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咖啡馆守护生活的余温

2023年初生命咖啡馆披上新设计的外衣,映入眼帘的是让人享受的咖啡时光。独特之处就在于此咖啡馆非彼咖啡馆,来者未必钟爱咖啡,但却是热爱生活之人。挂着生命咖啡馆的名号,畅谈着生命教育,没有惊心动魄的经历,只是分享真实的人生故事。聆听分享有时会让你想起似曾相似的自己,那个已是旧患的伤口偶然会隐隐作痛,在与嘉宾交流的过程,相互探索、扶持、利用与生俱来爱自己的能力,抚平心口的创伤。生命教育是生活中的一束光,点亮你的彷徨和无助,相信「生命咖啡馆」也可以是温暖你的歇息处。

生命咖啡馆的邀请嘉宾分享生死攸关的亲身经历或是真实个案,与观众朋友一起探讨个中人生答案、常见迷思、社会现象等等。生命咖啡馆是在本年初以新颖的形象示人,如今也即将有一年了。四季更迭,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值得高兴的是,社交账号的追踪人数明显上升了许多,反映社会对生死之谈的接受度逐渐提升。

「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谈死亡?」

谈死亡,可以是一种逆向思维,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思考人生的意义。就面对生命中的变化和挑战,之所以会不知所措,是因为从未想过。对死亡进行一些思考并不意味着非要深入探讨,而是要尝试理解死亡是生命中的必然,并做好应对死亡的准备。认知心理学家——钟灼辉博士说:“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一言以蔽之。又形似《逝者的证词》给予我的读后感,人生不管有多少个如常的明天,最终依然会止步于无常的那一天。

如果无常是有迹可寻的,那就更需要得到正视,及时主导自己的生命话语权,也有利于亲人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怀。说的正是毕柳莺医师与其母亲的经历。毕医师行医超过40年,亲耳听母亲说:「当我不值得活了,你要帮助我解脱。」这是母亲教导她最后一堂生死课。她亲自陪伴母亲以断食善终的方式,走过生命末期的那三个星期。即使回想起来,她都会面带微笑,认为母亲是离苦得乐,而 21 天的陪伴也是了无遗憾。

《生命的永续经营》系列讲座多在社区举办,分享嘉宾和观众朋友更近距离的交流,有种说不上来的亲切感。有些较为年长的出席者是在子女的陪同下参与讲座,我不禁好奇,究竟是长辈抑或是晚辈,谁先主动提出要参与生命咖啡馆的讲座。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要纠正成“有些子女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参与讲座”。瞬间,形成一个有趣的画面了,说得像是父母带着小孩上学般。

其实,也确实如此,因为生命教育的对象既无年龄限制,也不计身份。就如吴碧彬医生和欧芙伶作家的对谈会是为了提高大马人对安宁疗护的认识。相信这些医疗知识,懂得越多会越好,家属放不下的爱与病人安宁的离开之拉锯战,最终会有个妥善的处理方式。讲座期间,提到一些内容时,一对父母和孩子同时对视、然后轻轻拍着对方的肩膀,特别让人感触。不管是谁陪谁出席,最重要的是大家目标一致,一起探索生命教育。

即使是依然到处乱窜的小孩,父母也带着他们出席《如何跟孩子谈生死分离这档事》的对谈会。父母早有准备,嘱咐孩子静坐在视线范围内的角落,然后掏出一本漫画书给孩子后,就走到观众席去了。那是一场泪与笑交加的讲座。

银发族药剂师陈朝颖和辅导系导师郭富美的对谈会,则是起起落落的谈笑声。可能是出席者特别踊跃参与交流,分享自己日常照顾老人的经历和一些常见问题,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也带动了现场气氛。

「快乐是一种富裕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可以再慷慨一些。」

生命教育除了说生死,也谈及人生漫漫。

社会有多少人,拥有发自内心的快乐?成长的代价,似乎都会剥夺快乐的能力。成长路上,人人有各自的难题,你不快乐可能不是因为你的难题特别棘手,而是你对待难题的态度让你感到不快乐。无可否认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特别是人生下半场,奔波的生活,多半是因为上有老,就是下有小,或者两者都需要兼顾。

安心畅快的人生下半场,会知易行难吗?听着吴若权侃侃而谈的语气和口吻,似乎就是位无忧无虑的著名作家。然而,在读者眼中,吴若权是作家;在家庭中,吴若权不过是个心疼妈妈的孩子,如今也肩负着家庭照顾者的角色。和许多家庭照顾者一样,吴若权这二十六年来的照护过程中也曾有绝望的念头,也为自己的生活去向而挣扎过。在他的公开讲座或是文字作品中,你会发现他的人生下半场也充满挑战,但是也怀着安心畅快的情感。此举展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既然改变不了事实,那就改变心态。

宋慧慈老师也是痛痛的勇敢,丧夫之恸,无阻活出精彩人生。把日子过好,也是处理悲伤的积极态度。生命咖啡馆希望每个人都应该提早阅读生死学秘笈,学会从每一场离别之前,及时实践有意义的人生。

「再见,是告别,也是再次相见。」

今年生命咖啡馆迎来了九场讲座,不管是在富贵生命馆还是在地方社区的场次,几乎都是座无虚席的,你们的支持和相伴滋养着生命咖啡馆的成长,希望你们也收获匪浅。

再见,告别二零二三年,就约好二零二四年再次相见吧!

