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家就是爱囤积?给长辈多一点耐心,以及更多的包容心
by萧婷文
一群年过40岁的朋友们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起了投资理财、职场发展,还有生活里的高低起伏、喜怒哀乐,其中一人谈到了老母亲近来“不可理解”的行为,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对,我妈也会这样,‘囤积’得愈来愈厉害。”
不复青春的长辈,囤积为了抓住安全感
囤积的习惯,不是从老年开始,只因在年老时变得愈发严重,本来宽敞的空间与干净的冰箱,不管好的、坏的都一并留下来,使得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但随着体力衰竭、感到青春已逝,或是有可能因脑部前额叶功能逐渐退化,导致血清素分泌不足,老人家不容易做出合理的判断。
当内心有了匮乏的感受,自然会想要抓住物品,与家境是否清寒或富裕无关。囤积,是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
重新看见生活的自我价值,改变才会发生
“一开始我会跟对方聊聊他现在的生活、想法,为何要留下这些物品,我不会告诉他什么答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而是跟他一起去探索,自己是否喜欢、满意现在的生活?如果不喜欢的话,原因是什么?先整理心情,再整理生活。”收纳师小白说,要改掉囤积的习惯,自己的“意愿”很重要。
曾有年轻的设计师抱怨,无论怎么帮父母整理老家,过没几个月,那囤积的“山”又回来,不只是无意义的购物,还有到处拿赠品、在外面捡的二手物品……实在搞不懂父母为何那么爱囤东西?若要帮父母丢掉些东西,父母又会生气,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这样的恶性循环,反而造成家里更多冲突。
所以收纳师小白说,不要急着想改掉年长父母的囤积。“想像你自己很缺乏什么,好不容易拥有了,其他人却威胁要取走,你会不会觉得更恐慌?例如有人就是要在冰箱里塞满食物才有安全感,可能与早年食物缺乏的‘感受’有关,所以要处理的不是囤积、不是食物,而是‘感受’。”
用乐趣取代囤积,老人家只是怕寂寞
“老人家的房间,点点滴滴都有他的回忆,我之前也看不顺眼爸爸的房间堆积如山,可是我一样样翻起来看后,他每样东西都能讲述成一个‘历史’,我就看开了。”高龄专栏作家Rose也曾经撰文提到,身为子女想为长辈“断舍离”,程度上要循序渐进,东西不会丢不掉,而是长辈不想丢。
那么,要如何渐进式地减少囤积与环境杂乱呢?晚辈可以从这几点下手:
1、多关心长辈,跟长辈一起聊过往回忆,以及具有纪念意义物品的价值,让长辈专注在最喜欢的事物上。
2、带着长辈培养新的乐趣,例如画画、园艺、散步等等,让心开阔、生活丰富。
3、针对长辈在意的事,分析整理的好处。例如长辈注意健康,就与他说环境整洁开阔后,对身心平衡更好,快乐老人的家是长这样等等。
为了避免囤积的习惯,人过了中年后,便要经常省察自己,用“减法”来过生活,珍惜物品且活在当下。减法生活怎么过,下一篇再分享给大家。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8-30