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富宝)山庄唐城系列七
藻井之美
唐城骨灰殿体现两大艺术空间之美。
艺术入室,是空间与设计之间呈现生命与美学的链接。
璀璨的星空、美丽的藻井,当北斗七星和藻井装饰共处同一空间内,营造出天人和谐的氛围,构建属于唐城独一无二的艺术境界。


华丽藻井
从人间通往天堂的艺术阶梯
如果要说中国有什么能媲美米开朗基罗的西斯汀教堂的穹顶壁画“创世纪”,那应该是非藻井莫属了。藻井在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即是宫殿或寺庙内部屋顶上的独特装饰部分,配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精美绝伦,让人过目不忘。
或许大部分人对藻井这个词非常陌生。简单来说,藻井就是天花,是室内顶棚装饰,呈向上隆起的井状,形式有圆形、方形、八角等等,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只用在尊贵华丽的建筑上,象征宇宙的崇高,具有神圣的意义。
有别于传统寺庙庄严的神座之上的藻井设计,唐城骨灰殿中央顶部的藻井迎合现代设计的时尚感,选用精美水晶灯装饰,透色玻璃精雕细琢,由上至下一气呵成叠套而成,形成天地对应的意境,颇有一种“从人间通往天堂”的向往与想象。
另外,藻井还包含了中国的哲学思维。所谓井中有水,水火相克,藉以防火。在殿内最高处作井,同时用荷、莲、菱等藻类水生植物的图样装饰,是希望能藉此压伏火魔的作祟,以护佑建筑物的安全。
北斗七星
唐城艺术另一镇殿之宝
相信不少人喜欢小时候遥望星空时,对着满天的星光产生过无限遐想,可以说星空陪伴了无数人的美好夜晚,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现代人喜欢用星空作为建筑空间设计。唐城骨灰殿就使用了星空的概念,营造宇宙自然景观的无边无际。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星斗崇拜和星占之说。古人利用北斗七星辨方向,定季节,测吉凶。唐城骨灰殿首次采用北斗七星的布局,大殿顶部由七颗大而亮的星光组成,平面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七星周围繁星闪烁,自然围合成浩瀚宇宙,迷人璀璨。
在风水学中,北斗七星是天象的主宰,它们的存在,控制着人世间的苦难。所以,人们对于北斗七星的信仰,从文化角度来看,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藉由对北斗七星的崇拜,来消释人间疾苦的悲痛。
北斗七星作为天象中最璀璨的星星,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人们相信天上的星星象征着地上的众人,一定有一颗是属于自己的。唐城骨灰殿以北斗七星作为镇殿之宝,象征着安奉于此的先人,祈求生命永恒不灭。


小知识分享:
藻井:
早在古人穴居时,在洞穴顶上开洞以纳光、通光、上下出入。因其外形像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藻井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明代之后,藻井发展由简至繁,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清代时的藻井较多以龙为顶心装饰,所以藻井又称为“龙井”。
北斗七星:
古人认为北斗七星各有所指,因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瑶光为星。根据记载,北斗掌握着人世间的生死。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通过天象得知了自己的寿命即将走到尽头,为了获得更多的寿命,他向北斗祈求生命的延续,后来逐渐演变成汉朝人的信仰之一。
富贵集团: 35年,因人而在
富贵集团 · Nirvana Asia
35年,因人而在。
与你共走生命旅程的每一步。
富贵集团(中马区)销售与市场部乔迁新大楼_Nirvana 3 盛大启航,迎接35周年新里程
富贵集团(中马区)销售与市场部于近日正式迁入位于 Nirvana 3·Level 9 的全新办公大楼,并举行隆重的乔迁启用仪式。今年亦适逢富贵集团成立35周年,此次乔迁不仅象征着团队发展的全新阶段,也为集团未来迈向更高远的里程碑揭开序幕。 ...
富贵集团慷慨捐赠百万善款予慈济 助力缅甸灾后重建
成立35年,富贵集团始终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包括在2015年尼泊尔发生7.8级强震时共捐赠了超过1000万令吉善款作为赈灾以及灾后重建基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捐赠总值800万令吉的医疗配备、物资、干粮和口罩等携手全民对抗疫情;今年初也捐赠50万令吉助力砂拉越水灾救援行动,提供所能之援。
全马首创AI告别式 富贵集团开启殡葬新时代
科技时代来临,大众不应被动的去接受科技,而是主动去尝试、探索和善用科技取得突破。富贵集团也表示,科技的存在,不是为了改变或取代传统仪式,而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以科技传承文化,以创新延续情感。
砂州水灾救援行动迫在眉睫, 富贵集团捐献马币五十万支援
丹斯里邝汉光的慷慨捐献不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是对灾区人民深切的关怀与鼓励。张庆信部长对丹斯里邝汉光的捐款表示感谢,并呼吁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灾后援助,为水灾灾民筹 款,“每一份捐款、每一份志愿者的汗水,都是灾区重生的希望。我们携手同心,一定能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富贵集团新春送暖 传递行善积福美德
2019年,丹斯里一家因缘际会结识叁娘善心老人院,并深受拿督叶玉梅无私精神的感染,秉承“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精神,多次探访并捐款支持其发展,包括拨款62万令吉用作老人院念佛堂的收尾基金、200万的癌症自然疗法建筑基金等等,疫情期间拨出50万令吉作为老人院的水电费,现在依然每个月拨款5万令吉用作该院的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