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的悲伤(第二章)

新冠疫情大流行已经颠覆了全世界每个人的生活。我们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朋友之间的简单聚会到拥抱等)现在却成为了会有感染风险的举动,甚至也影响了我们对失去亲人的那种哀伤及哀悼的方式。在上一章节中,我们谈到了对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处理的严格限制,在一切必需从简的SOP执行下,我们无法举行正式的葬礼来悼念和告别因感染新冠肺炎而离世的亲人。

感染新冠病毒甚至死亡是来得如此迅速和突然,这不仅剥夺了许多珍贵的性命,同时也剥夺了与死者告别的机会。这无意中给留下来的人带来了很多创伤和遗憾,因为他们没机会好好的和逝者告别。在新冠疫情肆虐下,使人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绝对可以掌握生命的宽度,因此,促使生命规划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了;这也可以确保我们所爱的人永远不会在这种情况下陷入悲痛。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发现自己处于如此不幸或令人心碎的困境中的人来说,在新常态下,人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应对悲伤呢?大多数人普遍误解葬礼是为往生者准备的,而实际上更多的是为活着的人准备的。举办葬礼的意义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亲朋好友前来吊唁逝者,献上最后的敬意;同时也让出席的人相互鼓励和纾解彼此的哀伤。虽然葬礼仪式在疫情期间受到了严格管制,但思念无碍距离,科技的发达促使我们依然可以保持联系,并通过视频主持线上追思分享与往生亲人的回忆与故事。

同时,也可以寻求信仰组织的支持,包括宗教领袖和会众。在悲伤的时候,精神咨询或建议对恢复有很大帮助。最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新常态,大多数的组织都通过使用科技给予精神上的帮助,因而解决了社交距离的问题。

在疫情大流行之前,民众可以通过电话或在线得到援助及咨询,我们的咨询服务、辅导小组或热线全天候开放,如有必要,请寻求心理辅导单位以得到协助。永远记住,社交距离和有条件管制令的封锁无阻心灵上的关怀,您永远不会孤单,您还有我们。

疫情的限制意味着我们可能无法像以往一样在某人因新冠病毒去世时举办传统式葬礼,一切都必须简化及谨遵SOP下执行。但我们可以在疫情缓和下来后,在未来举办追思活动,纪念亲人。传统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因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适应,更重要的是对逝者的心意。

欲了解更多关于生命规划或线上生命规划的资料,请浏览

https://www.nirvana.com.my/getting-started/pre-planning/ https://nirvana.bereev.com/

更多相关资源,请浏览 https://www.nirvana.com.my/zh/resources-2/lifecafe/

疫情时期的悲伤(第一章)

冠病的日常

冠病的日常

冠病的日常 文/ 賴昭宏 「爸,吃藥了。藥吃下去,水在這裡。」女兒對著父親勸,兒孫們也圍在左右。兒子抱著骨灰甕,抱得緊緊的,頭貼著甕喃喃細語。孫子拎著香領在前方,走到靈堂前,兒子小心翼翼地將還有溫度的甕放下,移到中間的位子。然後再從孫子的手裡取過大香,跪下,跟媽媽說在這裡辦事了。   拒絕吃藥的父親指著照片,對女兒說「我只有她一個,只有她一個。」身旁放著枴杖,口齒有些不清的父親,繼續嚷嚷,忽視了女兒拿在手上的藥。本來冷靜的女兒,突然脫口而出「爸,我只剩下你一個,剩下你一個。」兩父女抱頭痛哭了起來。  ...

未能接通的電話

未能接通的電話

未能接通的電話   /Samantha何珊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這是我爸爸的手機,我想要拿著。」 某天主持一場主人家爸爸的告別儀式,眼看女孩手上緊緊拿著一款跟不上新時代沒有大屏幕的手機。由於奠禮流程需要她跪拜,所以就請她把手機先放到一旁,待會再拿回。「這是我爸爸的手機,我想要拿著。」女孩輕輕地説著。...

媽媽只想好好地說再見

媽媽只想好好地說再見

媽媽只想好好地說再見        /Samantha何珊珊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兒子啊! 媽媽要走了。 Bye  bye  ! Bye  bye  ! 」眼看這位媽媽在奠禮堂門外向兒子靈堂大力地揮手說再見,但在這當下她卻被身在一旁的親戚強行拖拉著離開。   白髮人送黑髮人,一向被視為禁忌。 民俗解說怕死者受不起父母或長輩們的致祭。 除此之 外也被視為大不孝,身為兒女應當孝順父母,但還沒來得及行孝,為人兒女卻先逝世。 民俗傳 說意為年輕的都逝世了,年紀大的父母或長輩會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