做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做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做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沉浸在媒体生涯逾15年 从懵懂小子到了今天有特别多的想法 包括贾森在他的分享中提及的一段话 我的生命/职业生涯里或许不是真的没有挑战 而是我把它视为生命的一个常态 当你把它当作生命的一部分 就更能接受它的出现而更轻松的面对它 解决了也就不是什么大件事了 生命不见得会善待我们 你并不特别,你面对问题,别人也会 不同的是取决于面对问题的态度 09.01.2021 (星期六 Saturday) 8.00pm 分享平台:生命咖啡馆 FB live  ...

了解更多
长照路上让自己过得也很好

长照路上让自己过得也很好

长照路上让自己过得也很好   走进长照现场,你会看到孝顺吗? 在传统文化中,最容易被外来者的评论包围, 让人坠入无法自拔的伦理绑架中, 若要继续在长照的路上活得自在,首先必须让自己过得也很好。 若亲人病倒了,这个照顾的责任该由谁负责呢? 如何好好的面对病人,如何好好的面对自己, 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 长照路上不忧心,让自己安心? 或许我们该思考长照的目的是为了延续痛苦还是解脱?   生命咖啡馆直播: 日期:05.12.2020 (星期六) 时间:8.00pm 分享平台:生命咖啡馆Facebook Live...

了解更多
边缘过往成就现在,生命影响生命

边缘过往成就现在,生命影响生命

邊緣過往成就現在, 生命影響生命   分享嘉賓:Zoel Ng 伍玥瑩,个人公共形象管理 与 组织永续经营管理策略师,   伍玥瑩,一个出生在黑三代家族中的槟城女孩。 少年时因为不懂得自爱,也不喜欢学习,时常逃课,被校方视为坏学生。 她在学校里找不到归属感,于是开始流连在电子游戏机场所,有一次更因为打架而被停学。 她曾经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也想放弃生命。 但在最重要的关口,她遇见了生命中的天使, 她去了一家青年发展中心学习爵士鼓,并在过程中遇到一群追梦人。...

了解更多
從新冠肺炎反思 人們對精神疾病的害怕

從新冠肺炎反思 人們對精神疾病的害怕

從新冠肺炎反思 人們對精神疾病的害怕   新冠肺炎的蒞臨,百年難得一見。真亦如此,我們大家都慌了、亂了陣腳。 MCO的前一天瘋狂採購好幾個月都吃不完的食物,把肺炎康復者當成怪物,肉搜全家的資料發在網路上,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我們對精神疾病亦是如此,一聽到就避而遠之。精神疾病真的有這麼可怕嗎?還是我們從來沒有理解過? 分享嘉賓:新紀元大學學院輔導中心諮商師 -...

了解更多
生命的傳承之幸福的苦命人

生命的傳承之幸福的苦命人

生命的傳承之幸福的苦命人   每個人命運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一生忙碌到頭來還是一場空,而有些人生下來就坐享其成,一生福運亨通。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豁達面對苦難,此乃著名創意教育學家張寶幼老師的人生具足。 57年的人生經歷夾上30年的教學經驗,讓她不斷恢復換框思考,豁達面對,去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且讓我們一起聽聽張老師的故事。...

了解更多
穿越时空看墓碑

穿越时空看墓碑

穿越时空看墓碑   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雨果是這麼形容墓碑:每塊墓碑下,都是一部長篇小說。 墓碑,對於親近的人的來說,至少一塊冰冷生硬的石頭,而是存留了逝者音容相貌和美好回憶的精神寄託,通過一塊墓碑我們可以讓回憶保存的更久,通過一塊墓碑我們可以讓親情繼續溫暖人間。...

了解更多
死神跟我擦身而过

死神跟我擦身而过

死神跟我擦身而過   一場意外,她遊走在死亡邊緣殘酷的考驗煎熬,她堅強得走過死亡邊緣勇者如鳳凰涅磐的她,經歷肉體、 精神和靈魂的疼痛;她又是如何在火焰燃燒的時候, 赫然的面對新生命,從心出發?我們約定你一起聽聽這位勇者,如何用他的重生述說當年與死神對談的點點滴滴   分享嘉宾: Vincci...

了解更多
跟小孩談生死真的太早了嗎?

跟小孩談生死真的太早了嗎?

跟小孩談生死 真的太早了嗎?   用愛滋養孩子,來傳達幸福用生命指引孩子處事態度為人生四道道愛,道謝,道歉,道別身教,言教,行教如何和孩子談生死?...

了解更多
別讓人生,不告而別

別讓人生,不告而別

別讓人生,不告而別   疫情看似無盡, 但漫長的告別更遙遠   疫情肆虐,猶如關山阻隔咫尺即是天涯,我們如何穿越重重障礙和所愛的人好好道別生命咖啡館與台灣生死學專家...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