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生命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by李健安博士
这文稿主题既然是从“基督教圣经”看生死关的论述与发展,首先就有必要认知基督教的圣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I.基督教圣经
这是一本奇特的经典,因为圣经旧约39,新约27,共66卷书,经1300-1500年,四十多位作者,在实际人文、地理环境中写成;它不是一本天上掉下的天书。虽多册,如大英百科全书32册,两者有区分。百科全书书卷之间只有A-Z排列次序关联,没内容关联。 但圣经66卷书在主题和议题上有统一性、一致性及有机性的关联。圣经不同经卷对不同议题的记载和叙述,是一副完整图画(统一性)、不冲突(一致性)、有扩大的发展(有机性)。因此,基督徒教义教导圣经为神所启示:神是圣经背后唯一作者。
II.基督教圣经论“生死观”有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II.1基督教论生与死:宏观
II.1.1以马内利:神与人同在
旧约以赛亚先知活跃于耶稣降生之前700年。但,他书卷中预言:……必有童女(马利亚)怀孕生子,给祂(耶稣)起名叫以马内利(以赛亚书7:14)。 以赛亚先知论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这观念希伯来文字英译 Emmanuel 中译以马内利,意思是:神与人同在。这是神造亚当/人类时,原始初衷:神愿意永远与人同在。
II.1.2 伊甸园:亚当与神同在
- 伊甸园其实就是会幕,因为:
神命令亚当“修理”及“看守”伊甸园(创世记 2:15) 。这 2 个希伯来文字,出现在民数记3:5-8:神设立利未支派“办理”会幕的事,“看守”会幕的器具;故,伊甸园就是会幕。
- 在伊甸园亚当是与神同在。不过,若亚当要永远与神同在,必须经过一个分别善恶果树的考验:
- 创世记2:17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死,就不能永远与神同在)!);亚当吃了,“死”因此临到亚当。
- 罗马书 5:12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亚当)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 这论述教导:死的来源,及死与罪的关系。许多宗教和信仰论及人会死 ,但没论及死的来源。
II.1.3罪使人不能与神同在
- 圣经说:神是圣洁的,罪=不圣洁。不圣洁的罪人不能与圣洁的神同在(以马内利)。
●利未记19:2 耶和华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
II.1.4但,神要与人同在(以马内利) 的意愿并没有因罪失去,因为:
-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以色列人因悖逆,神惩罚他们在旷野漂流40年,才进迦南地。神在旷野借会幕显明与百姓同在(以马内利)。
b. 进入迦南地之后,神借所罗门王所建的圣殿(取代了会幕)显明神与百姓同在(以马内利)。
- 当基督降世时,圣经说祂道成肉身住(以马内利)在人间。“住”字在希腊文是用会幕这个字。
- 后来,神又建立教会;教会是神的殿显明他与百姓同在(以马内利)。
- 保罗又教导基督徒就是:神的殿;表明神与人同在 (以马内利)。
- 圣经最后一本书启示录,说:新天新地就是神的帐幕在人间,表明神与人同住。
- 因此,神创造的原本意愿:“永远与人同住”在新天新地里(更新了的伊甸园)完全成就了!
以马内利的观念由伊甸园的抽象观念,按圣经的开展演化成为一个具体、个人化的落实。这是圣经的特质:圣经虽有66卷书,但在主题的发展中有其:统一性、一致性、有机性,最好的明证。
III.2基督教论生与死:微观
III.2.1世人因罪,都要死。但,死并不是结束:因死人要复活
- 约翰福音5:28凡在坟墓里的……就出来:29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
- 使徒行传24:15并且靠着神,盼望死人,无论善恶,都要复活。
III.2.2死后还有审判;其结果是:上天堂或下地狱
- 希伯来书9:27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 启示录20:12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
- 审判之后是人另外一个生命阶段的开始。
III.2.3审判后: 决定永生(进入新天新地)或永死(丢入地狱或火湖)
- 按基督教信仰,审判后只有两个去处:新天新地或地狱。
- 信耶稣的,进入新天新地永远与神同在(以马内利)称为永生(罗马书6:23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 不信耶稣的,下地狱/火湖或永死:活在永远与神隔离的状态(启示录20:15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
- 非基督徒不应该感到受冒犯,因为中国人的宗教或信仰也是认为善者进乐土,恶者下地狱。
III.2.4信徒在永恒里与基督同作王
- 作王乃是:治理新天新地,落实创世记1:28的使命:神就赐福给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 启示录11:15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 启示录22:5他们(基督徒)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 能正视死才有真正活的智慧
- 要懂得如何生,必须先懂得何谓死。孔子:未知生,焉知死?基督教:在孔子这智慧上,加上:未知死,焉知生?
IV.1人对死存惧怕的心,因为:
a.死的神秘性:人不晓得背后那片黑漆漆是什么?故,怕。
b.对死没有心理准备:几乎没有人敢对死挑战说:死啊,你可以随时来访,我已准备好了!故,当死突然闯进来时,因无心理准备,怕。
c.死是条不归路:死,是条一去不复返之路;人生没有take two;故,怕。
IV.2人对死有所误解:
- 认为死是抽象的,是遥远的:抽象,因此不去理解;遥远,因此,认为我的年日尚久远。
- 认为死是老年人的事;我还年轻死不关我事:John F Kennedy葬在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一旁是太太,另一旁是Patrick B Kennedy 7-9/7/1963,他那只活两天的儿子。请记得: 坟场葬的不都是老人,有年轻也有婴孩。
c.死是别人的事:是吗?
IV.3人对死的认知与智慧
IV.3.1圣经教导:人须由死得生的智慧
传道书7:1-4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a.宴乐之家:把酒言欢,尽是杯酒肚皮,肤浅之乐。
b.遭丧之家:一副灵柩,一具昨天尚与你交谈,如今冷冰冰的尸体,令你停顿忙碌步伐,对生命作深度反思。
c.死最为平等:智慧人、愚昧人、君王、贩夫走卒、男或女、老或少、富贵贫穷,“死”前皆平等。
IV.3.2希腊哲学伊壁鸠鲁 Epicureanism
- 伊壁鸠鲁Epicureanism教导:死是“点”的事件;是生命的完结。这与基督教教义相忤背:
When I am here death is not, when death is here I am not。不必怕死,当你怕时,死还没来;当死来时,死已经过去了。
IV.3.3中国文化/思想不认为死是结束
a.孙蕡(元末明初人))的绝命诗
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
b.中国文化中为死人烧纸钱/冥钱/做功德/烧纸屋纸车纸手机等/祭祖。
c.中国文化认为死后有审判/有善报恶报/有地狱、西方乐土、极乐净土。
这都在在表明中国文化不相信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
V.因认识死而得生的智慧
- 死是一扇门,不是结束;是另一段生命旅途的开始。
- 死把你从这里带到那里;从现在带到将来;从暂时带到永恒。
- 请问,你的那里在哪里?你的将来是怎样的将来?你的永恒又在哪度过呢?
- 这3个问题,你要在今生找到答案;而答案就在耶稣基督里!
- 因为罪是死的缘由。基督耶稣是解决罪唯一的途径:
罗马书5:8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且借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结语
- 基督教圣经让我们知道“人为何会死”;死从哪里来。
●基督教信仰教导死并不是人的结束,而是生命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 基督教信仰教导若要享有永生,永远与神同在(以马内利),必须借信耶稣的途径。
- 基督徒在永恒中与基督同作王治理新天新地。这是人生命中最终极的目的。
- 因此,要能正视死才有晓得如何于今生真正活的智慧。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