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进成医生、刘梅玉心理师「年迈父母难相处怎么办?」讲座会
由富贵集团生命咖啡馆主办,星洲日报《活力副刊》策划与联办的“年迈父母难相处怎么办?”讲座会,邀请悠乐居养生馆及康复中心(ElderLove)创办人林进成医生,以及正念养育导师兼高级临床心理师刘梅玉担任主讲人,告诉大家应该如何照顾年迈的父母,让自己心安理得。主持人是星洲日报副总编辑曾毓林。
林进成医生原是肾脏科医生,因为许多病人是老年人,故充分了解老人的生理与心理状况,进而创办悠乐居养生馆及康复中心。刘梅玉的父母都是失智症病人,家婆则中风,父亲往生后,她亲自照顾母亲与家婆,加上本身拥有心理学的背景,对于照顾老人拥有丰富的经验。

许多人都会面对与年迈的父母无法良好相处的问题,并对于是否把父母送去养老院而举棋不定,自责又内疚。
父母因为年老及生病,如失智症及中风,才会导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与孩子的关系渐行渐远。作为孩子,必需给予父母无限的体恤与关心,如果父母的病情严重,超出自己能够照顾的范围,则最好交由养老院进行专业的照顾……
■ 看懂年迈父母愤怒背后的表达,不要让爱渐行渐远
■ 保持耐心,理解老人家愤怒背后的诉求,不要让爱消失

悠乐居养生馆及康复中心(ElderLove)创办人林进成医生:90%失智老人有情绪问题,每5个老人中有1个有忧郁问题
■ 2021年马来西亚人均预期寿命75岁,健康预期寿命69岁
大马60岁人口将在短短的23年,从7%倍增至14%;在2030年预料有580万或15.3%的人口达到60岁,大马将成为人口老化国。当人口越来越老化时,意味着照顾老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另有一个问题在于年轻人愿意照顾老人吗?他们有知识、训练及技术去照顾老人吗?
中国在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中国人平均有近8年多的晚年生活需要带病生存。马来西亚不遑多让,2021年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5岁,健康预期寿命是69岁,平均有6年的晚年生活需要带病生存。
我们都会经历过这一种的顺序,逃不了,我们会健康,也会有慢性疾病。老年人的身体阶段从健康、失智、不能自理至卧床不起,出现的情况是焦虑、害怕或悲伤,包括无端发火,喜怒无常,变得很执拗挑剔、冷漠、抑郁和焦虑、偏执狂、烦躁不安、尖叫或喊叫、重复行为、跟随医护人员、睡眠颠倒、行为失控、攻击性或困惑。
差不多90%失智老人会有情绪的问题,而情绪也可能是失智的先兆;另每5个老人,就有1个有忧郁的问题。
许多情况或疾病,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情绪不稳定,表现出脾气暴躁的行为,例如突发负面事件如子女或亲友的分离、家人患病或病危,慢性压力包括身体健康和功能退化,认知功能的衰退,社会经济收入下降、退休,以及疾病原因、失智,甚至是大儿子没来看他,他也会情绪失控。
我们发布每天提供老年人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照片给家属,其实这不是无聊,因为我们接过投诉,在国外的孩子致函,指父亲告诉他,我们给他父亲的食物天天都一样,而且都是冷冷的、隔夜的。
这可能是老人认知的问题,认知不到食物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拍照,舒缓他在外国的孩子。我们要医的,不只是我们的病人,也包括他的家人。
对于疾病原因及失智,乃是老年痴呆、老年抑郁、老年聋,听力障碍的比例高达73.58%,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孤立及老年抑郁,也造成老人脾气暴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另有甲状腺亢奋。
其他疾病原因是糖尿病、低血糖、肝脏受损、中风后遗症,负责情绪控制的额叶(负责情绪的感觉和控制)受损,就会出现攻击性增强的现象,还有其他慢性病,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导致人易受刺激、经常发怒,包括安眠药、类固醇药物。

