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嫲的长命百岁

/黄爱玲 – 富贵关怀文化礼仪管理部

星期日晚11点半,是该就寝准备隔天上班的时间,接到了姐姐的简讯:“阿嫲身体很弱,心跳只剩44,大家做好准备。”当下,第一个蹦出的想法不是“希望阿嫲可以熬过这关”,而是“阿嫲终于可以离开了吗?我希望她走”。

阿嫲已经90几岁,约10年前开始身体健康就每况愈下。跟很多老人一样,不过是跌了一跤,动了一次手术,余生就只能在轮椅上渡过了。慢慢地,阿嫲不再需要坐轮椅,不是因为情况好转,而是她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终日躺卧在床上。每日坐起的时间只有在洗澡和喂食的时候。

“皮包骨”过去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尤其青春期流行的“瘦就是美”时尚,总是用来形容那些身形让人嫉妒的女生。曾经,“我也好想皮包骨哦”。直到,在阿嫲身上见证到真正的皮包骨。不要说脂肪,但凡能在阿嫲的身上摸到一丝肉的触感,都能勉强感受到她的生命仍在持续,然而这都是奢侈的。

还有“鸡皮鹤发”。鸡皮都比阿嫲的皮肤好。每次摸她,都感受不到正常人该有的体温。皱纹,松垮,没有弹性已经不是问题,还容易受伤,经不起稍微的挤压和碰撞。只要不留神,阿嫲的皮肤就会因为睡姿或自己抓痒而出现大片淤血甚至破皮溃烂的情况。

失禁,却又常因为营养摄取不足导致便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缺水缺营养的虚弱而需要到医院打点滴……然后又回到家里,继续躺在床上,不断轮回。

我不确定阿嫲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因为她几年前就失智了。所以照顾她变得更难。她不知道不吃不喝对自己不好,不知道大力抓痒会弄伤自己;或许知道,只是没有多余的心力去顾及。她已经不认得人,任何人的靠近都会让她觉得没有安全感,不止会拒绝照顾,还会对照顾者打骂。

我回了姐姐的简讯,第一次鼓起勇气说了真心话。姐姐没有正面回应,也没有反驳。有这想法的应该不止我,只是我是家里唯一敢指出房间里有一头大象的人。

不止我家人,相信很多照顾者都有同样的经验和感受。真话不能随便说,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背上不孝的罪名。中华传统最强调孝道,百善孝为先。但到底“孝”是什么?这个“孝”背后与社会结构和运行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久病床前无孝子” 是在感叹多数的子女很难长期坚持对久病父母的照顾,所以,它真正的意思是“无论任何情况,子女都应该(必须)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这是一块沉重大石,压在很多子孙的身上。有多少人敢理直气壮地对外宣称,他/她不想当这样的孝子/孝女?

在现今的时代语境下,这句话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一、对照顾者的道德绑架;二、把照顾责任外判于个体,忽视集体社会责任;三、对安宁疗护的缺乏认识。
在普遍照顾者是亲人的情况下,社会对于“亲情”的过度美化和期许,很多时候都会形成一种道德绑架。前几年在香港读书时,那里连续发生了几宗照顾者不堪长期压力杀死照顾对象的例子,包括了夫杀妻、子弑母、或父杀子的情况,加深了我对照顾者需求的关注。社会允许病床前的孝子/女有拒绝照顾的权利吗?哪怕照顾了,社会可以体谅他们也会疲累、有情绪吗?当年讨论是否把阿嫲安置在养老院时,爸爸第一个反应是“让人家知道我把妈妈送老人院会怎么看我?”多少子女在这个问题的考量上会先重视旁人观感多于父母和自己的实际需求?

