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嫲的长命百岁

/黄爱玲 – 富贵关怀文化礼仪管理部

星期日晚11点半,是该就寝准备隔天上班的时间,接到了姐姐的简讯:“阿嫲身体很弱,心跳只剩44,大家做好准备。”当下,第一个蹦出的想法不是“希望阿嫲可以熬过这关”,而是“阿嫲终于可以离开了吗?我希望她走”。

阿嫲已经90几岁,约10年前开始身体健康就每况愈下。跟很多老人一样,不过是跌了一跤,动了一次手术,余生就只能在轮椅上渡过了。慢慢地,阿嫲不再需要坐轮椅,不是因为情况好转,而是她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终日躺卧在床上。每日坐起的时间只有在洗澡和喂食的时候。

“皮包骨”过去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尤其青春期流行的“瘦就是美”时尚,总是用来形容那些身形让人嫉妒的女生。曾经,“我也好想皮包骨哦”。直到,在阿嫲身上见证到真正的皮包骨。不要说脂肪,但凡能在阿嫲的身上摸到一丝肉的触感,都能勉强感受到她的生命仍在持续,然而这都是奢侈的。

还有“鸡皮鹤发”。鸡皮都比阿嫲的皮肤好。每次摸她,都感受不到正常人该有的体温。皱纹,松垮,没有弹性已经不是问题,还容易受伤,经不起稍微的挤压和碰撞。只要不留神,阿嫲的皮肤就会因为睡姿或自己抓痒而出现大片淤血甚至破皮溃烂的情况。

失禁,却又常因为营养摄取不足导致便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缺水缺营养的虚弱而需要到医院打点滴……然后又回到家里,继续躺在床上,不断轮回。

我不确定阿嫲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因为她几年前就失智了。所以照顾她变得更难。她不知道不吃不喝对自己不好,不知道大力抓痒会弄伤自己;或许知道,只是没有多余的心力去顾及。她已经不认得人,任何人的靠近都会让她觉得没有安全感,不止会拒绝照顾,还会对照顾者打骂。

我回了姐姐的简讯,第一次鼓起勇气说了真心话。姐姐没有正面回应,也没有反驳。有这想法的应该不止我,只是我是家里唯一敢指出房间里有一头大象的人。

不止我家人,相信很多照顾者都有同样的经验和感受。真话不能随便说,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背上不孝的罪名。中华传统最强调孝道,百善孝为先。但到底“孝”是什么?这个“孝”背后与社会结构和运行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久病床前无孝子” 是在感叹多数的子女很难长期坚持对久病父母的照顾,所以,它真正的意思是“无论任何情况,子女都应该(必须)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这是一块沉重大石,压在很多子孙的身上。有多少人敢理直气壮地对外宣称,他/她不想当这样的孝子/孝女?

在现今的时代语境下,这句话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一、对照顾者的道德绑架;二、把照顾责任外判于个体,忽视集体社会责任;三、对安宁疗护的缺乏认识。
在普遍照顾者是亲人的情况下,社会对于“亲情”的过度美化和期许,很多时候都会形成一种道德绑架。前几年在香港读书时,那里连续发生了几宗照顾者不堪长期压力杀死照顾对象的例子,包括了夫杀妻、子弑母、或父杀子的情况,加深了我对照顾者需求的关注。社会允许病床前的孝子/女有拒绝照顾的权利吗?哪怕照顾了,社会可以体谅他们也会疲累、有情绪吗?当年讨论是否把阿嫲安置在养老院时,爸爸第一个反应是“让人家知道我把妈妈送老人院会怎么看我?”多少子女在这个问题的考量上会先重视旁人观感多于父母和自己的实际需求?

