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晢法师表示,生与死就只是一口气的事,与其为了不知何时会死而担忧,不如把专注都放在生命期,有生必有死,好好的过每一天,好好安顿生活,完成一个不留遗憾的生命期……

 

面对无法预知的死亡,人们对于死神的出现或许有两种相反反应,恐惧与期待;恐惧,或许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准备,还有太多的事情未做,而期待是因为生命、生活太难了,不如就一死一了百了。

 

但无论是恐惧或期待死神的来临,我们总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爱人、好好爱自己,好好过日子,导致最后让自己带着遗憾与死神相会。

 

这是旅僧有晢法师在一个主题为“那些面对死神前常忽略的问题”的讲座会上,畅谈死亡这回事的总结。

 

有晢法师表示,有个传说就是人在濒死之前会看见自己的功德表,一生的经历就如走马灯一般闪过, 若真有其事,你觉得自己的人生走马灯会出现什么画面?而如果有重生的话,你又会希望自己的生命是怎么样的?

这一生想做的事都做了吗?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做《五大死前遗憾》,其中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在面对死神时,回顾自己的一生,我们忽略了什么?有没有好好爱过自己爱的人?”

 

他表示,很多人吊着一口气,都在等待与自己有最多债务却又最亲的人。或许你会觉得如果都不爱,死前就可以了无牵挂,但最终却会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爱过。

“提到这个课题,我就想到佛陀爸爸,他93岁卧病床上时,他让大臣叫儿子回来看他。而佛陀也感应到,因此就从灵鹫山赶回去。当佛陀来到父亲面前时,父亲叫佛陀摸摸他,犹如为他加持。”

 

“佛陀的父亲是一位好国王,一生都有持戒,有宗教信仰,在他临终之前,希望看见的人都在他身边,安抚他。再回想到自己,将来死的时候会是怎样?”

 

他表示,很多人都沉浸于自我内耗,没有好好爱自己,精神层面也没有照顾好。而佛陀的父亲就是可以被借镜的好例子,因为他得到价值肯定(功绩)、品德(持戒),临终前自己所爱的人和爱他的人都在身边。

 

宗教对于未知有安心作用

“回到自己的话,这一生你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吗?有没有找到心灵归宿?临死之前你所爱的人与爱你的人有没有在身边?如果这些都有的话,那面对死神时我们就会比较安定。”

 

有晢法师表示,宗教的出现,都是因为要解决死亡的问题,给予对死亡未知的人指示一条安心的道路。

 

他提到,他的老师曾经给过他一项功课,把10件人生重要事情写出来,他开始以为这是很简单的功课,写了一堆之后,师父让他把不重要的划掉,最后就剩下3个,那就是:

    1. 找到我爱的人与爱我的人
    2. 教书是不是我最重要的目标?
    3. 最后一个忘记了

 

“老师要我看清楚自己的本质,所以出家后在台湾求学的10年里我一直在努力读书,没有想过以后的人生,想着一切随缘。尔后我又开始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还有什么东西未完成?”

 

有晢法师表示,很多人当家庭遭遇困境或人生不顺遂时,就会埋怨父母为何要生我?而他也曾经回答过学生这个问题,说道:“没有一对父母上过父母先修班,孩子也一样没有上过模范生课。”

 

他认为,家庭的确会对一个人造成影响,但遇到问题时自己要勇敢做抉择,因为修行不外乎行为与知见,而知见的力量是更大,所以自己若要转变,就要重新设定自己的价值观,身体也跟着调整,唯有打破限制才能逃出既定的轮廓,觉察当下醒过来。

 

他表示,佛教强调自我观察,不论好坏都要清楚自己做什么,做一个醒着的人,清楚知道自己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不管好坏都要醒着过日子。


人生越少遗憾,对死亡的恐惧越少

 

他强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自己、善待自己,从别人爱我找到第一层面,而第二层面就是爱自己,从身心灵稳定自己,哪怕没有别人爱也要安稳自己。

 

“而佛法禅修就是训练心的安定,让我们在遇到事情时才不会觉得不如死了算数。”

 

有晢法师表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很多事未完成,当他面对死神时就会感到恐惧;但如果一个人觉得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心愿,就不会对死亡感到那么惧怕,反之后悔才是更可怕的事。

 

他解释,当亲人往生后,主事者因为要处理后事,当下不会释放自己的情绪。当一切结束后,过后的后悔才更灾难性,后悔种种来不及对死者要做的事,所以当一个面对丧亲之痛的人看起来很隐忍,情况才是更令人担心。

 

他表示,生与死就只是一口气的事,与其为了不知何时会死而担忧,不如把专注都放在生命期,有生必有死,好好的过每一天,好好安顿生活,完成一个不留遗憾的生命期。

 