 

社会普遍的善心会用在无家人的孤儿或老人身上,只要得知对方有家庭就会很常先质问“为什么家人没有照顾?”反映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已经习惯性把照顾责任单一归诸于个别家庭身上。但我们都有缴税的义务,需要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付出,共同维持社会的秩序运行。哪怕是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没有在“工作”的家庭主妇,也因为培育和照顾子女而为社会延续生命和提供人力资源。既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需要对社会负责,那为什么社会却不需要对个人的晚年或病患负责?凭什么照顾的责任只由亲人承担呢?现有的政府组织或民间机构,在这方面的资源少得可怜。久病床前本来就不该“只有”孝子。

而且,久病床前也不该只有“照顾者”这个选项。不久前,我给大学老师的母亲和室友的姑姑主持了丧礼。老师在追思文中透露,母亲身前曾表示不希望自己在久病卧床的情况下离世;室友说姑姑得知自己癌症末期后,很快就决定放弃只会延续她痛苦的无效治疗。若不是阿嫲已失去沟通能力,我这几年最想问她的是“你想这样继续下去吗?”相较于无限轮回的抢救和苟延残喘,或许阿嫲更需要的是安宁疗护——在各种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协助下缓解末期老人或病患的各种不适症状,尽可能让他们在无痛、舒适、尊严的情况下回归「自然死」(allow natural death)的过程。暂且不论我国在安宁疗护资源的严重欠缺,在社会普遍认知不足的情况下,子女们要提出这个想法都要面对很大社会压力。

星期一上班的路上,妈妈发来简讯,说阿嫲情况稳定下来了。我没有因此松了一口气,反而更沉重了。我不要阿嫲长命百岁,只希望她可以舒服且有尊严地离开。


 

富贵关怀礼仪与文化管理部

钻研中华文化对马来西亚社会的影响与发展,着重于社会殡葬文化的始源,从古文化借鉴及演变;从而滋养富贵殡葬服务的发展、耕耘、深耕及拓展。

作者简介

黄爱玲,富贵关怀礼仪与文化管理部
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中文系硕士,多年写作与研究经验。现为报章专栏作者,长年于港台网路平台发表文章。

【爱长在】萧婷文/中年是断舍离的好时机,整理、感谢、慢慢告别

【爱长在】萧婷文/中年是断舍离的好时机,整理、感谢、慢慢告别

【爱长在】萧婷文/中年是断舍离的好时机,整理、感谢、慢慢告别 “中年危机”这句话我们都常听到,可是中年的定义,到底是从几岁开始?35岁、40岁、45岁?我想可以从“意识到”要迈向下一个人生里程碑开始,如此危机才有意义,危机才会变成转机。 从青壮年过渡到中老年的时期,我们可以检视自己的人生,慢慢地整理、清理,也许那些青涩少年时的疑问会在此时又浮出心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不妨将这些人生十字路口的自我疑问,作为驱动自己走向“第二人生”的大好机会,而在中年时的“断舍离”,是一种厘清“要往哪里去”的生活练习。...

非常用心及细心

非常用心及细心的提醒我们要办的事情,他们的服务真的非常棒。   非常用心及细心 好,我是王贻均家属。 非常感恩富贵集团的Jessica Wong 和Sonic,三天两夜为本人的父亲办好后事。虽然这场后事是在新年期间(初二至初四),但是他们俩都非常用心及细心的提醒我们要办的事情。 他们俩的服务真的非常棒。感恩❤️ An excerpt from our customer's...

【爱长在】遗容雕刻师用温柔的双手为逝者画最后一趟远行妆

【爱长在】遗容雕刻师用温柔的双手为逝者画最后一趟远行妆

【爱长在】遗容雕刻师用温柔的双手为逝者画最后一趟远行妆   2020年8月13日凌晨1点,大姐口腔癌过世。 谈不上措手不及,毕竟大姐罹癌颇有时日,拖累着一副衰败肉身苟延残喘,每次相见都觉于心不忍,走了,不仅是她一人的解脱而已。然,在漆黑的夜里接到噩耗,难免一阵怔忡茫然。...

