢去接受现实。对于媳妇,开始会害羞,若其丈夫可以一起做,互相扶持则更好。
刘:我已往生的父亲也是失智症,后期也安顿在养老院。我替他换成人尿片时,会先通知他,并戴上手套,以示尊重。




葬礼中 “奠” 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用 “祭” 字?
葬礼中 “奠” 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用 “祭” 字? 通常出席葬礼我们都会看到逝者灵堂前面会有一个“奠”字,那你知道葬礼中“奠”字是什么意思吗?那为什么只用“奠”字而不是用“祭”字呢?...
外婆的脚尾钱
外婆的脚尾钱 /张以靖 | 注册心理辅导员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生死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所谓“生死事大”,所以身后事总有很多繁文缛节,加上不同的籍贯、宗教、地方风俗等等不同的文化,形成了流传至今都还在应用的传统丧礼。而一些习俗和文化也随着时代与环境的转变而慢慢转变或消失,但丧礼主要让亡者安息与安抚生者的目的却是越来越深受现代人注重与关心。 谈及不同籍贯与宗教的丧礼,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
外婆教會我們的事
外婆教會我們的事...
你好吗?
你好吗? / 注册心理辅导员 张以靖 天亮了,缓缓起身,拉开窗帘,感觉阳光的温暖,今天又是新的一天。泡了一杯茶,坐在电脑面前,随手拿起手机,看看信息,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各种讯息与新闻,一早就轰入了还在准备启动的大脑。偶尔看到令人不解的新闻会感到无奈,看到令人心痛的报导会感到难过,看到令人振奋的消息会感到开心,一早的心情随着不同的事件起起落落。深呼吸一大口气,回到当下,准备进入工作模式,开启新的一天。 这是目前我在疫情下的工作日常,那你的呢?你好吗?...
殡葬司仪扮演的角色
殯葬司儀扮演的角色 /Frankie丘銘澤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三十年來,富貴集團秉持著傳承各籍貫和宗教的奠禮禮俗以及發揚中華文化孝道的原則,已經莊嚴並圓滿了數不盡的殯葬儀式。而富貴的殯葬司儀團隊,則必須履行公司的這個大原則,引導孝眷,以各自信奉的宗教配合其籍貫的禮俗,讓他們往生的至親得以安息。...
夫妻真的不能相送吗?
夫妻真的不能相送吗? /Eve Chan, 富贵关怀殡葬礼仪部奠礼主持 在与主家拿取资料的时候,很多时候家属出于不理解,又因着害怕自己在丧礼期间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所以都会向司仪询问许多关于丧葬礼仪的禁忌。被问得最多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夫妻是否不能相送?为什么夫妻不能相送? 現代社會特別是年輕一輩的人,對於許多事物與現象都講求邏輯與科學,面對這些民間禁忌更是如此。若沒有一個令人心悅誠服的理由以及缺乏科學邏輯性,便很難説服他們跟從。夫妻真的不能相送吗? 我们来看看以下关于这个禁忌的说法:...
基督徒不祭拜親人便是不孝嗎?
基督徒不祭拜親人便是不孝嗎? /Eve鄭貝君, 富贵关怀殡葬礼仪部奠礼主持許多人都對於基督徒不允許祭拜神像、祖先,都存在著許多的迷思與誤解。特別是在非基督徒的親人往生時,基於信仰的關係他們選擇不參與誦經和祭拜儀式,身旁的人都會對他們指指點點,甚至被大家標簽為「不孝」。對於這一些指責,多半基督徒都感到非常地無奈。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出埃及記20:12; 「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 箴言23:25;...
銘旌/女婿旗
銘旌/女婿旗 /Eva歐燕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典禮主持“小姐,我想問下這個女婿旗其實是有什麽意思的嗎?爲什麽會有女婿的名字在上面的呢?”我回頭看著顧客,微笑地回答了他的疑惑,告訴他女婿旗故事。他聽完后說:“哇,原來是那麽威風的啊……!那到底我告訴他什麽故事了呢? 銘旌又名爲女婿旗,在古時代是以銘旌這個名詞來命名,但經過時代的演變,銘旌已慢慢被女婿旗的名稱取而代之。銘旌的意思就是豎立在靈柩前標志往生者的官職和姓名的旗幡。...
西索米——殯葬奠禮的樂手
西索米——殯葬奠禮的樂手 /Vevian E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文字,只有識特定字體的人才看得懂。 語言,只有識特定母語的人才聽得懂。 但只有音樂,無論識不識字,你都依然可以朗朗上口。...
哭路頭
哭路頭 文/Eva歐燕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典禮主持 「阿姨,你準備好了嗎?」從日本旅遊趕回來的阿姨坐在車裡紅著眼眶點了點頭。我們把車的引擎熄了,幫阿姨開了門,她緩緩地下了車,踏著沉重的腳步走向外公家。在外公家的大門前,阿姨的雙腳就重重的跪在大門外,終於忍不住大哭跪著爬到外公的靈前,哭著說:「阿爸,對不起,我回來晚了。」其他的阿姨舅舅大家都跟著大哭起來,他們扶起跪在靈前的阿姨,走到棺木前看看爸爸的遺容。或許有些人只是在電視劇上看過這樣的場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真的切切實實地經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