“当然每个人的专注点都不同,佛法常说珍惜无常,活在当下,这道理大家都懂,但要做到却很难。我们无法做到没有遗憾,但可以把遗憾减低,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好的,然而这些事偏偏却是我们面对死神前会忽略的事。”

 

“尤其是华人,从小被灌输要爱别人。佛教也一样教人慈悲,要有菩萨爱。但在爱别人之前,我们要尝试以爱别人的方式爱自己,常常检视自己才会爱自己,而只有当爱得到满足时,才不会有遗憾。”

那些面对死神前常忽略的问题

那些面对死神前常忽略的问题

那些面对死神前常忽略的问题   谈及死亡,大家都会很自然地把焦点放在痛苦和悲伤的情绪。当我们在死神面前的时候,我们或许就会忽略了其他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那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有晢法师的演讲。   那些面对死神前常忽略的问题 日期:2024年10月18日(五) 时间:8:00p.m. 地点:巴生允中堂 报名链接: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EJ6Qa-a7kPhHEeb8HEwBN2YSGxromw9HncwjuqFiTBgoajg/closedform...

了解更多
守护女性乳房健康 活出乳腺癌后的第二人生

守护女性乳房健康 活出乳腺癌后的第二人生

守护女性乳房健康 活出乳腺癌后的第二人生   本期生命咖啡馆请来了宝康医院临床肿瘤顾问医生林允威医生,讲解守护乳房健康的重要性,并另由粉红丝带健康基金会教师林凤琴分享乳腺癌后的第二人生。   守护女性乳房健康 活出乳腺癌后的第二人生: 日期:2024年10月4日(五) 时间:7:30p.m. 地点:吉隆坡富贵生命馆 报名链接:https://forms.gle/dqVo8EN1TwMN2mvx8...

了解更多
中医智慧与西医技术:防癌筛查双保险

中医智慧与西医技术:防癌筛查双保险

中医智慧与西医技术:防癌筛查双保险   不让癌症在一夜之间就摧毁了人体的健康,就要检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是否做得足够。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比起抱着侥幸的心态,实际行动才能有效降低患癌风险,享受健康无忧人生。   中医智慧与西医技术:防癌筛查双保险: 日期:2024年9月7日(六) 时间:2:30p.m. 地点:吉隆坡富贵生命馆...

了解更多
最难启齿,也最必要开口的对话 :你有心理准备面对我的死亡吗? 开启两代间的生死对话

最难启齿,也最必要开口的对话 :你有心理准备面对我的死亡吗? 开启两代间的生死对话

最难启齿,也最必要开口的对话 :你有心理准备面对我的死亡吗? 开启两代间的生死对话   开口跟爸妈或孩子谈生死并不容易,但总比错过了以后不知所措来得周全。透过一些日常的安排,可以自然地帮助彼此越过死亡话题的鸿沟,互诉生命终期的想法,让两代人更懂得把握当下。   “最难启齿,也最必要开口的对话 :你有心理准备面对我的死亡吗? 开启两代间的生死对话: 日期:2024年8月6日(二) 时间:晚上8点 地点:八打灵再也SS3佛光山滴水坊...

了解更多
最残忍,也最仁慈的对话:减少末期癌患的痛楚,让他们在爱中离开

最残忍,也最仁慈的对话:减少末期癌患的痛楚,让他们在爱中离开

最残忍,也最仁慈的对话:减少末期癌患的痛楚,让他们在爱中离开   资深医生的对谈会,守望癌症患者与家属,教导家属如何从旁协助减少癌患的痛楚,守护末期病人的生命质量。   “最残忍,也最仁慈的对话:减少末期癌患的痛楚,让他们在爱中离开” 讲座详情: 日期:2024年7月21日(日) 时间:早上11点 地点:大城堡城邦阅读花园1楼〈阅心〉...

了解更多
最残忍也最仁慈的对话:如何减少末期癌患、癌童痛楚,让他们在爱中离开

最残忍也最仁慈的对话:如何减少末期癌患、癌童痛楚,让他们在爱中离开

一个是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协会主席兼儿童安宁疗护专科医生李知展,一个是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医生林仁吉,他们每天都会面对与上天讨价还价的病患,希望可以争取多一些时间,希望可以不用承受这么多痛苦的离去。虽然治疗医人是他们的职责,但要如何在最残忍也最仁慈的对话中,宣判病人的死期,同时让病人可以在爱中离开,却是医生的功课。

了解更多
七七四十九——怎么祭拜才对呢?

七七四十九——怎么祭拜才对呢?

你有没有听说过人死后有「头七/尾七」、要拜足七七四十九天,甚至往生者会在头七回魂等?到底这个说法的源头是什么,家人离世后我们该怎么做祭拜仪式呢?不做有什么后果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