關於陪伴,你可以……

關於陪伴,你可以……

關於陪伴,你可以…… /賴昭宏 「哪裡有彩虹告訴我……」家裡的客廳響起了周杰倫 《彩虹》的鋼琴旋律,小麗又在那裡彈鋼琴了。似乎是固定的時刻表,在即將接近黃昏的時候,小麗就會坐在鋼琴前,彈起這首歌。 一年前,那一個晚上小麗和先生吃了晚餐後,小兩口一起相依偎著,聊起未來。他們結婚將近一年,是時候計劃有小寶寶了。聊着这一些只要兩個人攜手前進,就能逐步完成的前景,那麼美麗。 如今就快一年了,丈夫在睡梦中骤逝,毫无预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爱长在】叶剑峰放慢脚步,好好陪伴失智症妈妈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爱长在】叶剑峰放慢脚步,好好陪伴失智症妈妈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爱长在】叶剑峰放慢脚步,好好陪伴失智症妈妈走完人生最后阶段 “脚步快,可以更快到达终点;然而脚步慢,却可以拥有更多的陪伴时间。”新闻主播叶剑锋,与妈妈高宝珠感情深厚,尤其是当妈妈患上失智症的那几年,他把陪伴妈妈当作是“正职”,新闻主播及其他主持工作都是兼职,以有素质的陪伴让母亲走到人生最后。 叶妈妈是在2016年因病逝世,4年后的今天与他谈起陪伴妈妈的点点滴滴,双眼虽因眼疾而布满红丝,但隐约可以看到泪光,回忆的都是与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母亲生病后,关系变得亲密、依赖...

留住浓浓的年味

留住浓浓的年味

生命不留白,留住浓浓的年味 文:刘永萍 让“年味”不打折,这个春节,我们也可以过得很“牛”! 就地过年,过出暖心年味。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就地过年就是提倡稳心、安心、暖心,让大家过一个安全、祥和、温暖的金牛年。 2020庚子年,让我们全世界人类迎来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新冠肺炎(Covid 19),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不过阻挡不了我们对家人的关怀和爱。 就地过年的游子,想起家乡的每一道佳肴,特别是妈妈的味道,皆可让我们过个暖心年味的辛丑年。 民以食为天,华人讲究舌尖上的享受,在吃方面特别的讲究,尤其是除夕年夜饭,团圆饭。...

【爱长在】好好面对哀伤、接纳哀伤,与逝者用一种美好方式重新连接

【爱长在】好好面对哀伤、接纳哀伤,与逝者用一种美好方式重新连接

【爱长在】好好面对哀伤、接纳哀伤, 与逝者用一种美好方式重新连接 “天长地久有时尽”这个道理人人懂,对于承受丧亲之痛的人,有的人会认为悲伤期应该有期限的,半年、一年或3年,超过了认为的合理伤痛期,或许就会觉得为何这个人迟迟无法走出悲伤,强迫他必须重新振作起来。 台湾正念疗愈资深督导师兼生命教育工作者罗耀明博士却认为,哀伤期不需设期限,需要的是一个安全的人共同回忆逝者,从面对、接受到放下,才能帮助丧亲者真正的走出悲伤。...

悲伤需要辅导吗?

悲伤需要辅导吗?

悲伤需要辅导吗? /注册辅导员 张以靖                                      失落 失落,是人生的一部分。 打从我们出生后,在经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从得到到失去,从相遇到分离,失落总是以不同面貌跟随着我们,让我们被迫接受失去的失落感与分离的痛苦。失落是由丧失开始,我们可能丧失了某人,某件物品或者某种状态。失落是痛苦的,无论是生命、健康或某种状态的丧失,我们的情绪都会遭受到冲击,而每个人对于面对失落的方式都不一样。 悲伤...

捐逾10万令吉医疗用品 · 邝耀年冀医护救人护己

捐逾10万令吉医疗用品 · 邝耀年冀医护救人护己

(富贵集团执行董事邝耀年(左二)、富贵山庄首席行销培训营运长拿汀李姐䭲(左三)将防护具移交给双溪毛糯医院,希望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国家麻疯病控制中心总管Mat Zaidi Mat Razali(左一)及双溪毛糯麻疯病院参议员陈彦妮(左四)见证。) 捐逾10万令吉医疗用品 邝耀年冀医护救人护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