 

社会普遍的善心会用在无家人的孤儿或老人身上,只要得知对方有家庭就会很常先质问“为什么家人没有照顾?”反映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已经习惯性把照顾责任单一归诸于个别家庭身上。但我们都有缴税的义务,需要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付出,共同维持社会的秩序运行。哪怕是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没有在“工作”的家庭主妇,也因为培育和照顾子女而为社会延续生命和提供人力资源。既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需要对社会负责,那为什么社会却不需要对个人的晚年或病患负责?凭什么照顾的责任只由亲人承担呢?现有的政府组织或民间机构,在这方面的资源少得可怜。久病床前本来就不该“只有”孝子。

而且,久病床前也不该只有“照顾者”这个选项。不久前,我给大学老师的母亲和室友的姑姑主持了丧礼。老师在追思文中透露,母亲身前曾表示不希望自己在久病卧床的情况下离世;室友说姑姑得知自己癌症末期后,很快就决定放弃只会延续她痛苦的无效治疗。若不是阿嫲已失去沟通能力,我这几年最想问她的是“你想这样继续下去吗?”相较于无限轮回的抢救和苟延残喘,或许阿嫲更需要的是安宁疗护——在各种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协助下缓解末期老人或病患的各种不适症状,尽可能让他们在无痛、舒适、尊严的情况下回归「自然死」(allow natural death)的过程。暂且不论我国在安宁疗护资源的严重欠缺,在社会普遍认知不足的情况下,子女们要提出这个想法都要面对很大社会压力。

星期一上班的路上,妈妈发来简讯,说阿嫲情况稳定下来了。我没有因此松了一口气,反而更沉重了。我不要阿嫲长命百岁,只希望她可以舒服且有尊严地离开。


 

富贵关怀礼仪与文化管理部

钻研中华文化对马来西亚社会的影响与发展,着重于社会殡葬文化的始源,从古文化借鉴及演变;从而滋养富贵殡葬服务的发展、耕耘、深耕及拓展。

作者简介

黄爱玲,富贵关怀礼仪与文化管理部
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中文系硕士,多年写作与研究经验。现为报章专栏作者,长年于港台网路平台发表文章。

生命的離席與頓悟

生命的離席與頓悟

剪不斷的親情:生命的離席與頓悟 日期:13. 03. 2021 (星期六Saturday) 時間:8.00pm 分享平台:生命咖啡館面子書直播 分享嘉賓: 鄭詩儐博士 – 新紀元大學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院長 一位讀最古老的書,過最現代的生活 相信創意和實用才能激活學術源泉 如何在古老的書中 尋找屬於現代人的生活 在古典文學內 古人如何看待生命的可貴 古代的文人活在一個單元色彩的生活內 也可以有著源源不絕的創意和活力 而活在現代的人們,天天陶勳在五花八門 社交媒體也在現實和虛擬世界難以分辨下 現代人是否也對生和死有著不一樣的定義...

国家复苏计划

国家复苏计划

国家复苏计划 因配合政府宣布的国家复苏计划,富貴山莊将作出以下調整 :中马区 (士毛月, 莎亚南,巴生,怡保及吉隆坡富贵生命馆)北马区 (槟城、大山脚和双溪大年)南马区 (古来、士古来、新山、乌鲁地南、昔加末及马六甲)东马区 (诗巫 &...

感恩富贵敬业的团队

谢谢富贵帮我们安排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仪式或拜祭,都帮会解释清楚给我们,并帮我们安排妥当,好让爸爸能一路好走。 感恩富贵敬业的团队。   感恩富贵敬业的团队 我是颜治先生的女儿,孜倪。 我爸爸在14/12 往生,16/12/12 - 18/12/20 在富贵设灵。再次感恩富贵为我们家属安排所有的仪式,让我们可以在这三天顺利的完成爸爸的拜祭。感恩富贵安排专业人员 ,一一的为我们详细的解释,就算在半夜也会回复我们的讯息。...

当我们说再见

当我们说再见

当我们说再见 注册辅导员 张以靖-马来西亚开放大学辅导系硕士 最近,社会流行了一个名词——仪式感。打从我们出世后,从满月礼,到每一年的生日,求婚、结婚典礼,各种节日或纪念日,都会进行一些庆祝活动来度过。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所谓的仪式感,每一次的庆祝活动都要求甚高,有些人更不惜花重金,打造一个属于自己完美的仪式感,不容一点马虎。而,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来到人生的最后一个典礼——丧礼,你会期待着怎样的最后仪式呢?这典礼不仅自己是主角,也是属于自己的最后一个典礼。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丧礼的要求也相对的提高,同时更追求属于丧礼的仪式感。...