家有愤怒老人会影响整个家庭和周遭的人
愤怒老年人的情绪会影响到整个家庭和周围的人,使家庭成员关系更加紧张,对父母的爱渐行渐远,许多情况或疾病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情绪不稳定,表现出脾气暴躁的行为,所以必需及时寻找解决方案,不要让爱消失。
有攻击的老人会攻击其家人,也攻击我们的员工,所以我们不能当作这只是情绪的问题,必需获得医生的诊断,以找出原因。
为什么我们两个肾脏科医生会创办悠乐居?我的病人有很多是老人,每次复诊时,我发现很多老人的内裤都是破洞的,因为老人没有经济能力,又没有驾驶能力,衣服是媳妇买的,但媳妇不可能也买内裤,而老人亦不可能要求,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尊严的问题。
为什么老人的指甲没有剪?因为他们弯不下腰,视线模糊,所以剪不到。对他们而言,这些小细节是很重要的,然而孩子们会常常忽略这一点,孩子们有去看和帮忙父母剪指甲吗?这些细节我们都要真正去了解,否则他们情绪会不稳定。
我们的策略及方案是保持耐心,将愤怒理解为情绪张力和表达自己的方式,与他们讨论愤怒,了解他们的过去,并在情绪上保持距离,不要和他们针锋相对,但也不要忽略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同时贯注于他们的关怀,让他们参加许多的活动、团体活动、社交活动与交际。

正念养育导师兼高级临床心理师刘梅玉:照顾失智症妈妈和中风的婆婆,妈妈和婆婆都各有状况疲于应付
我的妈妈有失智症,家婆中风,我要照顾这两个老人家。我是主要的照顾者,做了很多照顾的决定,因为家里就是我一个媳妇,其他都是男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可能源于我从小接受家庭护理的训练及参加救伤队,学习到相关的技巧而有经验照顾老人,知道怎样帮她们。
对于家婆,你买东西给她吃,她不吃,有时候还丢掉,又很抗拒冲凉,因为身体很痛,只要我们碰触到她,她就会大大声从头骂到尾,声音大到连邻居都听到,这让我的女佣很害怕,常常说人家会不会以为我们虐待她。
我妈妈则有轻生的念头,曾经半夜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我们甚至叫过警察来我们的家,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妈妈,她半夜12点1点喊到很大声,然后会影响到别人,甚至会行为失常,撕掉自己的衣服,全身赤裸走来走去。
那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失败,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办法把事情处理好,会自我批判。
之前我会像是“英雄主义者”,全权把责任扛在身上,尽量少麻烦到别人,因为我知道他们没有办法承担,结果往往自己没有办法去消耗这一种负担,后来也必须承认是害了自己。
可能因为跟家人的相处,大家互相会彼此影响,所以身为照顾者,要非常的觉知,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认知,可能你自己也会被那些情绪拉下去,产生了“慈悲的疲倦”。
照顾者一定要腾出时间空间给自己释放情绪,也要适度尊重被照顾者的需求
对于照顾,我们三姐妹也经历了很多挣扎和纠纷,主要照顾的是我和小妹,我跟大妹是主要出钱的,所以通常有时候出钱的认为自己有这个权利,可是我们没有考虑到小妹的感受。这个挣扎有好一段时间,妈妈可能在房间里有听到我们三姐妹吵架,我相信她虽然失智,可是她是懂的。后来我跟大妹去上课,学习更圆融的照顾到各方面的需要。
其实我很感谢女佣,从去年开始,我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了,之前我都是自己照顾,直到去年我求助,因为心里负担很重;我也是母亲,很多时候也会担心她们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而孩子也会觉得很厌恶。
