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死亡的对话 : 面对死亡,想象死亡

我与死亡的对话 : 面对死亡,想象死亡

我与死亡的对话 : 面对死亡,想象死亡 / 文化礼仪管理部实习生 黄义和 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但其实我们平日里对死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畏惧,我们依旧可以过着日常生活,想着晚餐吃什么,为什么道路又堵车了。所以啊,死亡似乎离我们好远好远,远到不及一顿饭,一条路的距离。我们习惯地把生活填满,让自己过得充实,但我们有多久没有和死亡坐下来,好好地面对它,和它谈一谈了呢? 面对死亡真的要哭吗?...
我不好

我不好

我不好 / 賴昭宏 「你好嗎?」「你還好嗎?」朋友發來這樣的簡訊,心裡很想回答說「我不好」,「一點都不好」。基於禮貌上,還是回應了「還好啊」、「還不錯」、I am fine。往往,這樣就可以打發被追問下去的窘境。 我可以不好嗎?說出不好這件事,卻往往變得如此難以啟齒。尤記得在陪伴媽媽生病的那段日子,離職成為照顧者的時期,很久不見的朋友都會捎來問候「你好嗎?」我心裡有很多的抗拒,想著,這時候怎可能會好?感覺每一句問候都像是諷刺,如針扎一般地扎在心上。...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 /賴昭宏 「死亡永遠是別人的事」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意識的固有模式,於是,一旦死亡事件發生過於靠近我們,大部分人會感覺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然而,死亡真的永遠是他人的事嗎?捫心自問,你是否也想過這個問題? 對於死亡,祂可分為三類,既是「他死」、「我死」、「你死」。...
葬礼中 “奠” 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用 “祭” 字?

葬礼中 “奠” 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用 “祭” 字?

葬礼中 “奠” 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用 “祭” 字? 通常出席葬礼我们都会看到逝者灵堂前面会有一个“奠”字,那你知道葬礼中“奠”字是什么意思吗?那为什么只用“奠”字而不是用“祭”字呢? 祭奠和奠祭这两个词,看似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只是字的位置不同。但,这两个词本身表达的意思,大体上来说都是对逝者的追悼,但在正式场合,二者的应用范畴和对象还是有所区别的。人们常说逝者为大,不管生前如何,丧礼上都要对逝者表示十分的诚意,所以如果在用词方面出了问题,难免闹出笑话。...
外婆的脚尾钱

外婆的脚尾钱

外婆的脚尾钱 /张以靖 | 注册心理辅导员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生死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所谓“生死事大”,所以身后事总有很多繁文缛节,加上不同的籍贯、宗教、地方风俗等等不同的文化,形成了流传至今都还在应用的传统丧礼。而一些习俗和文化也随着时代与环境的转变而慢慢转变或消失,但丧礼主要让亡者安息与安抚生者的目的却是越来越深受现代人注重与关心。 谈及不同籍贯与宗教的丧礼,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
外婆教會我們的事

外婆教會我們的事

外婆教會我們的事 /林怡玲富貴關懷殯葬禮儀部奠禮主持 當醫生告知我們外婆時日不多,吩咐大家要準備外婆的後事。我們都知道外婆最不喜歡就是在醫院,她會希望在家老去。那時候在家,媽咪、姐姐、妹妹和我都在一起。一臉憂傷的媽咪,手機從未離開過手中,一直等待舅舅的來電。當時,我們大家徹夜未眠,那是我們最無奈的夜晚。電話響起,電話接上來,媽咪已心理准備會傳來不想聽到的消息,也就是外婆她真的離開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