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送暖”到森州

受惠者赞来得和时宜 

诚与爱义工团配合疫起送暖计划走入社区,分发生命粮予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中为该团主席谭雪华。

森美兰同善福利协会义不容辞配合本报与富贵山庄的送暖活动,感恩你们!中为本报高级主任(受众成长及管理部)何文权。

星洲日报与富贵集团推动“疫起送暖”计划,向急需生活救济的家庭派发“生命粮”,受惠读者赞扬这项援助来得适宜,为不少受影响的家庭暂时渡过困境。

在这项计划中,森州区获得分配逾800份物资干粮,当活动推出时,也获得热烈反应,短时间内申请额已满,本报将在近日内陆续把物资干粮派出。

为了不形成群聚,本报把分派活动分成多个时段进行,并安排每小时有20人前来领取,所有受惠者皆给于高度配合,让活动顺利举行。

国内疫情持续升温,各种行管令对低收入群体更是雪上加霜,不少民众在疫情下失去生计,有的人面对断炊之苦,因此这项活动对许多深受影响的人而言,有着雪中送炭的意义。

前来领取干粮物资的受惠者,皆对主办单位的帮助深表感激,并赞扬主办单位与民众共度时艰,让他们倍感窝心。

除了分发给民众提出申请,“疫起送暖”计划也通过慈善团体的配合直接送至所需的家庭或人士,同时,芙蓉区内的部分老人院、孤儿院也获得生命粮的配额,使此活动发挥得淋漓尽致,帮助到真正需要援助的弱势群体。

参与的慈善团体包括森美兰同善福利协会、邻恩复兴教会、诚与爱义工团,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和关爱。

邻恩复兴教会牧师吴清贵(右)接领“生命粮”,左为本报森州区经理李意和。

受惠者陈桂英(60岁):

盼续办活动助有需要者

我是《星洲日报》多年的读者,在翻阅报章时获知这个获得,感谢主办单位接受我的申请,让我暂时渡过艰难时期。尤其是在现阶段,不仅是疫情打乱了生活步伐,许多人的生计也成了问题,我希望这类帮助社区上有需要者的活动,可以继续举行,让更多人受惠。

受惠者萧秋平(76岁):

可节省开销

疫情肆虐超过一年,我的家人也深受影响,孩子在失业期间,还要面对孙子的教育费,“生命粮”虽然不足以让我们撑一个月,但至少达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感谢《星洲日报》与富贵集团的用心,让我们可以节省一些开销。

本报职员为受惠者送上“生命粮”。

受惠者陈国来(55岁):

助渡过低潮期

我是一名在工厂工作的机械技术员,由于这段期间工厂没有运作,我也失去了收入,只要一天无法工作,家里的三餐和基本开销,对我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这项活动来得真是及时,帮助我渡过低潮期。

美嘉威安老院院长刘西堂(左)感谢“疫起送暖”计划,帮助弱势群体度过难关。右为本报高级主任(受众成长及管理部)何文权。

文摘 星洲日报 /  花城社区报 / 2021年7月31日

AI虚拟分身告别式|「富与AI」弥补遗憾的缺口

AI虚拟分身告别式|「富与AI」弥补遗憾的缺口

然而,现实往往未能如愿。时间来不及、距离太遥远、病况突变,这些无法掌控的因素使我们错过了最后一次的拥抱,来不及听见微颤的再见……于是,未说出口的千言万语就像藏在心口的千刀万剐,一句不说,却句句作痛。每当想起,仿佛整个灵魂都被回忆凌迟,只能在漫漫长夜里反复咀嚼那些来不及说的爱与道别。
也正因为如此,富贵集团推出全马首创的AI告别式服务——「富与AI」,此服务目前率先于吉隆坡与雪兰莪地区推出,并作为传统殡仪配套的附加选择。

科技让告别值得回忆——「富与AI」开启殡葬服务新纪元

科技让告别值得回忆——「富与AI」开启殡葬服务新纪元

AI重建影像可协助家属释怀,特别是重症离世或是癌患家属。病榻缠绵多年,逝者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常常是在痛苦中挣扎求生。脸色苍白、神情疲惫,生命以最脆弱的姿态缓缓谢幕。对家属而言,留下的最后画面,往往是无力与心碎。如今「富与AI」重建逝者影像,回到健康、有精神的模样,他们再一次张口说话,不带痛楚、不带病容,只带着柔和的声音,缓缓说出想留给亲人的那句:“别担心,我很好。”

生死别离后,我该拿什么爱你?——如何利益已亡故亲人

生死别离后,我该拿什么爱你?——如何利益已亡故亲人

妙开法师表示,佛教认为,对亡故者最好的做法就是为亡故者诵经及持咒语回向,借由佛力加持, 将能让亡者受食。“至于要念什么经文或持什么咒,只要诚心与专注念佛号,所有功德亡故者都能收到。最简单的回向佛号就是:阿弥陀佛。其实在佛的世界是相通的,有分别的是我们,所有只要诚心,任何佛号都可以的。”

未找到结果

您请求的页面无法找到。尝试精确您的搜索,或者使用上面的导航定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