【爱长在】爱永远长在 – 长照路上你还有我们

【爱长在】爱永远长在 – 长照路上你还有我们

【爱长在】爱永远长在 – 长照路上你还有我们  两年前,我们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籽,叫作“爱长在”。经过大家一起灌溉,这颗种籽长了芽,也冒了叶子──不过还没有结成果实。所以我们尚需努力! 回顾过去两年,我们由星洲日报、富贵集团、教总、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新纪元大学学院、马佛青、Red Storm Pictures、988和不惑生命学苑结成“爱长在‧生命教育联盟”,尝试在长照、乐活与临终关怀的领域献一份绵力。 为什么要成立“爱长在‧生命教育联盟”?为什么除了一贯所做的临终关怀,现在要延伸到家庭照顾者?其实这都是息息相关的。...

【爱长在】一条虫的启示录

【爱长在】一条虫的启示录

【爱长在】一条虫的启示录 这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没有子女。早前,夫妻两一起在公会工作,一起进出外坡办事和游玩。直到4年前,太太患有眩晕症,双脚曾动过手术,导致她无法走路。虽然如此,但他的先生在这段时期都不离不弃地照顾她,甚至还扶她坐轮椅到外面散步。同时,也带她看了很多中西医生却无法治疗太太的病。7月先生被确诊是大肠癌末期,由于他已经79岁了,言外之意是没得治的。医生把这位病患介绍了给Hospice Malaysia。出院后的他,由于没人照顾,Hospice Malaysia个案转介给“净愿慈怀之家” 。...

【爱长在】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到老

【爱长在】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到老

【爱长在】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到老 该负责照顾责任而闹翻或较劲,父母顿时成为烫手山芋。 然而能够有机会照顾父母是一种福气,让我们感受还有父母的日子,纵使照顾过程不容易,但也应该要珍惜还能相处的时间,感恩能够陪伴父母到老。 配合“不惑老人日送暖活动”,4位来自马来西亚与台湾的嘉宾,就“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到老”主题,分享对于照顾老人的经验与意见。   照顾老人的三大法宝 台湾台南护理专科学校老人服务事业副教授陈宇嘉博士认为,虽然都是老人,但由于身心发展有不同阶段,所以应该把老人分成3种人:...

【爱长在】萧婷文 / 女性中年后要觉悟:别怕被说不孝,想方设法留钱给自己!

【爱长在】萧婷文 / 女性中年后要觉悟:别怕被说不孝,想方设法留钱给自己!

【爱长在】萧婷文 / 女性中年后要觉悟:别怕被说不孝,想方设法留钱给自己! 虽然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明,看似男女地位逐渐平等,但仍有件事“代代相传”、超越世代的嬗递,那就是家庭间的“角色复制”。儿子模仿爸爸,女儿学习妈妈,因此若是在以“女性牺牲”为美德的传统框架下的女性,容易因道德、孝顺而背负着沉重的财务压力。 中年后是整理自己人生的好机会,单身者更要及早认知,为了避免成为“下流老人”,一定要多留钱给自己。 在访问理财专家的十方老师时,她便谈到许多女性的财务噩梦,并非赚钱能力不足、投资失利等等,而是家庭内有难解的“财务黑洞”。...

做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做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做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沉浸在媒体生涯逾15年 从懵懂小子到了今天有特别多的想法 包括贾森在他的分享中提及的一段话 我的生命/职业生涯里或许不是真的没有挑战 而是我把它视为生命的一个常态 当你把它当作生命的一部分 就更能接受它的出现而更轻松的面对它 解决了也就不是什么大件事了 生命不见得会善待我们 你并不特别,你面对问题,别人也会 不同的是取决于面对问题的态度 09.01.2021 (星期六 Saturday) 8.00pm 分享平台:生命咖啡馆 FB l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