我上个星期才安顿妈妈去一间养老院,因为小妹要生孩子了,没有办法照顾下去。妈妈本来是很抗拒的,我的方式是跟妈妈说去坐月子一个月,因为小妹的确也要生育了,所以也要坐月子,所以妈妈接受,她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
当妈妈很焦虑的时候,我做的就是唱歌,给他清唱一些比较放松的歌,然后抱抱她、安抚她。

我的情绪管理是每一天尽量让自己出去行走、接触大自然,然后运动,把心专注于脚步。在走路的时候,尽管烦恼不会因此停下来,但你能够觉得这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当我们没有那份觉知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被带着走了,就像是没有办法为自己作主那样。
照顾者必需懂得处理内心,必需允许自己有空间,让自己放下来,不然会一直有内疚感,就如出外吃饭,也会担心她们而想着要快快回家。
有一次家婆跌倒,我回来时,她已经躺在地上两个小时,那时我很内疚。对于内疚,我会想做出更多的补偿,但她们又不接纳,我后来审视发现老人家其实没有想太多,是我自己想太多了,所以一直去猜测她们的想法。后来我的做法是如果她们不要吃,就允许她们不吃,必需尊重她们的需求。
当家婆因为身体的疼痛而大声喊叫时,我有些时候必需选择离开,因为当你选择制止她时,她会越反叛。家婆因为中风而有失语症,我们听不懂她的讲话,她很注重家里的小细节,当她讲话或丢东西时,我们就会在家里自行检查。如果在这方面没有熟悉感,她就会很烦躁。
■ 现场Q&A
观众与主持人提问:
问:你是如何让失智的母亲从开始排斥到最后接受被安顿在养老院,另外要如何让孩子们不觉得自己遗弃父母?
刘:心念很重要,安顿母亲在养老院,是要让她得到更好的照顾,而不是抛弃她,老人家会感受到的。
林:如果是需要照顾或专业照顾的老人,必需送去养老院,没有什么好内疚的。失智症犹如没有路转的火车,会一直恶化下去;若病况恶化,家庭成员必需讨论是否要送去养老院,无需自责,量力而为。
问:如何让老人接受孩子们购买的东西,又如何处理老人不断购买没有用途的产品?
刘:我之前是反对,后来是尽量用母亲买的产品,还有带她出外,让她减少接触广告,电话放远一点。至于产品,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放着。对于我买了,她也拒用,我更多是肯定她,说“你是我妈妈,你值得拥有”,有时要讲出来这些话,包括“你是安全的”,虽然有时讲也没用,但还是要继续讲。
问:如何让卧病在床的老人找回尊严,尤其是媳妇照顾家翁生活起居之类?
林:病了第一个失去的就是尊严,这可从另一方面找回尊严,然后慢慢去接受现实。对于媳妇,开始会害羞,若其丈夫可以一起做,互相扶持则更好。
刘:我已往生的父亲也是失智症,后期也安顿在养老院。我替他换成人尿片时,会先通知他,并戴上手套,以示尊重。




清明团圆日
清明团圆日 提起清明节,是否会联想到祭祖现今的我们只懂得循例祭祖却未曾真正了解过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眼前的墓碑,承载着不为人知的历史这段回忆,属于这片土地,也属于你扫墓这件事,我们该如何重新看待 09.04.2022 (星期六 Saturday) 8.00 PM 分享平台:生命咖啡馆 FB...
我与死亡的对话 : 面对死亡,想象死亡
我与死亡的对话 : 面对死亡,想象死亡 / 文化礼仪管理部实习生 黄义和 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但其实我们平日里对死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畏惧,我们依旧可以过着日常生活,想着晚餐吃什么,为什么道路又堵车了。所以啊,死亡似乎离我们好远好远,远到不及一顿饭,一条路的距离。我们习惯地把生活填满,让自己过得充实,但我们有多久没有和死亡坐下来,好好地面对它,和它谈一谈了呢?面对死亡真的要哭吗?...
我不好
我不好 / 賴昭宏 「你好嗎?」「你還好嗎?」朋友發來這樣的簡訊,心裡很想回答說「我不好」,「一點都不好」。基於禮貌上,還是回應了「還好啊」、「還不錯」、I am fine。往往,這樣就可以打發被追問下去的窘境。...
人死了魂去哪?
