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

小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接过长辈手中的红包,更多的是出自于储蓄的习惯,毕竟小时候的储蓄本钱不是来自父母,就是来自亲戚团的压岁钱了。每当收到红包后,就会转身到隐秘的角落拆开来看,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去。那些压岁钱都是长辈给的祝福,要不是通货膨胀的缘故,我想红包封本身就是最理想的银行了。

近年来,有些亲戚选择电子钱包的方式派红包。在文化传承这方面,我觉得科技着实淡化了年味,赤裸裸的金额少了红包的触感,也就少了祝福的外衣。而且各式各样的红包封设计不仅间接透露着长辈的态度,也传达出他们对晚辈的心意。以前妈妈都会按照接收红包的对象,挑选针对性的红包封:可爱讨喜的给小孩、高贵典雅的给未婚的同龄亲友。随着堂表兄弟姐妹陆续开枝散叶,晚辈越来越多,妈妈也不再逐一挑选红包了,担心少算了谁,干脆各数额的红包都准备好几十封,保证万无一失。这些需要耗时耗力准备的红包,装满了说不尽的心意。

十五元宵后,我再一一拆开红包,将所有压岁钱都存进银行,唯独父母给的原封不动,放在柜子里收好。那些压岁钱象征的祝福,就好象陈年老酒,愈久愈纯,所给予的价值,更甚于其面额。

提到红包,不得不提里面的钱。新年前夕,爸爸可是会特地请假到银行去兑换新纸币让妈妈包红包。新钞干净平整,而且光滑,是爸爸给予晚辈们万象更新的寄意。所以,爸爸一般上都会选择长形的红包,让新钞保持原状。年复一年,爸爸对新钞依然情有独钟,只是他现在将换新钞这份差事都交给了哥哥,让换新钞也成为了一种新年传承。

红包的魅力在于其喻意。推陈出新的设计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而长辈在选择红包封时,就自然会想起接收红包的晚辈。小心翼翼将纸钞放入红包封,献上久违的祝福。当然,有些亲戚长辈沿用印有往年生肖的红包封,纸钞也是如此旧不堪言。我在想,他们是不拘小节也是环保,所传递的祝福,在传统的红包封里,不曾减少。

中秋的味道

中秋的味道

在一个大家庭里,因为人多的关系,大月饼才够分给每个人。切好的月饼,不管是冰皮月饼还是烘烤月饼,递给家人都有一种温暖。如果是小家庭,寓意更深。正因为人数不多,反而能因为一个月饼让大家都聚在一桌,吃出齐全而圆满的味道。

了解更多
中秋的那些小事

中秋的那些小事

即使八月十五已过,留着的饼盒也能够延续佳节的喜庆。
灯笼的火光熄灭了,却照亮了我们相聚的时刻。月饼的味道消散了,可是同台吃饭的约定依旧还在。空荡荡的饼盒,随即就装上了属于我们的回忆。这一点一点的小事,在中秋显得格外珍贵。

了解更多
钟灼辉“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讲座

钟灼辉“我死过所以知道怎么活”讲座

香港心理学博士钟灼辉说:“从死看生,可说是一种逆向思维模式,尝试从事物的背面去看问题,重新认识问题,对于似乎是已成定局的事情或观点,反过来思考,让思维往对立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探索,你就会豁然开朗。”

了解更多
当病痛侵袭,爱与安宁 何去何从

当病痛侵袭,爱与安宁 何去何从

父母是孩子的大树,为孩子遮风挡雨陪他们长大。年老时,父母安好便是孩子最大的幸福。生命总有考验,有些人老了会出现各种病痛,孩子也成为他们的依靠。照顾老人和病人并非易事,不只是吃喝拉撒,还有喂药、翻身、沟通、运动、在医院做决定……

了解更多
吴碧彬:勿让独自扛下责任 家庭照顾者需有人援助

吴碧彬:勿让独自扛下责任 家庭照顾者需有人援助

“首先要学会‘道谢’,很多照顾临终病人者都会有很多的后悔和内疚,但要肯定自己的付出,要跟自己道谢;许多人不善于表达爱,甚至会有病人要过世了,工作人员请孩子与病人道谢、道爱、道别,他们都很抗拒,所以要练习道爱。”

了解更多
谈晚年的世界

谈晚年的世界

非专业的家庭照顾者需要长年照顾长者并非易事。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家偶尔都会闹脾气与家人起争执,而抱病在身的老人家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个负担,一方面又想留在孩子身边,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容易与子女发生口角。

了解更多
人生单程票

人生单程票

“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经历了几次轮回,才换来这个旅程。而这个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胆一些,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有很多事我都不明白。但我相信一件事。上天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出自电影《大鱼海棠》

了解更多
宋慧慈:允许自己哭 “悲伤过后学习自愈”

宋慧慈:允许自己哭 “悲伤过后学习自愈”

宋慧慈:允许自己哭 “悲伤过后学习自愈” /文:转载自星洲日报(吉隆坡24日讯)“我们要允许自己悲伤,同时也要学习如何处理悲伤。” 创新教学讲师宋慧慈说,每个人都要允许自己悲伤,也要允许我们身边的人哀伤,不要自责为何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沉浸在哀伤中。 她分享说,如果有所谓走出悲伤的方法,就是那3个“T”,即 Time(时间)、Tear(眼泪)、 Talk(说话)。“那么处理悲伤的秘诀是什么?”...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