人死了,魂去哪? 清明扫墓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鬼神真的存在吗? 每年跟着大人去扫墓,到底扫来做么? 墓碑上的祖先,真的知道我来过吗? 05.03.2022 (星期六 Saturday) 8.00 PM 分享平台:生命咖啡馆 FB...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賴昭宏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意識的固有模式,於是,一旦死亡事件發生過於靠近我們,大部分人會感覺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然而,死亡真的永遠是他人的事嗎?捫心自問,你是否也想過這個問題? 對於死亡,祂可分為三類,既是「他死」、「我死」、「你死」。...
除夕到十五,过新年啦!
除夕到十五,过新年啦!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迎来了虎年,这几天大家为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概也忙到不可开交吧!不过在过年之前,别忘了先掌握一些除夕至十五的一些习俗噢! 【除夕夜合家庆团圆】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当晚,一家人会通宵“守岁”到天明,祈求父母及长者长命百岁。 【初一拜年“新年好”】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新的一年从一句喜气洋洋的问候开始吧!...
年味.压岁钱
年味-压岁钱红包和压岁钱是一回事吗? 压岁的“岁”音同“祟”,也就是鬼鬼祟祟的祟,因此压岁钱又有压制邪祟的意义,把不好的灾厄压制下来。 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就已经有压岁钱这个习俗,意义是镇压邪祟,但在清朝才正式变成过年的习俗。 谁要给红包? 出来社会工作的人,也可以包红包给家里的长辈和孩子。图个新年事事顺利好彩头。 结婚了的人,通常都会包红包给未婚、年纪比他们年幼的人。 包红包有哪些规矩? 红包里头的钱都会讨个意头,6和8 是常见的数字,图个六六大顺,好事成双,发大财。 为了讨个吉利,建议包红包必须是现金...
马来西亚各大籍贯的年菜新年习俗
马来西亚各大籍贯的年菜新年习俗年,包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好的渴望,在马来西亚,我国华人至今仍然会延续祖籍,以各个籍贯传统方式庆祝新年。 年菜,就是其中一个。不同的籍贯会吃不同的年菜,其意义也不一样,你对马来西亚不同籍贯的年菜佳肴懂多少呢?且让我们一同看看和盘点马来西亚各大籍贯对年菜习俗的精髓。潮州人:卤鸭、卤猪手、卤大肠、卤鸡蛋等等,这些都是潮州人吃团圆饭不可缺的食材,统称为卤菜。在潮州话里头,卤豆干音似“做官”,也是潮州人必备的年菜。潮州人也爱吃鱼,普遍上相信吃了发财鱼就会发财。...
年味 . 家味
年味 · 家味年味,过年的年俗、风情。 腊月风一起,年就快到了。 马来西亚各个籍贯对于新春贺岁围绕庆祝丰年皆不一样,普遍上都会以除旧迎新、拜神祭祖、祈求未来国歌丰收年倒是家家户户的约定俗成。 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已经进入第三年,人们对于新常态渐渐地习惯成为常态,而有些过年的习俗跟风气也在常态下,也慢慢的给淡化、甚至变得能免则免。 以前,过年就是期待团聚、享受一家团圆共聚,拜拜年,讨个好意头,拿红包;然而,现在却因疫情尚未明朗化,我们必须步步为营,也必须顾及家人朋友的安危,很多过年的习俗也必须从简。...
人生理财规划3部曲
人生理财规划3部曲 我理的不是财,而是我的人生。若不理财,我的人生可亏大了! 理财,人生的三大主题之一。财富自由、精神富足、身体健康,做好自己的人生财务长,就是确定本身的财务状况,懂得投资理财和规划理财。 疫情全球化的当下,你若不理财,你的人生就亏大了!且让我们一起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商业与金融学院经济系副教授黄锦荣博士一同脑力激荡,一起探讨生命和生计的抉择与规划。 08.01.2022 (星期六 Saturday) 8.00 PM 分享平台:生命咖啡馆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